2019年中国城市百强区榜单:广东上榜21席、江苏上榜16席

2019年中国城市百强区榜单:广东上榜21席、江苏上榜16席

山川网:近日,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2019中国城区高质量发展百强研究》(以下简称“报告”)暨“赛迪百强区(2019)”相关成果在京发布。

该报告以“地区生产总值不低于7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不低于20亿元”两大数据门槛,建立了包括综合质效、创新动能、协调发展、绿色效能、开放层级、共享普惠、营商环境等7个一级指标,23个二级核心指标,30余个支撑参考指标的评价标准。

2019年中国城市百强区榜单:广东上榜21席、江苏上榜16席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该报告研究对象并非全国所有城市。本次研究对象为截至2019年11月,我国大陆地区除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四个直辖市以外的27个省份共计889个地级市市辖区。

且综合考虑行政级别及行政面积,《研究》未将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特殊城市规划区包含在内。

这样一来我们发现,在四大一线城市中北京和上海不参与评比之后,广州与深圳的优势被展现的淋漓尽致——

百强区前十名中,广州与深圳共计上榜7个城区:深圳市南山区、广州市天河区、深圳市龙岗区、广州市黄埔区、深圳市福田区、深圳市宝安区、广州市越秀区。

如果我们进一步纵观整个百强区榜单,广东省以上榜21个城市位居第一位。除上文中已经列出的七个城区之外,上榜的广东省城区还包括——

佛山市顺德区、佛山市南海区、深圳市龙华区、深圳市罗湖区、佛山市禅城区、广州市番禺区、珠海市香洲区、广州市海珠区、广州市白云区、广州市南沙区、广州市花都区、广州市荔湾区、佛山市三水区、广州市增城区。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上榜百强区数量第二位的江苏省,此次共计上榜城区16席——

常州市武进区、南京市江宁区、无锡市新吴区、苏州市吴江区、南京市鼓楼区、常州市新北区、无锡市梁溪区、苏州市虎丘区、南通市通州区、苏州市吴中区、南京市栖霞区、扬州市江都区、徐州市铜山区、扬州市邗江区、南京市秦淮区、无锡市惠山区。

对比广东、江苏上榜城区我们发现——

广东省上榜城区数量最多,但同时也高度集中:21个上榜城区中,广州市占据10个城区(广州市共计11个行政区,仅从化区未上榜);深圳市占据6个城区(深圳市共计9个行政区);佛山市占据4个城区,珠海市占据1个城区。

广东省百强区不仅仅是高度集中珠三角,更是高度集中于广州、深圳、佛山三市。

江苏省上榜数量仅次于广东,但分布情况则更为均衡:16个上榜城区中,南京上榜4个城区,苏州上榜3个城区,无锡上榜3个城区,常州上榜2个城区,扬州上榜2个城区,南通上榜1个城区,徐州上榜1个城区。

从苏南到苏中、苏北,江苏省全域均有百强区诞生,足以见江苏省区域经济均衡性的良好表现。

2019年中国城市百强区榜单:广东上榜21席、江苏上榜16席

赛迪百强区地域分布对比(2018/2019年)

从整体来看,2019年百强区仅用全国0.5%的国土面积和7.45%的人口实现了全国17%的生产总值,经济资源集聚态势明显。

在此基础上,2019年百强区平均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5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

从个体来看,2019年百强区发展水平整体得到了提升,2018年赛迪百强区的地区生产总值最低为650亿元,而2019年百强区在生产总值不低于700亿元最低标准的基础上,最终入选城区生产总值均超过800亿元。

经过测算2019年百强区的城市经济首位度及城市经济贡献度均超过50%,充分表明每个百强区在拉动所在城市和地区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在存量与增量增长的贡献上均远优于一般城区。

进一步到百强区前二十名中,广东省独占12席、江苏省占4席、浙江省占2席,山东省及湖南省各1席。

相比2018年,2019年拥有百强区最多的前两名广东省和江苏省,上榜城区数量均出现一定水平的回落。而同期,以浙江、湖北为代表的后起之秀上榜城区数量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增加。百强区分布越来越均衡,这是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一个好势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