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州史话之三十二 曹州府孝子庙由来

曹州府孝子庙由来

菏泽街道是反应菏泽城历史的大的地方,所有的街名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载体。民间至今相传,菏泽城有七十二道街、七十二眼丼、七十二个大水坑。由于近百年的战乱破坏,解放后城市的改建扩建,原有的历史面貌被大大改观,往日的景象日渐模糊,但五百多年前重建曹州"街直衢通""状若方卦"的城建布局依然保持,没有大的改变。

  据《菏泽县志》记载,城内"横街七,纵街七",街分数段"通名曰巷",如今解放大街(城内)分六段,自南向北名称是南、北将军巷、南五德巷、五德巷、南、北玉振巷。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巷改称街,上面的巷改为南门里街、石人南街、宋隅首南街、潘隅首南街、鼓楼南街、玉皇庙前街,城内六十六条,东、西、南、北关厢街四条,共七十二条街。解放后,行署和军分区扩建占去了进化街和街两条,原小街现城内尚有六十四条。

街的名称皆有来历,有的与官府设置有关,如县衙门街(今公安处家属院是清代的县衙门)、仓房街(今粮校家属院是清代的官府粮仓);有的与水坑有关,如大水洼街、小水洼街(今烟厂北为大片水域,其西地势低洼),有的与井有关,如钩子井街(今水洼北街北段)、焦井街(今道碑东街东段)。更多的是与庙宇建筑有关,如(今地区幼儿园处)、(今一完小处)、(今军分区处)、(今邮电局线务段处)、(今烟厂南门处)等,都成为所在地的街名。

孝子庙位于菏泽老城区石人东街东南角,系孝子马凤所建。

清光绪六年《新版菏泽县志》354页载:"马凤,南隅民,割肉事母,嘉靖初,直指表其闾,郡人题石于墓。"

巡抚明文:孝子马凤之第,山东兖州府曹州知州宋标,同知李珻,判官张澍、任继贤,吏目董大源,儒学学政高进,儒学训导朱应元、梁明、董源,大明嘉靖十四年十月十七日立。

(碑现在菏泽市牡丹区万福办事处杨营家庙)。

 马凤,开濮曹徐马氏一世祖青州知府马飞兴公之8代孙,明初曹州府城内双井街人,御封钦点孝子。其祖父母每年都要赴东岳泰山焚香,后因年老不能成行,马凤为老人便于焚香,在曹州府石人东街东南角,原马氏宅基地自费于嘉靖9年岁次庚寅(公元1530年)建筑泰山庙一间,内塑泰山奶奶神像和二位童子像,东西山墙绘有伯益叔齐兄弟二人夜逃首阳山、王祥卧冰求鲤、董永卖身葬父等百孝图。立有建庙立碑移碑时志。嘉靖十四年曹州知州奉命为孝子马凤立功德碑于庙前,因此曰"孝子庙"。万历十年洪水后,马氏后人将孝子碑移立曹州城南关外马凤墓前。1958年破四旧,"孝子庙"拆除,孝子碑遗失。1984年新修曹州路时,从地下掘出,运至堤内马庄。1992年族众商议将孝子碑移立杨营村马氏祖庙。1993年23代孙马景元用汽车自费购买松柏树和孝子碑运至杨营村马氏祖庙,当年清明树碑于庙厦东侧,植松柏树满院,绿化成林,功在敬祖,德垂青史,流芳百世,汇集后人。


曹州史话之三十二      曹州府孝子庙由来


曹州史话之三十二      曹州府孝子庙由来


曹州史话之三十二      曹州府孝子庙由来


曹州史话之三十二      曹州府孝子庙由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