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晚香堂

「史话」晚香堂

「史话」晚香堂
「史话」晚香堂「史话」晚香堂
「史话」晚香堂

大名府晚香堂,今天很少有人听到、说到,记载也很少,在网上也查不到,只有晚香堂诗集。

新旧大名府都建有晚香堂,而都与府衙相邻,是为纪念北宋名相韩魏公韩琦所建,以存韩魏公遗迹。

在大名旧府治府衙(今大街镇),与范仲淹齐名的韩琦留守大名府时,重阳节宴客在后园,当时韩年事已高,呤诗云:“莫嫌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后世以韩能辅佐三朝,保全晚节,在旧府治后圃筑晚香亭纪念。

明初移到现在的大名县城,旧亭逐废。至今晚香、晚晴都成老年代词。

黄花晚节香即晚香玉也叫月下香,根如水仙,茎狭长,叶互生,阔如韭叶,高三四尺,叶腋发花六瓣,如玉簪色白无萼,属石蒜科。暮开朝敛,香气袭人,夜间尤为馥郁浓烈。

大名城县前街路北府署东既建晚香堂,几经二百年,明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知府王叔杲所筑,以存韩魏公遗迹。建宾馆“挹芬亭”,在“晚香堂”之后。清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 知府周邦彬增修介石居、听嘤轩、迥廊等处。中间迤东有“嘉谷亭”。康熙二十年(公元1682年)间,郡人为知府鲍复昌建亭前东、西两厢,西为“清风书屋”,学使吴应棻题,为幕友所居;东曰“袭香亭”。后“嘉谷亭”废,只有“嘉谷亭”碑记尚存,后来“挹芬”、“袭香”二亭亦废。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知府黄立隆翻新晚香堂,改“挹芬”为“桂香阁”,以祀文昌;改“袭香”为“关帝庙”,以镇衙署。

晚香堂为五楹(间),前为月门,出门折而西为二门,二门直南为大门,额曰“晚香旧圃”,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间朱守焕题,今已变废。

堂前有古柏二棵,与府治二堂之老槐树,枝叶交翠,古趣横生。晚香堂之后,可数步走近“挹芬亭”,有翠竹、有幽槐,庭中多菊,知府处理完公事后,到其堂吟诗闲游。绿地花草盈庭,鸟叫声不绝,好一个境界。院东厦下,有方元焕行草书石刻九幅,笔力最为夭矫。西壁有隆庆时,推官蔡汝贤训恕歌石刻一幅,及旁石刻三幅,是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知府韩廷柱嵌壁保存者也。堂外檐东壁,嵌康熙间学使李光地行书题石刻,为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 知府吴士湘所摹刻;西壁嵌知府周邦彬碑记石刻。后壁东嵌总督方观承草书石刻,苍劲绝伦;西嵌明张元忭“晚香堂赋”石刻。

自民国十二年后,府治与晚香堂隔开,游公园者须由准提阉前经过,直入晚香堂后门,因军队屯驻,或支应之物料堆积,污秽不堪,逐渐废之。

「史话」晚香堂

审核:冯军兵

「史话」晚香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