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培根:实业企不知道怎么搞数字化,那么五年内会落后



李培根:实业企不知道怎么搞数字化,那么五年内会落后


李培根:实业企不知道怎么搞数字化,那么五年内会落后

当前5G技术、区块链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方兴未艾,全球正快速进入数字经济时代,通过上云加速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企业管理创新与业务变革的必然选择。
此外,从“互联网+”行动计划到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数字经济已经连续两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企业正纷纷抓住“数字中国”建设的契机,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在第三届中国企业改革发展论坛也提出,“搞实业的,也要做好‘虚’的,实现虚实的紧密结合。”李培根作了一个论断:实业企业如果现在还不知道怎么搞数字化,那么五年内肯定落后。据介绍,现在很多企业在产品开发设计阶段就已采用了大数据等技术,有效降低了硬件成本。他建议,企业要非常注重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等的应用。
数字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期
前不久,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9》显示,2018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了31.3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4.8%。报告称,数字经济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从结构看,2018年数字产业化规模为6.4万亿元,进入稳步增长期;产业数字化规模增长迅猛,达到24.9万亿元,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不断深化。


电子商务方面,2018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31.6万亿元,比2017年增长8.5%;电子商务服务营业收入规模为3.5万亿元,比2017年增长20.3%。
报告显示,2019年上半年,中国网上零售交易额达4.82万亿元。
报告称,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催生了大量新业态、新职业,成为优化就业结构、实现稳就业目标的重要渠道。网络直播、共享经济等数字经济新模式拉动灵活就业人数快速增加。2018年,中国数字经济领域就业岗位达到1.91亿个,占全年总就业人数的24.6%。
此外,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产业数字化部分占数字经济的比重由2016年的77.0%提升至2018年的79.5%。在数字经济中,产业数字化部分占比高于数字产业化部分占比,表明我国数字技术、产品、服务正在加速向各行各业融合渗透,对其他产业产出增长和效率提升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产业数字化成为数字经济增长主引擎,数字经济内部结构优化。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全球数字经济新图景(2019年)——加速腾飞 重塑增长》研究报告显示,2018年美国数字经济规模蝉联全球第一,达到12.34万亿美元,中国依然保持全球第二大数字经济体地位,规模达4.73万亿美元。德国、日本、英国、法国数字经济规模分别达到2.40万亿美元、2.29万亿美元、1.73万亿美元和1.15万亿美元,位列第三至第六位。

实业企业数字化面对的机遇与挑战
当前,数字技术以数字化方式实现不同方式的创新,基于数据驱动的新动能正日趋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力。
有专家指出,互联网业务形态和业务需求正在从消费型互联网,转向生产型互联网。互联网在消费领域的应用将进入下半场——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却面临巨大挑战。
一方面,数字经济加速向传统产业渗透,不断从消费向生产,从线上向线下拓展,催生分享经济、平台经济等新模式新业态,提升消费体验和资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传统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步伐加快,新技术带来的全要素效率提升,加快改造传统动能,推动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同时随着数据的开放共享,不同创新主体间有望打破“数据孤岛”,盘活沉积的海量“数据资产”,从而挖掘并创造新的价值。
尤其在“互联网+”、人工智能时代,以数据、算法为基础的创新产品和服务,以及信息基础设施和物理设施数字化成为数字经济必要的新型基础设施。
据IBM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全世界仅有20%的数据可以从互联网获得,而另外80%的企业数据无法被搜索到,这部分就是传统企业拥有的数据,包括生产经营各个环节产生的、产品和服务相关环节背后隐藏的以及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包括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等方方面面的数据。

IBM大中华区全球企业咨询服务部总经理麦俊彦表示,数据是传统企业的最大资本,还与数据对于当下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有关。数字化转型的一大特征就是数据驱动,通过应用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新兴技术对于海量数据进行分析,让传统企业可以充分发挥自己在专业领域的独特优势,从而超越互联网新兴企业。
长江商报编辑 许芸综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