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關市名人錄,您知道幾位?

薛嶽 (1896~1998)

  薛嶽(1896年12月27日——1998年5月3日),字伯陵,漢族,廣東韶關市樂昌縣九峰鎮小坪石村客家人。原名薛仰嶽。

張九齡 (678~740)

韶關市名人錄,您知道幾位?

   張九齡,唐開元尚書丞相。他是一位有膽識、有遠見的著名文學家、詩人、名相。他忠耿盡職,秉公守則,直言敢諫,選賢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趨炎附勢,敢與惡勢力作鬥爭,為“開元之治”作出了積極貢獻。他的五言古詩,以素練質樸的語言,寄託深遠的人生慨望。

麥鐵杖 (538~612)

  麥鐵杖,百順人,生於南朝梁大同四年(538年),卒於隋大業八年(612年)。鐵杖少雄猛,走及奔馬,日行500裡。性疏狂,常酗酒,好交遊,重信義,事漁獵,不治產業。壯年,時值南北朝,社會-,鐵杖聚眾為盜。陳文帝天嘉年間,鐵杖被廣州刺史歐陽頠所俘,沒為官奴。

邵謁

  邵謁 唐(約公元860年前後在世)字不詳,廣東韶州翁源人。 唐代“嶺南五才子”之一。 生卒年均不詳,約唐懿宗鹹通初前後在世。少為縣廳吏。有客倉猝至,令怒其不搘床迎待,逐去之。謁遂截髻掛縣門上,發憤讀書。隱居離縣十餘里之某湖,環室皆水。平居如裡中未冠兒,鬅髺野服。

梅鋗 (前228~前196)

  梅鋗鋗之先為越王勾踐子孫。楚滅越,越人避楚走丹陽皋鄉,更姓梅。秦滅楚,越人又自立為王,自皋鄉逾零陵往南海。梅鋗隨越王至臺嶺(即今梅嶺),築城湞水之上(即今之中站,古稱梅鋗城),奉王居之,聚眾墾殖,積糧練兵。秦末,百越叛秦,推舉梅鋗為首領。梅鋗下令每戶出一壯丁。

張發奎 (1896~1980)

  張發奎(1896—1980) 字向華。廣東始興人。

李韶石

   李韶石,又名李林,翁城五一村人。九歲能寫古今各體文章,十四歲中秀才,就讀於官辦學堂。康熙三十二年舉“孝廉”,丁丑年參加京城會試,獲取“會元”(第一名),殿試取得二甲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

餘靖 (1000~1064)

  餘靖(1000~1064),字安道,號武溪,韶州曲江人。自少才調聰華,博學強記,對於歷代史記、雜家小說、陰陽律歷、釋道經卷,無所不讀,以文學稱著鄉里。宋天聖二年(1024年)中進士第,錄為贛縣(今屬江西省)縣尉,主理緝捕盜賊,查察奸宄。

孔閏 (874~964)

  孔閏,字懷清,孔子第41代裔孫、唐嶺南節度使孔戣之曾孫,湞昌縣(今南雄)平林村人。生於唐僖宗乾符元年(874年)五月初一日。少時聰明好學,涉獵經史。唐昭宗景福元年(892年),孔閏時年19歲,鄉試中舉。景福二年,連捷進士及第,為南雄科舉第一個進士。

陳璘 (1532~1607)

  陳璘(1532~1607),生於明嘉靖十一年(1532)正月廿七日。字朝爵,號龍崖,翁源縣龍田鋪人(周陂龍田村)。璘少懷大志,身材魁梧,膂力過人,結交多賢豪,相與談劍術,講韜略,盡得其秘。

張仲方 (766~837)

  張仲方,韶州始興人。祖九皋,廣州刺史、殿中監、嶺南節度使。父抗,贈右僕射。仲方伯祖始興文獻公九齡,開元朝名相。仲方,貞元中進士擢第,宏辭登科,釋褐集賢校理,丁母憂免。服闋,補秘書省正字,調授咸陽尉。出為邠州從事,入朝歷侍御史、倉部員外郎。

何昶

  何昶何昶,名楚,又稱高祖,生唐光化庚申(900年),是後唐同光元年(923年)進士、洛陽令何澤之子,原居陽山通儒坊。後晉時,昶仕晉拜侍御史。後周顯德時拜南海參軍,持節諭南漢,使通中國。南漢主劉晟不納,何昶乃攜家寓居湞昌(今南雄)之沙水前村,持節待命。

蒙英昴 (1229~1294)

  蒙英昴 (1229-1294),字宗文,號君恩,仁化縣城口恩村人。少年聰慧敏捷,七歲就能吟詩,十五歲便蜚聲文壇,成為一方才子。二十七歲時登南宋丙辰科五甲一百三十九名進士,與文天祥同榜。此後,初出任道州學正,因政績顯著被薦為國子博士(京城官員子弟之最高教官)。

侯安都 (520~563)

  侯安都(520—563.7.6),字成師,始興曲江(今廣東韶關)人,南北朝時期陳朝名將。 侯安都父親侯文捍年輕時便州郡為官,以忠誠謹慎而知名。侯安都成名後,官至光祿大夫、始興內史。侯安都善長隸書,能鼓琴,涉獵書傳,五言詩寫得頗有名氣。還善長騎射,被邑里視為雄才。

胡賓王

  胡賓王(生卒年月不詳),字時賢,廣東乳源縣宜壽裡(今乳城鎮新興村)人。少時聰明過人,讀書勤奮,時時讀書至深夜,博學多才,文章出眾,擅長於歷史研究,精通史經。尤其對歷朝歷代從興盛走向衰亡的歷史演變過程及其原因深有研究,因而名聲顯赫。

葉雲興

  葉雲興,諱雨時,烏逕七星樹下人,唐季崖州都督葉浚之第三子。南漢立,招兵募士,葉雲興正值年輕英武,應募入伍,以軍功授千夫長,戍守烏逕,保境安民,盜賊斂跡,民感其德。後晉時,葉雲興在一次禦敵保境戰鬥中,身先士卒,戰死在白石崗(烏逕東約20裡)。

張興

  張興,張九齡之第九世孫,世居沙水敬宗巷。父張徹,唐進士,官范陽府監察御史,以忠義贈給事中。張興治家有方,孝義傳家,財興丁旺,七世同居。寶曆元年(825年),唐敬宗聞其孝義,賜興珠璣絛環,旌其門曰:“孝義門”。後為避敬宗諱,改敬宗巷為珠璣巷。

譚甫仁 (1910~1970)

  譚甫仁 (1910年-1970年),學名譚廣基,花名震古。仁化縣城口鎮城群村紫震街人,少年時就讀於城口國民高等小學。1925年,仁化農-動風起雲湧,他即在城口參加減租、減息、退押等。

梅鼎臣 (998~?)

  梅鼎臣(998~),翁源江鎮鋪(今新江鎮)人,漢臺侯梅鋗之子。宋天聖二年(1024),梅與曲江縣餘靖同中進士。出任於宋仁宗慶曆年間(1042~1048),官至殿中丞、殿中省。梅鼎臣為官剛直廉明,為各官欽敬,宋帝嘉許。他認為沒有直言規勸的臣民,則不能真正擁戴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