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基数叠加内需小幅改善带动进口增速回升


低基数叠加内需小幅改善带动进口增速回升

核心观点

11月进口受到低基数、内需小幅改善及中国对美农产品采购等因素影响出现大幅回升,实现正增长。出口仍然受到外需和加税的拖累持续负增长。整体来看,不考虑基数效应,外贸增长动力较弱。预计在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到的“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和“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政策目标下,逆周期政策实施将改善国内需求,进一步提振进口增长。


事项

2019年11月份,中国出口金额(美元口径)同比增长-1.1%(Wind一致预期0.6%),前值为-0.9%;进口金额(美元口径)增长0.3%(Wind一致预期-1.7%),前值为-6.4%,贸易差额为397.3亿美元,前值为428.1亿美元。对此,点评如下。


正文

出口方面,整体需求仍然偏弱,加税继续拖累对美出口。11月出口增速为-1.1%,较前值回落了0.2个百分点,小幅低于预期(图1)。从我国主要出口地区来看,出口增长主要受到对美、欧、日出口规模收缩的拖累。中国对美、欧、日出口增速分别为-23%、-3.8%和-7.8%。对东盟的出口增速继续走高2.2个百分点仍然维持18%的高增长(图2)。出口增长缺乏动力的主要原因仍然是外需疲弱叠加贸易加税。从对整体出口拖累的几个地区来看,美、欧、日国内制造业PMI仍然处于“荣枯线”下的收缩区间(图3)。而对美出口增速在低基数情况下,仍然持续大幅负增长主要也有加税的拖累。

进口显著回升主要原因是基数效应、内需小幅回暖以及对美的农产品进口增速回升。11月进口增速为0.3%,较上月回升6.7个百分点,基本符合我们的预期。11月中国对美、欧、日、东盟的进口增速分别为2.7%、2.6%、-0.2%和11%。相较于前月,对主要进口地区的增速均出现了回升,分别上升了17.4、6.2、7.2和8.8个百分点(图4)。11月中采制造业PMI重返“荣枯线”上,显示生产进入扩张区间。且当月螺纹钢、水泥等上游工业品表现较好,6大电厂日均耗煤量同比增速亦保持两位数增长,也预示着工业短期将有提振。因此普遍性的进口增速回升除了去年同期的低基数效应外,主要可能因为国内生产需求小幅改善。值得关注的是,对美国进口增速自去年8月以来首次重回正增长。尽管对美出口受到加税的影响增速仍然处于下行趋势,但对美进口增速却呈现上行趋势,除基数效应外,主要原因可能是受到国内需求和及中美贸易谈判进展积极的影响,中国对美农产品进口增速在下半年呈现回升的状态(图5)。[1]

商品结构方面,汽车、集成电路等产品进出口呈现高位数增长。11月主要出口商品中,船舶、成品油、汽车及汽车底盘和集成电路出口呈现高增,增速分别为51.2%、38.4%、28.8%和24.7%,并且较前值回升显著(表1)。玩具、鞋类等进口增速也排序靠前,整体看11月出口商品的增速可能还部分受到12月预期加税的影响。进口方面,进口增速较高的前几种商品是食用植物油、谷物及谷物粉、鲜、干水果及坚果以及大豆,进口增速分别为60.6%、50.8%、43.9%和40.9%,农产品进口高增是本月进口的主要特点。此外,汽车及汽车底盘、铁矿砂及集成电路等也呈现较高增长(表2)。

11月外储小幅回落主要受到估值因素影响。外储方面,11月外储规模为3.10万亿美元,较9月末回落了95.7亿美元。11月外储规模以SDR计值为2.25万亿,较上月下降了36.7亿(图6)。11月末黄金储备报6264万盎司,连续3个月持平。本月外储小幅回落主要受到估值因素的影响,欧元和英镑对美元小幅贬值对非美元储备资产价值形成负面贡献;11月主要海外国债收益率小幅上行,可能对估值变动形成负面贡献。中美贸易谈判走势仍然存在不确定性,截止当前整体释放的信号相对积极,11月人民币也出现小幅升值。若中美在年内达成阶段性协议,中国市场风险显著下降,外汇净流出压力将大幅消除。

低基数叠加内需小幅改善带动进口增速回升

低基数叠加内需小幅改善带动进口增速回升

低基数叠加内需小幅改善带动进口增速回升

低基数叠加内需小幅改善带动进口增速回升

低基数叠加内需小幅改善带动进口增速回升

低基数叠加内需小幅改善带动进口增速回升

低基数叠加内需小幅改善带动进口增速回升

低基数叠加内需小幅改善带动进口增速回升

[1]商务部10月17日例行发布会问答中有提及对美进口的问题,http://wss.mofcom.gov.cn/article/sy/201912/20191202919195.shtml


本文节选自中信证券研究部已于2019年12月8日发布的报告《2019年11月进出口数据点评:低基数叠加内需小幅改善带动进口增速回升》,具体分析内容(包括相关风险提示等)请详见相关报告。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

低基数叠加内需小幅改善带动进口增速回升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微信、有道云等方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行为。若您并非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勿使用本资料。

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若有任何疑问,敬请发送邮件至信箱[email protected]

本资料所载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是由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证券”)的研究部编写。中信证券研究部定位为面向专业机构投资者的卖方研究团队。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行为。中信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信证券的客户。若您并非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应首先联系中信证券机构销售服务部门或经纪业务系统的客户经理,完成投资者适当性匹配,并充分了解该项服务的性质、特点、使用的注意事项以及若不当使用可能会带来的风险或损失,在此之前,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信息。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若有任何疑问,敬请发送邮件至信箱[email protected]

本资料定位为“投资信息参考服务”,而非具体的“投资决策服务”,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需特别关注的是(1)本资料的接收者应当仔细阅读所附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2)本资料所载的信息来源被认为是可靠的,但是中信证券不保证其准确性或完整,同时其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中信证券研究部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也可能会因为使用不同的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观点和分析方法而与中信证券其它业务部门、单位或附属机构在制作类似的其他材料时所给出的意见不同或者相反。(3)投资者在进行具体投资决策前,还须结合自身风险偏好、资金特点等具体情况并配合包括“选股”、“择时”分析在内的各种其它辅助分析手段形成自主决策。为避免对本资料所涉及的研究方法、投资评级、目标价格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在必要时应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4)上述列示的风险事项并未囊括不当使用本资料所涉及的全部风险。投资者不应单纯依靠所接收的相关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须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本订阅号中的所有资料版权均属中信证券。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复制本订阅号中的内容。除经中信证券认可的情况外,其他一切转载行为均属违法。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