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万亿资金正涌入,A股即将迎来“走牛”行情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

现在市场正处岁末年初,很多机构都开始展望未来行情,中信证券提出“小康牛”、海通证券认为“牛市已在路上”、招商证券则提出A股将迎“七年宿命牛”……

可能机构的很多观点都不大相同,但有一个非常明确的共同点,那就是走“牛”

我们认为,站在普通投资者的角度,现在非常有必要思考:为什么这么多专业的研究机构都在喊“牛”,行情“走牛”的基础是不是真的存在,是时候抛弃“熊市思维”了吗?

其实,展望后期的市场行情,特别是在2020年,市场的确将会迎来重大的转变,这种转变不受投资者情绪、行情涨跌等所转移,是市场不可阻挡的大趋势。

一、外资流入持续不断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外资流入A股的速度也在加快。2018年6月A股正式开始纳入MSCI,首次纳入的比例为5%,预计未来随着A股基础制度的不断完善,A股纳入MSCI的比例将会不断提升。

预计A股按照100%权重纳入MSCI之后,将会带来超过2万亿的增量资金。此外,A股纳入富时罗素指数也在稳步推进。根据富时罗素公布的计划,A股纳入将分三步走:2019年6月纳入20%,2019年9月纳入40%,2020年3月纳入40%。

截止2019年二季度外资持有A股市值为1.65万亿,占A股流通市值比例为3%左右,与发达国家相比,未来能流入的潜在规模巨大。如果按照美国外资持仓占比15%左右的比例计算,未来外资潜在流入的规模在6.5万亿左右。

并且就短期外资动向而言,截至12月5日,北上资金已经连续16个交易日净流入,累计净流入567.29亿元。可以预计,外资在2020年的流入将会继续加快,外资也将会成为市场中最重要的增量资金之一。

2万亿资金正涌入,A股即将迎来“走牛”行情

2万亿资金正涌入,A股即将迎来“走牛”行情

二、银行理财资金搬家

2009年以来,我国银行理财产品规模不断扩大。银行理财产品规模从2009年的1.7万亿,增长至2018年的32.1万亿。2018年12月2日,银保监会发布了《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规定理财子公司发行的公募理财产品可以直接投资股票。

2017年10月18日,主席提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随后房地产调控成为每年政府工作的重点,最近两年房价涨幅明显趋缓,房地产市场的预期收益率下降。从居民家庭资产配置的角度来考虑,房地产预期收益率下降之后,居民资产配置将会寻找新的方向。

2019年12月6日,中国结算对《特殊机构及产品证券账户业务指南》再次进行修订。此次修订后,银行理财子公司可参考商业银行开立证券账户,并开立相关理财产品证券账户。这也意味着,银行理财入市打通最后一环,海量资金入市蓄势待发。

可以看出,随着中长线资金加速流入A股市场,股票市场的波动率将会逐步收敛,市场波动风险将会降低,股市有望成为居民家庭资产配置的新方向

如果2020年股票市场行情开始转暖,银行理财产品投资股票市场的资金量将会大幅增长。类比社保和保险等稳健资金,按照银行理财10%比例的资金运用于股票市场,将带来3万亿的增量资金。

2万亿资金正涌入,A股即将迎来“走牛”行情

2万亿资金正涌入,A股即将迎来“走牛”行情

三、直接融资比例提升

2018年社会融资中,新增银行信贷占比高达81.37%,非金融类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占比只有1.87%。科技创新具有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等特点。初创期的科技类企业符合银行信贷条件的并不多。

因此,科创类企业融资相对困难,限制了科技创新类企业的发展。未来股票市场融资将成为高科技企业的重要资金来源。除了传统的主板、创业板之外,科创板是高科技类企业IPO的重要补充,资本市场承载科创板注册制的重要使命。

可以预计,随着并购重组、注册制政策的放开,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比例将会提升,这也是资本市场最科创企业最重要的支持,而这种支持也是需要行情“走牛”来支撑。

2万亿资金正涌入,A股即将迎来“走牛”行情

四、股市财富效应

资本是逐利的,一般一个行业的资本回报率高,社会资源将会集中流向一个行业,将会诞生一大批富豪,形成明显的财富示范效应。股权时代到来后,IPO公司增加,上市公司的市值快速扩张将会加剧这种财富示范效应的释放,引导社会资源更加快速流向某个行业。

如2000年-2016年,房地产市场异常火爆,社会资金集中流向房地产市场,房地产行业也带动了大批的富豪。未来几年经济转型升级需要资本市场资源对科技行业的倾斜,才能形成财富的示范效应,科技行业资源聚集之后,才能促进加速经济转型升级。

近期市场中的科技股表现活跃,较多的个股都具有很高的财富效应,这种财富效应将会在2020年继续放大,从而带来相关板块的继续上行。

2万亿资金正涌入,A股即将迎来“走牛”行情

五、资产荒倒逼资金入市

最近几年随着债券市场的刚兑被打破,“低风险、高收益率”的资产不复存在,市场无风险利率下降,大量的市场资金需要寻找新的投资方向,资产荒凸显。

股票市场的估值处于历史低位,股票市场的潜在收益率处在历史高位。从资产配置的角度来看,股票市场的配置价值凸显,倒逼场外资金大规模入市。

另外,在金融供给侧改的大背景下,未来居民和机构的大类资产配置都将偏向权益。居民方面,2018年我国居民资产中房地产占比为70%,股票和基金配置比例仅为3%,受益于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地产投资属性弱化、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未来我国居民的资产配置将从房产转向股权资产。

机构方面,我国险资和理财资金均配置了大量非标资产,打破刚兑背景下无风险利率下行,机构需增配权益资产来提高长期收益率。2018年我国保险类资金和银行理财资金合计规模接近60万亿,持股比例均不到10%,潜力还很大。

2万亿资金正涌入,A股即将迎来“走牛”行情

六、基本面盈利增速回升

2019年压制企业盈利的主要宏观要素包括工业品价格走低、消费尤其是可选消费疲弱、工业生产活动的疲软,而这些要素将会在2020年明显减轻。

具体而言,预计工业品价格快速回落的趋势因为库存周期的结束而终结,并且小幅反弹;可选消费带动整体消费在2020年下半年小幅回暖,同时工业生产活动在宽松的信用环境下有所恢复。

随着经济步入“十九大”以来三年攻坚战的最后一年,负面因素将逐步进入平稳收尾和出清阶段,而不是加速下行阶段,政策力度的精准修正将是很重要的外因,经济本身的韧性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2020年底,预计随着三年攻坚战的结束,杠杆、金融风险和产能将彻底出清,经济大概率会迎来明显的需求回暖。

不管A股市场是不是经济晴雨表,经济基本面都是市场和上市公司未来发展的最大驱动力。

近两年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但是中国经济的改革转型动作也持续在加大。真金不怕火炼。

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化,正足以测出中国经济的韧性和内生动力究竟如何。实际上,这几年业绩表现优异的上市公司不在少数,而其中也不乏从中国经济转型获益的公司。这些公司从中国经济转型中获益,反过来也会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得以持续进行的动力。

七、市场自身吸引力增强

A股当前估值处于低估状态。据统计,截止12月初,市场整体动态市盈率为12.51倍,是最近三个月的新低。这样的估值水平不仅远低于历史平均水平,也明显低于最近十年的平均水平。

在这样的背景下,破净股数量和占比也逼近历史峰值。数据显示,最近两市破净股数量总体居高不下,已逼近400只,占比已在10%左右。

破净股或许意味着什么东西卖什么价,但是也许还意味着已经出现了价值低估。当前北上资金持续净流入,是不是意味着A股市场不仅估值合理,甚至已经出现了洼地效应?

另外,市场自身的吸引力也在增强。从监管部门“敬畏法治敬畏市场”的观点以及科创板开设以来,已经有太多的事例表明,A股的市场化、法治化进程在加速,A股市场的成熟度在迅速提升,A股正在向着一个透明、规范、健康成熟的市场全速前进。

总结而言,今年的行情与往年大为不同,外资大幅流入颠覆了市场以往的运行风格,使得价值投资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包括外资和公募基金在内的机构成为市场运行的主导力量。

未来外资、保险、银行理财子公司能给A股带来可观的增量资金。2020年可能是A股市场转变为真正的居民资产配置市场的元年,而在行情“走牛”的背景之下,相对应的超额收益机会也将顺势而生!

以上信息、数据来源市场公开消息,仅供参考!

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