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詩的更高境界:看雪不是雪,落筆為素塵

北京的初雪剛過,路邊的雪茬都還沒有化乾淨,就又迎來了“大雪”這一節氣。但是節氣歸節氣,卻是沒有帶來另一場銀裝素裹。

洋洋灑灑的白雪,夾雜著微風,不知道讓多少南方的小夥伴眼前一亮。天地間一片一片飛揚的雪花,落在大地上,是無邊蒼茫,清洗掉一切的汙濁;落在文人墨客的筆下,則是幽情雅韻,字字如雪,句句動人。

寫詩的更高境界:看雪不是雪,落筆為素塵

古人寫詩的時候提到雪就更厲害了,句句都在說雪,卻不提雪字,反而起了很多雅名。

玉龍

宋人張元有《雪》詩:

五丁仗劍決雲霓,直取天河下帝畿。

戰罷玉龍三百萬,敗鱗殘甲滿天飛。

寫詩的更高境界:看雪不是雪,落筆為素塵

意思是說:這漫天的飛雪啊,就像被天兵天將殺敗的無數條白龍身上脫落的鱗甲,在空中飄搖飛舞。

而在唐代詩人呂岩的《劍畫此詩於襄陽雪中》中,同樣把雪花比作玉龍。

峴山一夜玉龍寒,鳳林千樹梨花老。
襄陽城裡沒人知,襄陽城外江山好。

瓊花

瓊花是一種潔白的花兒,恰似雪花潔白無瑕,遂有了“瓊花”的雅稱。

元代詩人吳澄的《立春日寓北方賦雪詩》:

臘轉鴻鈞歲已殘,東風剪水下天壇。

剩添吳楚千汪水,壓倒秦淮萬里山。

風竹婆娑銀鳳舞,雲松偃蹇玉龍寒。

不知天上誰橫笛,,吹落瓊花滿世間。

寫詩的更高境界:看雪不是雪,落筆為素塵

這首詩最妙的地方就在,這明明是一首描寫冬日雪景的詩,卻偏偏無一字提到雪,然而讀下去又發現原來字字都在寫雪。

宋代張掄的《西江月·雪似瓊花鋪地》也以瓊花比喻雪花

雪似瓊花鋪地,月如寶鑑當空。光輝上下兩相通。千古誰窺妙用。

若悟珠生蚌腹,方知非異非同。陰陽相感有無中。恍惚已萌真種。

六出

因為雪花呈六角形狀,於是又有了“六花”、“六出”的別稱。

唐代詩人高駢有一首《對雪》詩:

六出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

如今好上高樓望,蓋盡人間惡路歧。

詩人坐在窗前,欣賞著雪花飄入庭戶,將窗外的芊芊青竹變作潔白的瓊枝。

寫詩的更高境界:看雪不是雪,落筆為素塵

宋代郭印一首《喜雪》也提到“六處”一詞。

繽紛飛六出,景色兔園同。

桂樹非摧月,楊花不起風。

布銀成世界,屑玉滿虛空。

此地知豐樂,如何答上穹。

寒酥

明三大才子之一,詩文書畫俱佳的徐渭,就常在詩中以寒酥來喻雪。

比如《謔雪》詩中:

梅花一夜窗中見,昨冬少雪春無霰。寒來借景苦無多,窗小隻須三百片。

每舉枯杯對此花,只愁落盡是風沙。誰知滕六雖無賴,亦遣殘綃縞樹叉。

一行分向朱門屋,誤落寒酥點羊肉。錦屏不使凍胭脂,飛絮落鹽弦上撲。

四條觔急冷鵾雞,一二時中肉作圍。豈無一笠黃茅裡,僵殺巖巖一甕齏。

初起青蘋本亦同,大王畢竟是雄風。總令受者自分別,難道青天秉至公。

寫詩的更高境界:看雪不是雪,落筆為素塵

又如《梨花》詩之三:

朝來試看青枝上,幾朵寒酥未肯消。

雪本帶有寒冷之意,而加一個“酥”字,霎時又多了許多生活氣息,極富情味。

為生活添一份古風古韻,“詩而歌之”還將繼續更新關於詩詞音樂和中國傳統文化相關資訊,搜索黃璐“中國詩詞音樂”還將帶給您更多詩詞音樂相關訊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