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資企業猛攻動力電池,寶馬放棄抵抗大眾醞釀“反擊”

中資企業猛攻動力電池,寶馬放棄抵抗大眾醞釀“反擊”


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如何利用搶跑的優勢實現換道超車,打破傳統燃油車時代由歐美日發達國家主導整個產業鏈利益分配的格局,就成為當下業界討論和關注最多的話題。


文|柴達木

圖|來源網絡


日前(12月3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消息,為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有關部門起草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徵求意見稿)。


關於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有兩處重要表述值得細品:


一是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的市場競爭力要明顯提高,動力電池、驅動電力、車載操作系統等關鍵技術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二是新能源乘用車新車平均電耗降至11.0kWh/100km。


中資企業猛攻動力電池,寶馬放棄抵抗大眾醞釀“反擊”


於是,在智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條上處於關鍵地位的動力電池的競爭力,被產業政策的頂層設計者們提到一個更高的戰略層面。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如何利用搶跑的優勢實現換道超車,打破傳統燃油車時代由歐美日發達國家主導整個產業鏈利益分配的格局,就成為當下業界討論和關注最多的話題。


在國際國內市場,以松下、三星、LG化學、寧德時代為代表的中日韓電池企業稱霸多時,且投入鉅額研發,國內較小或新建電池廠則緊跟步伐,如長城旗下蜂巢新能源雄心勃勃,並計劃在2022年科創辦上市,比亞迪正在尋求動力電池業務獨立,預計在2022年左右分拆上市。


車企轉型電動化,動力電池需求量猛增,各類公司幾乎以摩拳擦掌之勢,試圖領先一步從而不受制於人。回顧即將過去的2019年,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江湖可謂風起雲湧。


中日韓領跑 ,特斯拉上位存變數

經過十多年新能源汽車迅猛發展,動力電池國際供應商top4基本由中、日、韓三國把控,具備全球供貨能力的動力電池商為寧德時代、日本的松下電器、韓國的LG化學與三星SDI。


僅就2019年一年,這些巨頭們四處擴建工廠,擴大產能,力圖在動力電池領域保持不敗之地。據預測,到2021年,松下、LG化學、三星SDI、寧德時代,以及SKI的產能都將超過50GWh,五大動力電池供應商將佔據80%的市場份額,而到2025年,LG化學將反超寧德時代成為五大電池製造商之首。


韓國電池製造商SK創新(SK Innovation,SKI)計劃投資10.5億美元(約合73.82億元人民幣)在中國江蘇省鹽城市建一家電動汽車(EV)電池製造廠,將成為SK創新在中國的第二家電動汽車電池製造廠。此前,該公司在江蘇省常州市還有一家電池廠。


日本松下電器公司11月28日宣佈,將退出半導體業務,旗下相關工廠、設施及股份將轉讓給臺灣企業新唐科技,總價合計約2.5億美元,預計於明年6月完成。


日前,韓國電池製造商LG化學正在進行初步研究,計劃投入2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62億元),在印尼建立一家綜合性電池工廠。在中國,計劃在2020年前投資1.2萬億韓元(約合10.7億美元)擴大其在中國的兩座電池工廠,以滿足不斷增長的全球需求。


寧德時代一躍成為動力電池獨角獸後,其研發和擴張步伐進一步加快。寧德時代計劃大幅提升德國工廠產能,屆時德國工廠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電池工廠。寧德時代德國電池生產基地製造的產品除了供應寶馬,還為大眾、戴姆勒、捷豹路虎、PSA等知名車企提供配套服務。


至於特立獨行的特斯拉,之所以存在變數,不僅因為其上海超級工廠量產後,電池供應商還未確定。另外,也許未來某一天,特斯拉自己的動力電池也將開始出售,也將為競爭激烈的電池市場增加不確定性。


大眾謀自建 ,寶馬放棄“抵抗”

國際汽車巨頭中,大眾是電動化戰略最為激進者。


根據規劃,大眾計劃在2028年交付2200萬輛純電動汽車,其中一半以上都將在中國製造。據預計,大眾汽車集團在歐洲的電池年產能需求將於2025年超過150千兆瓦時(GWh),到2025年,大眾集團旗下的奧迪將推出30餘款電動化車型,其中20款將是純電動車型。在中國市場,到2022年,奧迪將投放10款全新SUV車型,其中包括7款國產車型以及5款純電動車型。


擺脫第三方供應商控制,將電動汽車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裡,使大眾董事會下決心斥巨資為電動化轉型奠定發展基礎。為此,大眾自建電池廠便是順理成章。


大眾汽車投資約10億美元與Northvolt展開電池生產合作,以50:50的股比組建一家鋰電池合資公司,並在德國下薩克森州(薩爾茨吉特)建立一座初期產能為16GWh的動力電池工廠。


Northvolt 是來自瑞典的電池初創企業,由特斯拉前高管創立,被認為是未來歐洲與CATL、三星和LG化學等巨頭抗衡的競爭對手。它的目標是建設歐洲最大鋰電池工廠,到2023年年產能達到32GWh。


大眾的老對手寶馬則從寧德時代採購了價值73億歐元的電池組,而這份訂單比去年寶馬集團宣佈的40億歐元採購的電池組增加了近一倍,另外,寶馬也從韓國三星SDI訂購了29億歐元的電池組,兩份合同的總額在102億歐元,確保寶馬旗下的產品在電氣化轉型時在電池組上的供應。


再造寧德時代,長城BYD要拆分做強

廣州車展前夕剛剛舉辦簽約儀式的恆大新能源,在今年年初便以10.6億入股動力電池企業卡耐新能源,持股58%成第一大股東,在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完成又一重要佈局。


目前卡耐新能源在上海、江西、廣西、江蘇已擁有四大生產基地。恆大入主後將迅速擴大公司生產規模,計劃在10年內設立多個年產能60GWh 超級工廠,以滿足巨大的市場需求。


自主車企領頭羊吉利擁有旗下子公司衡遠新能源,同時與LG化學、寧德時代成立了合資公司。


長城旗下蜂巢能源常州工廠是按照生產製造三元811鋰電池的標準建造的,同時可以兼容622、523三元鋰電池的生產,明年上半年將有3款電池投產。備受矚目的長城寶馬合資項目光束汽車國產mini也將由蜂巢能源供應電池。


目前,蜂巢能源的產品已經通過吉利、奇瑞、廣汽、一汽、東風、蔚來、北汽等公司的測評,反饋非常好;歐洲方面,蜂巢能源已經通過PSA的測評,奧迪、戴姆勒也正在測評中。


中資企業猛攻動力電池,寶馬放棄抵抗大眾醞釀“反擊”


蜂巢計劃2022年下半年將申報科創板。


毋庸置疑,比亞迪動力電池由於之前堅持不外售的策略,錯過了第一次高速發展。如今如夢初醒,比亞迪電池開始外售。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表示,將在2022年前將旗下電池業務拆分上市。


2017年比亞迪全球裝機量為7.2Gwh,位列全球第三,2018年全年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及儲能電池裝機總量約為13.373GWh。預計2019年累計裝機總量約為11.152GWh,略低於2018年全年裝機量。


有報道稱,比亞迪正在推進德國下薩克森州薩爾茨吉特的動力電池項目。據瞭解,它將投資12億歐元(約合92.6億元),在今年年底完成德國第一家電池工廠的建設,明年年中開始投產。根據規劃,2020年比亞迪動力電池總產能預計可以達到60GWh,如果計劃如期實現,另一個電池領域獨角獸將非比亞迪莫屬。


寫在最後:


2019年,動力電池領域有人自建有人收購有人採購,未來3至5年,動力電池產能將會狂飆猛進,行業洗牌進一步加劇,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誰能笑到最後,中國電池企業能否在洗牌中提高競爭力,比亞迪電池外銷後能否重新奪回市場,寧德時代如何擴大戰果,歐洲電池工廠是否會打破中日韓壟斷局面,一系列市場謎題亟待找到答案。


與此同時,工信部《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徵求意見稿)中,涉及鼓勵發展氫燃料產業的內容,未來新能源汽車的動力之爭,可能是鋰電和氫燃料電池兩輪並存,如此多大小公司擴大規模,鋰電產能佈局是否會產能過剩,也存在一定隱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