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高通起鬨毫米波的小米們,是要放棄國內市場嗎?

高通發佈865,其5G方案還是外掛X55基帶。發佈會上高通也學會了國內友商的招數,打出了一條大大的橫幅——sub-6+毫米波才是真5G!

跟著高通起鬨毫米波的小米們,是要放棄國內市場嗎?

高通官方公佈了一張眾星捧月圖,圍繞高通5G喊香的全是中國手機廠商。曾經說內置基帶更好的小米盧高管,也改口說外掛就和獨立顯卡一樣,性能更強大。

跟著高通起鬨毫米波的小米們,是要放棄國內市場嗎?

但是,從中國整體5G的發展規劃來看,毫米波至少要2~3年之後才會真正商用,目前三大運營商還沒有毫米波的頻段。而高通無法將sub-6和毫米波同時集成到cpu中,才不得已繼續採用印度的外掛策略。

通信業的都清楚,毫米波5G主要有三個優勢:超高帶寬、高速率、網絡安全更好。但是,直到上週,國際電信聯盟(ITU)才宣佈為5G毫米波頻段“擴容”,24.25-27.5GHz、37-43.5GHz、45.5-47GHz、47.2-48.2GHz和66-71GHz,這些頻段將正式應用於5G網絡。

跟著高通起鬨毫米波的小米們,是要放棄國內市場嗎?

之前,中國、歐洲、韓國的5G方案都是基於sub-6波段的,而高通打死也不願意採用sub-6,為什麼 呢?

原因非常簡單,美國政府尤其是軍方將大量3-4GHz範圍內的頻段用於軍用通信和國防通訊,運營商很難拍賣得到Sub-6牌照,甚至運營商難以共享政府的這一部分頻譜資源。

可以說,在美國政府沒有放開sub-6波段時,高通在美國完全沒有市場。而中國、歐洲、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等地都是使用6GHz以下頻段做第一波5G手機比較熱門的國家和區域。

毫米波有三大優勢,但是其天然的問題也不小。谷歌對於相同範圍內、相同基站數量的5G覆蓋測試顯示,採用毫米波部署的5G網絡,100Mbps速率的可以覆蓋11.6%的人口,在1Gbps的速率下可以覆蓋3.9%的人口;而採用Sub-6頻段的5G網絡,100Mbps速率的網絡可以覆蓋57.4%的人口,在1Gbps的速率下可以覆蓋21.2%的人口。

跟著高通起鬨毫米波的小米們,是要放棄國內市場嗎?

谷歌測試結果,毫米波覆蓋,紅色為1Gbps速率

跟著高通起鬨毫米波的小米們,是要放棄國內市場嗎?

谷歌測試結果,Sub-6覆蓋,紅色為1Gbps速率

測試結果很明顯的表明,帶寬較大時沿著街道沒有建築的方向上,信號傳輸的距離要遠高於其他方向。除了高頻率信號衰減厲害之外,其穿透能力(電磁波的衍射能力)也遠低於較低頻率的釐米波。

不單建築密度對信號影響大,就連雨滴大一點,也會對信號造成極大的吸收作用。如果你在家裡上網時得看老天爺的臉色,不知道你會有什麼精彩的臉色。

而要達到和4G一樣的信號覆蓋程度,sub-6只需要增加4、5倍的基站,毫米波需要百倍的基站數。這樣的成本對於現有4G基站數是世界60%的中國來說,升級為sub-6的5G也已是巨大的成本,何況不能改造4G為5G毫米波的歐美國家。

在美國農村,因其地廣人稀,運營商根本不想在基站之間拉光纖,毫米波反而對於聯接基站具有較大的成本優勢,而這一塊卻是華為的強項。

跟著高通起鬨毫米波的小米們,是要放棄國內市場嗎?

為了解決毫米波遠距離信號的問題,5G中的一項關鍵技術叫做Massive MIMO,簡稱大規模天線技術,MIMO的含義是天線“多進多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這在4G時代的基站上已經得到應用。

跟著高通起鬨毫米波的小米們,是要放棄國內市場嗎?

現在用於手機上,說得通俗一點就是,你的毫米波手機得加裝一圈的天線才行。而對於基站來說,必須馬力加足,要不然信號就弱得一批。不知道我們反對在小區建一個基站的,到了5G時代得再加99個基站,會有什麼想法呢?

在中國還沒有毫米波的需求壓力時,不知道三大運營商會有什麼樣的內在動力,花費sub-6數倍的投資去優先發展毫米波?而在沒有運營商支持的情況下,消費者要多花錢買一項只能到美國漫遊時才能用得到的功能,不知道這樣的人有多少?

跟著高通起鬨毫米波的小米們,是要放棄國內市場嗎?

預計可能採用sub-6和毫米波的區域

如果小米們明知這種情況,那他們只有一種想法,就是:

放棄中國,到美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