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忽悠”馬雲10億到當選中國院士:有一種成長,叫捱罵

從“忽悠”馬雲10億到當選中國院士:有一種成長,叫捱罵

從“忽悠”馬雲10億到當選中國院士:有一種成長,叫捱罵

作者 | 大象小姐

來源 | 插座學院(ID:chazuomba)

從“忽悠”馬雲10億到當選中國院士:有一種成長,叫捱罵

從“忽悠”馬雲10億到當選院士,他是阿里“捱罵”最多的人

“王堅想低調,不想突出個人。”

這是王堅在得知自己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後的第一反應。

王堅是阿里巴巴現任首席技術官,“阿里雲之父”。

此外,他還是阿里巴巴技術委員會主席、浙江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唯一自研雲計算操作系統飛天的提出者、設計者和建設者。

在加入阿里巴巴之前,他是微軟亞洲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更早之前,是浙江大學心理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11月22日,中國工程院2019年院士增選結果公佈,王堅成為了75位新院士中的一員。作為民營企業技術帶頭人,實力不允許王堅低調。

但是11年前,王堅剛來到阿里的時候,卻被很多人罵是一個騙子。

從“忽悠”馬雲10億到當選中國院士:有一種成長,叫捱罵

▲王堅

2007年,阿里召開“網俠大會”,王堅當時還是微軟亞洲研究院副院長。會上他對馬雲說:

“如果阿里還不掌握技術,未來將不會有它的身影。”

就是這句話,打醒了馬雲。

第二年9月,王堅加入阿里巴巴。

當時,中國企業的基礎設施幾乎全靠進口:服務器找IBM買,數據庫找甲骨文買,儲存設備找emc買。(emc為美國一家信息存儲資訊科技公司)

所以王堅來到阿里,是要做出中國人自己的雲計算。

但這件事情,在公司內外都不被看好:外國已經有現成的,為什麼中國還要做?

阿里的工程師也提出質疑:我們明明可以坐高鐵,卻偏偏要騎自行車去上海。這樣的研究看不到價值在哪裡。

馬化騰也公開表示:中國自主研發雲計算這個事情過幾百年、一千年後有可能,但現在還是過於早了。

從“忽悠”馬雲10億到當選中國院士:有一種成長,叫捱罵

李彥宏更是從本質上懷疑雲計算技術:雲計算這個東西呢,不客氣一點講,它是新瓶裝舊酒。

無論出於什麼原因,很多人都理解不了王堅。

首先,自主研發雲計算的啟動就遭遇了很大的阻礙,如今錢投進去了,卻沒出任何成績、沒有任何進展,王堅帶領的整個部門業績連年墊底,王堅在阿里被罵成是一個騙子。

有人質疑他不會寫代碼,有人質疑他根本不懂雲計算,有人說他只是一個溜鬚拍馬的,公司內外到處都是罵王堅的帖子。

“馬總找王堅挑大樑絕對是個錯誤,首先這人根本不懂技術,其次他太虛了,天天給你畫餅;

再次,這人就是一個拍馬屁的高手,我到現在也沒想通,聰明如馬總怎麼會被哄到那麼挺他。難道是後來發覺騎虎難下了麼?”

“一個學心理的博士,居然當上阿里巴巴的CTO,心理學學得真好啊”

有一位員工直接對馬雲說:“馬總,你別聽王堅瞎扯,他就是一個騙子。”

王堅被任命為阿里CTO時,更是受到了很多人的質疑:“浪費錢浪費資源卻一事無成,憑什麼升CTO?”

在這種的罵聲中,王堅帶領的雲計算部門很多成員扛不住了,離職的離職,轉崗的轉崗。

但是,王堅不能走。因為他知道,如果自己一旦走了,這個項目只會徹底垮掉。

從“忽悠”馬雲10億到當選中國院士:有一種成長,叫捱罵

幫助阿里雲拿下140萬客戶,估值超5000億:“捱罵”的人機會更多

王堅只能迎難而上,也必須迎難而上。項目剛開始時,王堅在北京租了一間小辦公室,連暖氣都沒有。

夏天,小辦公室裡幾乎堆滿了測試設備,相當於放了個火爐。大廈的空調製冷不行,差點把同事熱中暑。

為了不影響進度,王堅每天從冰場叫來兩大塊冰,塞在辦公室桌椅下,物理降溫。

他們沒日沒夜地加班,有的同事,幾個禮拜連軸轉,半夜兩三點被叫起來解決問題,早晨八點又出現在工位上,被封為“鐵人”。

類似的事情不勝枚舉……

在《朗讀者》節目上,他說:阿里雲是拿命換來的。

但是王堅就這樣在罵聲和艱苦的環境中把阿里雲做到了世界第三、中國第一。他自己也被公認為近10年來,中國最好的首席技術官。

幫助阿里雲在全世界拿下了超過140萬的客戶,年營收247億,估值超5000億。

直到在阿里雲事業部年會上,一向沉默的王堅失聲痛哭。

從“忽悠”馬雲10億到當選中國院士:有一種成長,叫捱罵

▲ 王堅

即便眼淚止不住的流,他還拿著話筒,哽咽地給自己鼓氣:

“這幾年我挨的罵甚至比我一輩子挨的罵還多,但是我不後悔。

知乎上有人這樣評價他:

“10年前,我也覺得王堅是個騙子。現在看看,我覺得他是個偉人。

沒有這些別人嘴裡的偏執狂,世界又怎麼可能被改變。”

為什麼說捱罵的人機會更多?

跟大家一樣是沒有人罵的,當你要走一條沒人走的路時,才會有人罵你。

因為面對新事物,人的第一反應永遠是抗拒、是拒絕,所以那個革新者才會引起反感。

從無到有,需要艱苦卓絕的奮鬥,更需要時間,世上大部分人只看到表面的“一事無成”,卻沒有耐心等到最終的“好事發生”。

而那些被罵的創造者為了爭取“不被罵的資格”,自己默默積蓄著力量,咬著牙也要把事情做成。

所以機會從來不屬於那些“喋喋不休”的墨守成規者,而是屬於那些扛得住壓力、頂得住質疑的創新者。

每一次淡然地把委屈吞下了,委屈就會變成養分,撐大你的氣度,喂大你的格局。有朝一日面對更大的挑戰時,你才能夠頂得住。

走新路是註定沒有同僚和開拓者的,因此會更加艱辛和孤獨。但正是艱辛和孤獨,造就了偉大。

捱罵的人機會更多,更準確的說法是:那些不服罵的人、吞得下委屈的人機會更多。

從“忽悠”馬雲10億到當選中國院士:有一種成長,叫捱罵

有一種成長叫“捱罵”

職場上,“捱罵”的人機會更多。

但是更多的人,被罵的時候,只是一味沉浸在消極的情緒裡。卻不去分析被罵的原因,更不用說從中理出原因、獲得成長。

我有一個大學同學,研究生還沒畢業的時候去了某大廠實習,由於表現還不錯,研究生畢業之後直接留下來了。

我們都很羨慕他,畢業於三流院校的我們,大多數都在小公司輾轉生存,能進入這樣的大公司,是我們很多人都不敢想的。

但是不到一年後,他離職了。

一問原因:我一文科生,天天跟數字打交道,怎麼做都做不好,怎麼小心都會出錯。

我那個領導很變態,出一點錯就喜歡罵人,還讓我看一些很難看懂的書,還要每天寫一篇讀書筆記交給他,搞得我快抑鬱了。

現在,他從那個大廠出來已經一年多了,上次跟他聊天,聊起那段經歷:

在那裡的一年真的是我成長最快的一年。

可能是因為被罵的陰影吧,現在我做新媒體做推送幾乎不太會出錯;他讓我看的那些書,有些時候真的能指導我當下的工作;而當時寫讀書筆記鍛鍊下來的寫作能力,也讓我現在寫起稿子來得心應手。

現在雖然日子好過一點,說實話,感覺自己在吃老本,沒有以前進步那麼快了。

同學的經歷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職場上,有一種成長叫“捱罵”。

正常情況下,領導是不會隨便去罵一個人的,一定是你做的工作沒達到要求。

有人對你有要求,人才能進步。

被罵的時候,最好的做法不是抑鬱,不是在自我責備的深淵裡浪費時間,更不是把這份工作一腳踢開不幹。

而是找到自己被罵的原因,爭取下一次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

人只有在過去的錯誤裡吸取經驗,才能獲得成長,不然你的苦難除了給你帶來無盡的痛苦和麻煩之外,絕不會變成你的財富。

當然,不是說我們要接受一切職場上惡意的辱罵,那些純粹是找不痛快的罵聲,該懟還是得懟回去的。

從“忽悠”馬雲10億到當選中國院士:有一種成長,叫捱罵

▲ 長按掃碼,分享朋友圈

從“忽悠”馬雲10億到當選中國院士:有一種成長,叫捱罵

你吞得下多少委屈,就能得到多少機會

每一位大爺都是從孫子做起的,事實上,你吞得下多少委屈,就能得到多少機會。

我們要把所有的委屈,都當做成功所需要的營養珍饈。一路尋找著適合自己的道路,成為一個不能輕易被罵的人。

一個人能吞下多少委屈,就能得到多少機會。那些勇敢前進著的人,也不是閉目塞聽屏蔽掉了身後的罵聲,只不過他們自己自己想要的是什麼,知道自己要走什麼路。

他們也不是不委屈,只不過對於委屈而言,成長對於他們才是更重要的那件事。

相反,他們能更清楚地聽見那些罵聲,因為那裡面有機遇,有做得不夠的地方,這些東西能指引他們前進的方向。

那些真正的高手,會在鮮花和掌聲中微笑,在罵聲中奮進。不會為無謂的情緒和無關的事物浪費一分一秒。

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可以忍受任何一種生活。

Reference:

1、《這個“忽悠”馬雲10億的男人,還了阿里巴巴5000億》by 正和島

2、《阿里出了箇中國工程院院士叫王堅》by 虎嗅APP

從“忽悠”馬雲10億到當選中國院士:有一種成長,叫捱罵

從“忽悠”馬雲10億到當選中國院士:有一種成長,叫捱罵

大象小姐,插座學院作者,非典型寫手,半吊子編輯,半桶水吉他手,人生理想就是混吃等死。本文首發於成長充電第一站——插座學院(ID:chazuomba),陪有夢想的人一起成長,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