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一市,曾称“武州”,以“都”为名

甘肃省,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其地域狭长,南部地处我国南北分界线上,西北与蒙古国相邻,省名取甘州、肃州各一字而来,又因处于陇山(今六盘山)以西,历史上曾设陇西郡、陇右道而得简称“甘”或“陇”。甘肃历史悠久,古为雍凉之地,而历史上处于秦蜀之间的武都,素为军事重镇,历为“兵家必争之地”,现为甘肃省地级陇南市。

甘肃一市,曾称“武州”,以“都”为名

陇南市,地处甘肃省东南部,地处甘、陕、川三省交界,不仅扼三省要冲,也是中原与西北少数民族争夺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历史上一直为陇上边陲重镇、交通要地,现在也是陕甘入川交通要道,为连接西北、西南的重要枢纽,有“秦陇锁钥,巴蜀咽喉”之称。

甘肃一市,曾称“武州”,以“都”为名

陇南历史悠久,是大秦的发源地,战国时期就设有建制,有“武都”之名,之后历代多称“武都”,两汉置武都郡,南北朝设武州,唐改为阶州,建国后也曾设武都专区、武都地区,1985年正式更名陇南。

陇南市域,先秦时为秦人与氐人、羌人混居之地,不仅为大秦的发源地,也是氐人、羌人活动的核心区域,三者混居,势力犬牙交错,到秦昭王二十八年(前279年)秦国于今西和县设立了武都道,此为陇南市域最早的建制,此后又设有西县、下辨道、羌道等建制。“道”在秦汉时期为设于少数民族区域的一种行政区,级别与县等同。

甘肃一市,曾称“武州”,以“都”为名

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析陇西郡置武都郡,郡治为武都道,属益州刺史部,东汉时改属凉州刺史部,三国时魏蜀曾于武都郡大战,后为蜀汉所辖。南北朝时曾有数个胡人小国,西魏时于今武都区设武州。隋唐时,武州治将利县(今武都区),唐末改武州为阶州,仍治将利。

甘肃一市,曾称“武州”,以“都”为名

两宋时,阶州均为边陲重镇,其中北宋属秦凤路,南宋属利州西路。元朝为我国行省制度的开端,阶州为陕西行省所辖,将利县也是在元朝时省入阶州。明朝时期,阶州为陕西承宣布政使司巩昌府所辖散州,领本辖及文县,清初承袭明制,康熙初陕甘分置后为甘肃省巩昌府所辖。雍正年间,阶州升为直隶州,领文、成两县。民国初废州为县,阶州改为武都县。

甘肃一市,曾称“武州”,以“都”为名

1949年夏,解放军进入甘肃并席卷全省,国民党甘肃省政府仓皇南逃,为试图顽抗并防御四川门户,1949年11月改武都分区为甘肃省政府,1949年12月9日“武都起义”后西南门户洞开。早在1949年7月,武都专区就已在西安筹建,武都县解放后为武都专区专署驻地,1958年武都专区撤销,武都县为天水专区所辖,1961年恢复武都专区,到1985年改武都地区为陇南地区,仍驻武都县。2004年,陇南地区、武都县撤销建制,设立地级陇南市、县级武都区,武都区为陇南市政府驻地。

甘肃一市,曾称“武州”,以“都”为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