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家务活这东西

刘玉广

杂文:家务活这东西

朋友近日来信,说她与丈夫离婚了。问及原因,她说他丈夫太懒,家务活一点也不管,再忙再累甚至身体生病,也得把一天三顿饭做好,把衣服洗好和把家务料理好。朋友口气有些恨恨地说:“这几年,自己就跟保姆似的。”

巧的是,爱人班上一位学生父母,关系也僵了,快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原因是孩子的妈妈不会料理家务,也不愿料理家务,用外人的话说:“别看在外边像个人儿似的,可家里跟狗窝一样。”爱干净、整洁的丈夫,8年后再也忍无可忍,毅然提出了离婚。

曾经有位朋友搬家。得知消息后,我和几位同事前去帮忙。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屋子里东西放得乱七八槽,一点条理都没有。一大堆脏衣服不洗,放在柜子里,粮食之类的和旧鞋烂袜挤在一堆,桌椅、地板、厨房和厕所,油污斑斑。最不能容忍的是,电水瓶里边有八九寸厚的沉淀物,外面像被污油刷了一层似的。给他们搬了半天家,以后3天自己吃不下饭,想起来就恶心。这哪里像家呀!

因为家务事家庭不和或夫妻反目,似乎不值,或说不应该。但是,家务事又实在不是小事,不可小视轻视。

杂文:家务活这东西

不是夸口,我家的卫生、布置等,谁来了都说好。关键是整洁。就说厨房、抽油烟机、燃汽炉灶等,用了十多年之久,还和新的一样。厕所也是,非常干净,客人都不相信住了这么多年。说实话,这是我爱人的功劳。每天,无论工作多忙多累,我们都把屋子该扫的扫、该擦的擦,整理得有条不紊、干干净净。每次外出旅游回来,第一件事是全家人一起打扫卫生。我认为,家庭,犹如一道风景,或说一方天地、一个小世界。作为家庭成员,每个人都应该为之付出努力。这样,这道风景才美丽,这方天地才生动,这个世界才欢乐。否则,都不尽心都不尽力,就会大煞风景,就会没了生机。

家务活是家庭生活中一个重要的、必须的、不可避免的内容,是每个家庭成员义不容辞的责任、义务和权力。有人说,男人主外,女人主内,天经地义。意思是说男人在外边干大事,女人在家里干“小事”。这种论调,显然不正确。而今的中国,“半边天”的作用早以今非昔比,她们和男人一样在社会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承担着一样重的责任。加上生理因素,她们实际上付出的比男人还重还多。如果一味地再把所有家务活都推到女人身上,为男人的,为丈夫的,不是好男人,不是好丈夫。

我以为,可以推崇这样一种观念:无论男女,也不论在外做什么工作、任什么职务、挣多少钱,回到家,夫妻地位永远是平等的,家务活永远是共同的。

杂文:家务活这东西

中国受“三从四德”封建礼教影响太重,女人自结婚之日起,就心甘情愿或不心甘情愿也不抗争地把自己和家务活联系在了一起,外边的工作多累,进了家门依然是“大拿”“主妇”,收拾屋子,侍候男人、孩子。这点。农村尤为严重。时间发展到今天,女人做家务的观念依然根深蒂固,依然大有市场。男人,是“大老爷们”,干家务,如做饭、洗衣服之类的,感觉面子不好看外,有的女的也觉得难为情。哪怕一起下田回家,累是一样的,可进了家门,男的可以抽烟喝水等休息,妇女则接着战斗——做饭、做家务。好在随着形势的发展,年轻人的观念也越来越进步,男的不以做家务为耻了,女的不甘心家务都是一个人干了。

说来还是城里人,特别是大城市人,思想观念新,对干家务的认识超前,对干家务的主动性、自觉性比较好。相反,出现了不少“男主内”(也不好)。

现在的一些年轻人,对干家务认识不深刻,甚至没当一回事。结婚后才知道摆不脱避不了。因为,不可能不吃饭不洗碗不叠被不扫地不洗衣,等等。谁干?有的进行了分工,诸如男的扫地、擦地板、买粮买菜,女的做饭、洗衣、收拾床铺等。这样,都在家可以,一方出差了呢?我以为这样不好,显得生分。

杂文:家务活这东西

前不久听说个笑话:一对新婚夫妻,起床后,为谁叠被子,两人“猜拳”,结果一个早晨也没决出个胜负,只好饭没吃、被没叠地上班了。

家务活看似是个负担,实际上,夫妻(孩子大了也在内)抢着干,一会儿就完了。现在夫妻都有工作,谁先到家,谁就要先动手干。现在条件越来越好,随着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家务劳动强度越来越小,家务活动变成了一种乐趣、一种享受。另外,一起动手,一边聊聊各自的新闻,也是别有情致的。

家务这东西看似是家庭的事,实际上,它与社会、工作联系很大。家务处理得好了,心情愉快,工作就应心得手。反之,因为家务夫妻疙疙瘩瘩,就会直接影响各自的心情乃至工作。另外,夫妻之间应提倡奉献和牺牲精神。如果一方工作忙,时间紧(如科研、领导岗位等),家务活干得少一些,不要有怨言,不要斤斤计较。有句话叫“理解万岁”,家务上也一样需要。

可不可以这样说,家务活处理好的家庭,是幸福美满温馨家庭的一个主要因素?

笔者还以为,现在社会竞争越来越厉害,每个人的压力都很大。如果家庭——自己的“天地”再不舒心、愉快,岂不更糟?都说家庭是温馨的港湾,家务处理好了,也是重要的一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