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长韶其人绘事的素墨朴心

长韶先生的绘事,并非一帆风顺。兄自国美国画专业毕业后,中途搁置了一段时间,再拿起画笔,已近不惑之年。从闽东小镇的屏南毓秀,到艺术学府的意气风发,再到三千繁华的游历浮沉,打过工,开过公司,办过培训班,不为艺术,只是生存。

介山艺友 | 张长韶其人绘事的素墨朴心

月下溪流静(65*24cm)

看山非山,看水非水。生活的磨砺没有让长韶兄忘记初心,他从生活的藩篱中走出,追寻心中一切美好的东西。大约七八年前,他毅然选择用画笔描绘,描绘他走过的路,看过的书,透视万物后他更从容。他脸上时常挂着微笑,苦处不向人诉说,只是闲暇时间爱约三五好友,小酌几杯,怡情遣怀。我戏称他笑起来像横店神剧中的国统特工,让人琢磨不透,迷之笑容,他话不多,偶尔讲的也是画理画论,笑谈古今,举重若轻。

我从不认为艺术家可以离开生活去获得灵感,经历很少却懂得很多的,是少数的天才,而天才也鲜熬得过从象牙塔到社会人的转变过程中,其间出现的诸多的不适及与绘事背道而驰的苦衷。所以大师难出。 只有耐得住寂寞,只有默默耕耘静心修为,才能云开见月明。长韶兄用一种完全回归传统的姿态,深入文人画的历史,尤其是早期的宋元传统之中,去寻找意韵超然,隽雅灵动的古意。由此,形成了他自己的语言方式。

介山艺友 | 张长韶其人绘事的素墨朴心

漠漠轻寒(60*27cm)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我曾与张兄聊起,问他为何选择以此松石枯木,萧索寒林,孤舟隐士为具象进行创作。兄曰:传统是宝藏。观者能够真实地感受到画家所营造的那种平淡之美、空旷之境,体会到人与自然之间相互交汇的赤子之心。

这在浮躁的当下,尤显见地。其实艺术的功用,不就是这样吗?作品能让观者产生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这就是绘画之"用处"。张兄将自己的个性与见解,对传统绘画进行再认识,再思考,再提炼,引导出一种新的美学方向。吾每观其山水作,无不被其内敛精微,高古格调所打动。

介山艺友 | 张长韶其人绘事的素墨朴心

秋岭横云山愈高(60*27cm)

绘事,无非抒心。表面为画,实是比拟、喻义,与诗的比兴、言志类同,为精神取材,所以画家画心,画出来的便是他的心智阅历。中国山水画是以"文人画"的孕育之源,即厚重、博大、宽广的精神为起点,亦是国学的组成部分。长韶兄所探索与挖掘的"中得心源",亦是中国美学中最宽阔最完美的境界,是为"文人画"溯本求源。今喜看张兄绘事有成,桃李芬芳,爰即应命聊记数语以存念。

己亥八月初于诏安迟抱斋

吴正鑫/全军书法创作班成员 ,福建省书协会员 ,漳州市书协理事、青年委副主任

--

张长韶作品

介山艺友 | 张长韶其人绘事的素墨朴心

流泉得月光,化为一溪雪(57*25cm)


介山艺友 | 张长韶其人绘事的素墨朴心

数笔模皴淡淡山(60*27cm)


介山艺友 | 张长韶其人绘事的素墨朴心

密林惊飞鸟(60*27cm)


介山艺友 | 张长韶其人绘事的素墨朴心

秋夜静景山对树(65*24cm)


介山艺友 | 张长韶其人绘事的素墨朴心

柳岸晓风(65*24cm)


介山艺友 | 张长韶其人绘事的素墨朴心

明灭波光树影中(65*24cm)


介山艺友 | 张长韶其人绘事的素墨朴心

月下林幽图(45*20cm)


介山艺友 | 张长韶其人绘事的素墨朴心

树影伴泉声(45*20cm)


张长韶简介

介山艺友 | 张长韶其人绘事的素墨朴心

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上海书画院画师


| 作品参展 |

第七届美术报艺术节"崇道—玄门丹青精品展"(南通)

上海书画院 2015、2017、2018年度画师年展(上海)

同窗艺梦---中国美术学院同学六人国画联展(漳州)

闽韵丹青---福建当代国画名家六人联展(新加坡)

厦门市东南国画院 中国画名家学术邀请展(厦门)

百善小品大艺中国画扇面展(天津、保定)

笔墨映心 中国画名家邀请展(石家庄)

听山——张长韶山水画小品展(福清)

时代情怀---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全国中国画名家学术邀请展(厦门)

素墨朴心---张长韶、沈永尊山水画联展(上海)

墨痕·心像---青年国画家邀请展(泉州)

观想·上水---中国画三人展(厦门)

南国丝行---当代国画艺术展(泉州)

墨彩心源---青年国画家新作品鉴会(厦门)

广种福田---全国中国画名家邀请展(青州)


| 作品收藏 |

新加坡狮城美术馆

上海书画院

厦门巿美术馆

白银巿博物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