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銀行”促進自然生態系統可持續經營——訪中國工程院院士沈國舫

“閩北是著名林區,我是做林業研究,閩北順昌、武夷山等很多縣市我都去過,我的學生崔莉這幾年到南平做‘生態銀行’課題研究。我對南平很有感情,也一直在關注南平的發展。”14日上午,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北京林業大學原校長沈國舫談起與閩北結緣的故事。他雖已86歲高齡,仍思維敏捷,令人敬佩。

沈國舫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思想,但是金山銀山不是自然而然就可以形成的,首先要花很大力氣保護好、修復好綠水青山的環境,要把山水林田湖草自然綜合體經營好、管理好,使它能夠發揮最強的功能,取得最大的效益,才能得到金山銀山,這是經營好生態可持續系統最重要的基礎。生態系統可持續經營取得經濟效益可以有四條途徑:生產木材和其它林產品,發展林下經濟,發展生態旅遊康養,生態產品或者生態補償。四條途徑各有優勢和使用範圍,也各有侷限,我們要儘量兼容,爭取最大的經濟效益,使得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自然生態系統可持續經營,需要金融和科技方面的支持。”沈國舫認為,“生態銀行”建設要綜合考慮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的關係,對自然資源進行優化利用,進行市場化產業經營。

“本世紀初推行的集體林權改革分林到戶,雖調動了林農積極性,但是產權資源分散化也給林業生產帶來了很大困難。”沈國舫認為,“生態銀行”建設,把碎片化的林地等各種自然資源進行集中開發利用,這種集約化經營,實現了生態資源資本轉化,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基層探索,必將促進自然生態系統可持續經營。☉本網記者 羅勇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