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用捨棄晁蓋,投向宋江,3人關係何時從死黨變成仇敵?

曾頭市一役,晁蓋中毒箭身亡,臨終遺言,報仇者,為寨主。沒有指定宋江為接班人。

這一點成為宋江謀害晁蓋的最大證據。宋江有沒有謀害晁蓋呢?金聖嘆先生曾指出五大證據,確鑿此陰謀。

宋江暗害晁蓋,板上釘釘,那麼作為梁山最聰明之人,會看不出嗎?從日後吳用輔助宋江成為寨主,違背晁蓋遺囑可見,吳用不僅是知情,甚至還是宋江幫兇,毒殺晁蓋的計謀是他出的,二人一手策劃了殺害晁天王,嫁禍史文恭,外接盧俊義,上位宋公明一系列的連環計。

吳用是晁蓋親信,二人相交許久,交情甚篤,一起做過許多殺人越貨之事。

吳用捨棄晁蓋,投向宋江,3人關係何時從死黨變成仇敵?

吳用為何放棄晁蓋,選擇宋江呢?

  • 一,理想不同

晁蓋性剛,目觀短淺,平生只重義氣。嘯聚山林,大快朵頤便是他人生的終極目標。

吳用私塾學究,飽讀詩書,學成文武藝,賣與帝王家。從政為官,出人頭地,衣錦還鄉,才是他所追求的,這都是與晁蓋的價值理念,背道而馳,南轅北轍,相去甚遠。

若想有出頭之日,吳用必須棄晁蓋而附宋江。只有宋江的招安思想,盡忠報國的理念,才能給吳用想要的人生。

  • 二,性格不合

宋江為人雖然一般,但嘴上素來仁義道德。陰謀詭計,殺人放火的事,都是暗裡執行或授意讓人擋箭,自己一直佔據道德高地,受人敬仰。

吳用常有奇謀,鬼主意多,自己不會以身犯險,多假手於人,自己穩坐釣魚臺,與宋江臭味相投,引為知己。

得宋江通風報信而得救,吳用對宋江多有感激。第一印象很好,相處下來,戰鬥中的情誼也與日俱增,二人結為莫逆,開始狼狽為奸。

吳用捨棄晁蓋,投向宋江,3人關係何時從死黨變成仇敵?
  • 三,實力不濟

晁蓋手下算上林沖,杜遷,宋萬,也不過就10人,算得上親密夥伴。實力有點單薄。在梁山惡漢聚集之地,這點武力(吳用、白勝、杜遷、宋萬武力值幾乎為0),除了義氣之外,還要有威懾力,這點武力誰都震懾不了。

宋江手下能人頗多,幾次征戰收編好幾位朝中大將。武力值飆升。單單武松、李逵、花榮就足以傲視群雄。而且宋江平時樂善好施,仗義疏財,多數好漢對他俯首稱臣,死心塌地。

有武力威懾,有心靈感化,這樣的宋江,早晚都是山寨之主,何不早表忠心,方能引為心腹。

吳用決意舍晁蓋而入宋江,那是什麼時間發生的呢?

此事自然在打曾頭市之前。確切時間應該是在三打祝家莊之時。

為何如此結論?

宋江從江州禍事而上梁山,以後回家省親。被官府追捕,得九天玄女娘娘解救,授三卷天書,囑咐只可與天機星相研究。

且不論到底有沒有九天玄女神明,只說這三卷天書的閱讀權限。晁蓋為大哥,宋江上司,一寨之主,居然沒有權限。吳用一個下屬,麾下無兵之人,竟然可以隨便翻看。這明顯是宋江為拉攏吳用而採取的舉措。

吳用捨棄晁蓋,投向宋江,3人關係何時從死黨變成仇敵?

從此,宋江與吳用常常待在一起,研讀天書。有沒有天書,尚且難說。天天待在一起,研究的可就只能是招安之事了。招安計劃最大的阻力就是晁蓋。為大業而舍小節。

宋江初上山,就打定了拉攏吳用的主意,二人一步步計劃、落實立馬梁山我為峰的陰謀。

宋江下山,攻打祝家莊。早有石秀祥述,祝家莊三莊一體,機關重重。祝家莊難打,眾所周知。可是宋江下山,吳用卻留山上。宋江攻打祝家莊,正是最需要吳用之時,吳用沒有追隨、協助。

二人一向焦不離孟,這次卻各自為戰,原因只能是晁蓋不允許。待三打祝家莊時,吳用才帶了五百軍士,五個花瓶頭領(三阮水軍頭領,路上湊數耳,呂方、郭盛宋江的門面儀仗兵)姍姍來遲。明言晁蓋讓吳用前來,那就是之前明言不許來。

大有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正話反說嫌疑。

晁蓋不許吳用前來,那就是說明已然知道二人走得近,對自己的地位產生威脅,打算分解二人。可是最終吳用還是違背晁蓋心意,帶著宋江最貼近,吳用能使喚的五個頭領下山。

五個頭領(三阮吳用親信),五百軍士,數量可憐,戰力若無。沒有晁蓋軍令,只怕吳用只能調動這幾個人而已。

此時,宋江,吳用結為老鐵。徹底背棄晁蓋。晁蓋心裡苦,有苦說不出。

宋江、吳用二人勾結,晁蓋殞命

之後晁蓋不停苦勸,執意獨自下山攻打曾頭市,吳用沒跟隨,宋江沒跟隨。苦勸不聽,為何不一起下山,有個照應呢?宋江沒有,吳用也沒有。按打祝家莊的套路,吳用不是應該火急火燎的下山相助嗎?沒有。

吳用捨棄晁蓋,投向宋江,3人關係何時從死黨變成仇敵?

千載難逢之良機,宋江、吳用正好用計,且嫁禍於人。

手下無兵,腹中無謀,如何鬥得過,為達目的,無所不用其極的宋江、吳用。

晁蓋之死,早已註定,只是時間問題。

段景住給宋江送馬,雖沒送成,卻送來了一個天大的機會。宋江得感謝他,讓他入108將,不然以段景住送禍小分隊長的身份,憑什麼列108好漢之位。

晁蓋死時方醒悟,空談遺囑阻君路。

皆緣吳用出奇謀,不義宋江為泊主。

結語

晁蓋之敗,是必然結果。宋江力量不斷壯大,晁蓋被架空,早已無力抗衡宋江。宋江上山伊始,就已經成為梁山的實際當家人。

晁蓋、宋江、吳用,三人的博弈說到底,是權力的鬥爭,是理念的交鋒。

一個有違大部分人的思想—佔山為王。一個順應大部分人的思想—朝廷招安。截然不同的未來歸宿,必然產生不可調和的矛盾。

矛盾勢必產生血案。

權力鬥爭,理念交鋒,讓之前三人結下的鋼鐵一般的兄弟情義,慢慢土崩瓦解,煙消雲散。

宋江、吳用看得明白,晁蓋卻一葉障目,始終在兄弟情義中不能自拔,最終死於非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