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典型在身邊」警徽閃耀在扶貧“戰場”

「扶貧典型在身邊」警徽閃耀在扶貧“戰場”

周開才(左一)在村裡走訪

沅陵新聞網訊在沅陵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前沿陣地,有一群頭頂警徽的扶貧人,他們一肩挑起社會安寧,一肩負起群眾脫貧致富的重任。縣公安局副科級民警周開才就是其中的一位,他歷經兩個扶貧“戰場”,兩次戰鬥皆告捷。

已經56歲的周開才,在公安戰線工作一直兢兢業業。2016年,他被縣公安局黨委委派到五強溪鎮荷花坡村扶貧,並任村第一書記,荷花坡村當年如期脫貧;2017年,他又來到同鎮金銀池村任村第一書記,經過兩年的努力,2018年金銀池村也如期脫貧。周開才於2016年、2017年連續兩年被評為優秀公務員,他所幫扶的金銀池村2次被縣裡評為先進單位。

周開才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第一要務記在心中、抓在手上,他常年駐村在基層,同老百姓打成一片,把黨和政府的政策關懷帶到群眾中去,真心實意為群眾解決困難,贏得了民心。

周開才每到一個村工作,先去了解村情民情,去得最多的是貧困戶家中。在荷花坡村,他同村幹部一道瞭解本村情況,到每個組不下於10次以上。特別是竹一、竹二組,當時兩個組的公路不通,給當地群眾帶來了許多不便,瞭解情況後他及時向上級有關部門彙報,並爭取了10萬元幫扶資金,公路在2016年底順利通車。

同年九月,在荷花坡村桂竹園組走訪群眾時,他發現有很多群眾家中生產的野生茶油銷不出去,積壓情況嚴重。周開才利用自己在外的同學朋友幫助群眾推銷茶油700餘斤,給群眾解了難題,得到了好評。

在走訪轉山溪組時,周開才瞭解到,68歲的周幫瑞養了倆兒子,二兒子前幾年故去,二兒媳跑了,留下一個孫子他在帶。大兒子在外務工有癲癇病且經常發著,病發後工廠解僱了他,快讀高中的孫女生活成了問題。

周開才瞭解情況後安慰周幫瑞說,有黨的好政策你們不會被遺忘的,我們一起來想辦法。經過上下努力,老人家的困難情況得到妥善解決,2018年周幫瑞老人異地搬遷到太常安置點,2019年家裡2個孫子在沅陵三維學校讀書,現在周幫瑞還常打電話給周開才,有道不盡的感謝話。

板橋灣組村民劉某斌與馮二組村民馮某美,倆人因山地糾紛的矛盾有10餘年隔閡。兩家恩怨波及到後代,且兩家惡言相向,妥善化解矛盾糾紛成為當務之急。周開才弄清緣由後,分別多次找兩家談心交心,進一步宣傳法律法規知識,使他們認識到衝動之下可能釀成的惡果。在周開才的努力開導之下,劉、馮兩家最終握手言和,一起十幾年解不開的恩怨得到圓滿解決。

今年是全縣脫貧摘帽年,貧困縣退出有嚴格的程序和標準,脫貧攻堅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艱鉅。周開才清醒地認識到這一點。他始終把打好脫貧攻堅戰的關鍵放在領導發揮帶頭作用上,強調要以身作則、率先垂範,要求工作隊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不僅自己帶好頭,而且還督促隊員帶好頭,同心同德幹好脫貧攻堅工作。

在扶貧工作中,他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的統一安排部署,堅持把精神吃透,把問題弄懂,把措施落地,紮紮實實開展走訪幫扶,以率先垂範的人格形象、嚴於律己的意志品格、親力親為的工作作風,帶出狠抓落實、快抓落實的良好風氣。

周開才擔任金銀池村第一書記以來,堅持駐村佈置安排工作,同村幹部、結對幫扶責任人共同走訪金銀池村全部在家農戶120餘戶,摸排出問題18條,在村裡同村幹部一道及時處理13條,對個別行業部門措施不到位引發的問題,及時與上級有關部門銜接解決2條,對標對錶,全力投入到脫貧摘帽攻堅戰,結對幫扶工作做得更實,幫扶措施更加到位,扶貧工作有了質的提升。

扶貧先扶志,幫助貧困戶樹立脫貧信心,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是周開才開展扶貧工作堅守的準則。每次到群眾中走訪,他都要去貧困戶家中看看,與貧困戶嘮家常、講政策,介紹就業,並根據致貧原因為貧困戶制定措施,幫助申請易地搬遷、產業獎補、教育補助,真正做到了因戶施策,幫扶到位。每次去,他都會看看貧困戶家中有什麼新的變化,瞭解他們生活中的困難,鼓勵他們樹立脫貧信心,用勤勞改變家庭、改變生活,低保貧困戶舒紹興、曾滿凡、何桂雲等,都依靠自己的雙手創造了更好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