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峰:27歲抗日區長 血灑亂墳崗

林峰,又名林德章,河北安次縣中響口村人,1916年生。“七七事變”前畢業於安次縣師範。曾在安次縣麻各莊當過一段教師,不久又到河北通縣師範就讀。1938年秋,參加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安次縣抗日民主政府,先在葛漁城區任幹事,後調縣政府工作。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9年春至1940年冬,敵人對安次縣反覆掃蕩,這裡逐步被敵蠶食,大部淪為敵佔區。林峰隨黨組織遊擊轉戰於永清安次邊境。

1941年6月,華北日寇對十分區進行拉網掃蕩後,全區形勢惡化。十地委決定將平大路以東的霸縣、固安、永清、安次、宛平等縣劃為第三聯合縣,安次被劃為第一聯區。林峰是本地人,常到安次縣境內的鐵路沿線隱蔽工作,還經常深入到更遠的敵佔區。

1942年3月,林峰任一聯區委書記。當時區委活動區域基本上只剩下了安次西部的七小區(即禪房、左奕、景村一帶,西臨永清)。林峰身為書記,本來可以在這裡及永清邊緣活動,但他不甘心丟掉他曾深入到的老敵佔區。他說:“那裡雖然危險,但只要依靠群眾,就不至於站不住腳。”

與林峰同志一起活動的僅有兩個人,力量十分單薄,但他注意依靠貧僱農,並聯絡上層人士為我們黨工作。敵人到處搜捕他,在群眾掩護下,他多次脫險。在這樣極端困難情況下,他站住了腳,依靠群眾,抓住上層,建立了不少兩面政權,使抗日工作得以進行。1943年春天,是三聯縣軍民嚴重飢餓的時期,部隊沒有糧食。為了支援部隊,林峰秘密發動落垡周圍的保長繳納糧食,緩解了部隊的缺糧問題。

1943年春,林峰在敵佔區的工作有了新進展,原來只能在極少數村隱蔽活動,後來逐漸增多,能經常到邢官營、蘆七堤、蘇莊、沙窩等村,找保長了解情況,宣傳抗日政策,散發分區轉來的對敵偽人員進行教育的宣傳品和分區黨組織創辦的《黎明報》。

1943年4月19日,他和楊小隊長、通信員小安住在邢官營堡壘戶穆文祥家,被漢奸分子發現並舉報。敵人於18日夜間將穆家包圍,林峰等三人為了不殃及堡壘戶和該村抗日積極分子,當即挺身而出,並高喊:“我是抗日的區長!我叫林德章!中響口的。”

敵人想盡一切辦法勸林峰三人投降,都被他們嚴詞拒絕。敵人一看軟的不行,索性來硬的,對他們施加了酷刑。任憑敵人殘酷折磨,他們堅決不洩密、不投降。一個月以後,林峰三人被押到廊坊日本憲兵隊,刑法之嚴酷更加殘忍,但他們堅不吐實。

經過上下託情,他岳父孟廣明終於見到了飽受摧殘的林峰。只見林峰被捆在一個葡萄架下,鎖骨上穿著一條粗鐵絲,淌著膿水和血,紫腫的臉上滿是傷痕。當時正是麥收時節,他還穿著棉袍,開了花的棉絮沾滿泥和血跡。他岳父見了,不禁潸然淚下。林峰說:“告訴我媽媽跟岳母,不用為我操心了,我們仨難逃一死,決不投降敵人。告訴她(指妻子)吧,好好把孩子養大,家裡留幾畝地就夠了,剩下的全送窮人……”這也是他對黨、對家人留下的遺言。

6月15日,敵人將他們三人押到武清縣北旺村以北的一個亂葬崗子上行刑了。在敵人的刺刀下,三人倒在了血泊中。林峰犧牲時年僅27歲,留下年邁的老母親、年輕的妻子和一雙年幼的兒女。從林峰被捕到犧牲,整整57天,全家幾乎耗盡心血,傾家蕩產。

林峰和他的戰友楊小隊長、小安的英雄事蹟,在安次、武清一帶的平津鐵路沿線廣為流傳。他們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慨、堅定的革命意志,無愧於共產黨員的稱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