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暖冬嗎?

順其自然


今年是不是暖冬,作為一個普通人,這時候下結論為時尚早,要等到明年四月份,我就可以得出一個準確的答案,那時候無論人體感覺,還是權威部門數據,我都能看到了,我回答的肯定靠譜。

如果按現在來說,現在算深秋,沒有立冬都不能算初冬。好多地方下雪了,早晚感覺還是很冷的,但是中午氣溫感覺很高,平均氣溫也不會比往年底。我覺得今年會是一個正常的冬天


郭獸醫


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好像最近幾年的冬天沒有過特別冷的時候,而且冷也只有短短几天。記得小時候的冬天冷的時候可以凍壞耳朵和腳,那時候一到冬天棉衣棉褲棉鞋、耳套手套、帽子圍巾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現在的冬天我基本上都是一條保暖褲一件保暖背心就解決了。好多年沒有穿過棉衣棉褲,沒有帶過耳套手套了。可能是隨著我們生活品質的提高,工作環境的優化,人們大多不會長時間呆在室外的原因。去哪裡都車上車下,家裡商場單位的溫度都很均衡,還有就是現在高樓大廈的聳立遮住了風寒,以及汽車尾氣工業排放等這些原因使得全球變暖。所以我們感覺現在的冬天沒有從前那麼冷了。


緣生緣止


今年到底是個冷冬還是暖冬?已經有人藉著人們怕冷的心理造謠說是個冷冬了。那麼,2018-2019冬天會冷嗎?2019年的冬天是暖冬還是冷冬呢?從目前的消息看,今年冬天可能厄爾尼諾現象會出現。

平靜沒多久的太平洋,又正醞釀一個大新聞。從2018年夏季開始,秘魯寒流不斷減弱,我國南海和菲律賓以東洋麵的海溫逐漸轉為偏低,而赤道中東太平洋的海溫逐漸轉為偏高。氣象數據顯示,厄爾尼諾監測關鍵區(Nino3和Nino4)的海溫已連續多日偏高,幅度達到0.5度以上。這就意味著,一次厄爾尼諾很可能出現。我國的國家氣候中心已明確提出:2018-2019年冬季將形成一次厄爾尼諾事件;澳大利亞氣象局指出,厄爾尼諾已進入“警戒狀態”;而美國氣象部門也發佈消息稱,2018-2019年冬季出現厄爾尼諾的可能性達到了70-75%。當然,從目前的數據來看,這次厄爾尼諾比不上2015-2016年的那次超級厄爾尼諾。

厄爾尼諾是什麼?就是某一大片海域水溫持續升高的現象,具體來說,這“某一大片海域”就是赤道中東太平洋,在科學上有嚴格的定義和劃分。厄爾尼諾是怎麼出現的?有兩種原因:第一種是大氣環流,主要是風的驅動,譬如說秘魯寒流到赤道後從東往西流,現在來一股子西風使勁吹,讓你沒法流,而且還把暖水往你寒流裡推,壞你寒流的事;第二種是海洋、海水自身的調節。由於人類的氣候數據還很不全,人類對海洋的認識更是非常粗淺,因此現對厄爾尼諾發生的原因,也只能說個大概,很多具體和細節問題還在研究中,沒有完全搞清楚。但人類搞清楚了一件事:那就是厄爾尼諾一旦出現,往往會引起全球性的氣候異常。最直接的,就是西北太平洋的颱風,會變得更少、更遠、更強。今年8月中旬之前,颱風大都強度偏弱,也喜歡近海生成和發展,這都是拉尼娜的影響;但8月中旬以後,颱風越來越遠、越來越強,年度颱風之王山竹萬里奔襲廣東,即將出現的厄爾尼諾難逃干係。

相比熱帶地區和熱帶天氣系統,厄爾尼諾對溫帶、寒帶的影響就沒那麼直接,而且往往是通過操控熱帶天氣系統來實現,因此非常微妙和複雜,也沒那麼確定。一般來說,厄爾尼諾後的冬天是暖冬,夏天南方容易連續暴雨,也容易極端高溫--但也不絕對,像2015-2016年的厄爾尼諾中,2016年1月出現了一次多年未見的boss級寒潮,讓長三角大範圍自來水管凍壞,讓珠三角下雪。2018-2019年冬季,顯然和2015-2016年冬季不同。一來,從目前的情況看這次厄爾尼諾的強度沒那麼強,二來,2015-2016年冬季仍在厄爾尼諾顛峰期,而這個冬季,厄爾尼諾剛剛開始。總體來說,因為現在暖化明顯,如果沒有意外情況暖冬可能性更大,但氣象觀測上的冬天長達三個月,這三個月偏暖還是偏冷是取決於氣溫的平均值,而不是最大值或最小值。對於普通人而言,冷暖冬的意義並不是非常大,更多的時候只需要關心天氣是否即將變化,如何變化,並及時應對即可




歪果仁吃雞


暖冬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它常常是多種原因綜合作用的結果.暖冬的成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我國處於偏暖期

氣溫的變化有一定的週期性.近一百多年來的氣象資料統計表明,我國溫度存在著大約30年為一週期的冷暖交替.上世紀20年代以前偏冷,20到40年代偏暖,50到70年代偏冷,80年代後又轉入一個偏暖期,目前我國還處於這個偏暖期.

我國暖冬天氣出現比較集中的西北、華北和東北地區,這些地區的週期性體現得更加明顯.

2、 溫室效應

自上個世紀工業化以來,由於人類活動的影響,使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含量迅速增加,引起全球氣溫明顯上升,我國持續的暖冬就是在這種全球變暖的大背景下發生的.我國處在東西伯利亞偏暖區的南端,我國偏暖是全球偏暖的一個組成部分.

厄爾尼諾暖流,太平洋一種反常的自然現象,在南美洲西海岸、南太平洋東部,自南向北流動著一股著名的秘魯寒流,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正是南半球的夏季,南半球海域水溫普遍升高,向西流動的赤道暖流得到加強。

恰逢此時,全球的氣壓帶和風帶向南移動,東北信風越過赤道受到南半球自偏向力(也稱地轉偏向力)的作用,向左偏轉成西北季風。西北季風不但削弱了秘魯西海岸的離岸風——東南信風,使秘魯寒流冷水上泛減弱甚至消失,而且吹拂著水溫較高的赤道暖流南下,使秘魯寒流的水溫反常升高。這股悄然而至、不固定的洋流被稱為“厄爾尼諾暖流”。

厄爾尼諾又分為厄爾尼諾現象和厄爾尼諾事件。厄爾尼諾現象是發生在熱帶太平洋海溫異常增暖的一種氣候現象,大範圍熱帶太平洋增暖,會造成全球氣候的變化,但這個狀態要維持3個月以上,才認定是真正發生了厄爾尼諾事件。在厄爾尼諾現象發生後,拉尼娜現象有時會緊隨其後。

然而,根據2015年12月27日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新發布的衛星影像顯示,太平洋上厄爾尼諾現象沒有轉弱跡象。專家預測2016年可能成為厄爾尼諾破壞力最大的一年。




拾二娛樂


  天氣的變化是我們現在最關心的問題之一,這是因為天氣變化,容易引起一些生存環境變化,那麼2019年的冬天是暖冬,還是冷冬嗎?接下來就跟隨本期的一起來看看吧!

space

2019年冬天是暖冬還是冷冬 是暖冬嗎

你可能感興趣:

  2019年冬天是暖冬還是冷冬:不一定

  據美國海洋大氣管理局(NOAA)的數據,中東太平洋上的厄爾尼諾關鍵區Nino3.4海區在剛剛過去的觀測中,顯示錶層海溫比長期平均值高出了0.5攝氏度(簡稱度,下同),已經達到了厄爾尼諾閾值(表層海溫偏高不低於0.5度)

  但是,雖然厄爾尼諾現象的門檻確實比平均海溫高出0.5度,但該溫度必須連續持續數月,並引起大氣響應,才能達成厄爾尼諾現象。因為在監測中,短期內的海面溫度很容易出現各種變化,受天氣和季節氣候模式(例如熱帶季節內震盪)的影響。

space

2019年冬天是暖冬還是冷冬 是暖冬嗎

你可能感興趣:

  對於厄爾尼諾長期觀測顯示,厄爾尼諾的存在容易導致我國冬春季南方偏溼潤(深綠色),而且南方地區更容易偏溫暖(橙色)。但目前來看,太平洋目前的變化只是短期波動,長期仍可能是中性狀態,因此今年我國冬季的狀態究竟是冷冬還是暖冬目前來看很不容易判斷,再加上2019年自年初以來氣候模式就非常異常,這個冬季我國天氣情況可能會比較極端。

  而受厄爾尼諾現象的影響,今年秋冬季北方風速小,氣溫偏高,冷空氣活動少,強度偏弱,可能出現霧霾持續時間長、覆蓋範圍廣的情況。

  厄爾尼諾介紹

  厄爾尼諾,又稱聖嬰現象,與另一現象南方濤動合稱為ENSO。是秘魯、厄瓜多爾一帶的漁民用以稱呼一種異常氣候現象的名詞。 主要指太平洋東部和中部的熱帶海洋的海水溫度異常地持續變暖,使整個世界氣候模式發生變化,造成一些地區乾旱而另一些地區又降雨量過多。

space

2019年冬天是暖冬還是冷冬 是暖冬嗎

你可能感興趣:

  厄爾尼諾對我國的影響

  1、颱風減少。西太平洋熱帶風暴(颱風)的產生次數及在我國沿海登陸次數均較正常年份少。

  2、夏季風較弱,季風雨帶偏南,位於中國中部或長江以南地區。北方地區夏季容易出現乾旱、高溫,南方易發生低溫、洪澇。近百年來我國的嚴重洪水,如1931年、1954年和1998年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洪水,都發生在厄爾尼諾現象出現的次年。

  3、厄爾尼諾現象發生後的冬季,我國北方地區容易出現暖冬。


愛旅遊的小姜


呼呼的北風伴隨雨雪,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絕望。

好冷呀,今年應該是冷冬吧?但是氣象專家卻說:預計今冬氣溫接近常年到偏高的狀態,這是怎麼回事呢?

近日,中國氣象局召開新聞發佈會。國家氣候中心氣候服務室首席葉殿秀表示,根據會商預測結果,

今年冬季,我國是冷冬的概率幾乎為零。

葉殿秀表示,從預測來看,今年我國大部分地區冬季的氣溫接近常年或者比常年偏高,但並不排除期間有氣溫高低起伏的變化。

也就是說,今年暖冬的可能性大!

氣象專業上是如何定義暖冬和冷冬的呢?

暖冬與冷冬是氣候概念,是與氣候平均情況比較而言的。中國氣象局氣候專家把冬季冷暖這一現象分成暖冬和冷冬,即某年某一區域整個冬季(全國範圍冬季為上年12月到次年2月)的平均氣溫高於常年值(或稱氣候平均值)時,該年該區域則為暖冬,否則為冷冬。

暖冬並不意味著整個冬季都很暖和,冷暖交替是氣候變化的一般規律,暖冬季節裡也常常出現冷暖交替的現象。

為什麼會出現暖冬現象呢?

原因有多個,其中一大因素是厄爾尼諾現象。厄爾尼諾現象是太平洋赤道附近中東部海域溫度較常年要高的一種現象。該現象發生時,全世界氣候都可能受到影響,而我國受其影響氣候會偏暖,一般情況下,會出現暖冬。但拉尼娜現象的發生卻往往會使我國冬季溫度偏冷,出現冷冬氣候。

但拉尼娜現象的發生卻往往會使我國冬季溫度偏冷,出現冷冬氣候。

暖冬對我們有什麼影響?

有利影響:

節約能源減輕供電壓力。供暖需要用電,若冬季偏暖,供電壓力就會減小。但是,由於冬季冷暖變化不定,氣溫有所起伏,所以根據天氣情況,採取供暖對策,可以大大節約能源。

降雪融化快有利通行。由於冬季氣溫高,即使下雪也會很快融化,不容易在道路上形成積雪,有利於交通。

不利影響:

呼吸道疾病大大增加。由於冬季的氣溫偏高,可使得各種病菌、病毒活躍,病蟲害滋生蔓延。加上使用暖氣和空調,空氣乾燥,使得人們口乾舌燥、嗓子疼、流鼻血、皮膚乾燥發癢等,削弱人體上呼吸道的防禦功能,誘發各種呼吸道疾病。火災頻發。由於暖冬氣溫相對較高,空氣乾燥,很容易引起火災。


瘦態慕


隨著呼和浩特首場降雪的到來,給青城帶來了一份驚喜,頗有點邁入冬天的味道,似乎冷空氣就這樣來了,但明明已經立冬,初雪還夾雜著雨水。不禁讓人疑惑,難道今年冬天是個暖冬?今年冬天到底冷不冷?

  帶著疑問,記者採訪了內蒙古氣象局的氣象專家。首先要確定,什麼情況才能稱作暖冬?公眾最直接的認知,就是感覺這個冬天總體不那麼冷,有時甚至連續一段時間比較暖和,該冷不冷,人們會說這可能就是暖冬吧!以往我們對什麼是暖冬並沒有確切的定義和統一的標準,為此,國家氣候中心制定了《暖冬等級》氣象國家標準,並於2008年正式頒佈實施。依據這個標準,可以對內蒙古單站和全區是否為暖冬以及暖冬的程度如何進行判斷。當一個站點的冬季平均氣溫距平大於或等於其標準差的0.43倍,定義為單站暖冬;當全區範圍內的暖冬站點數超過其中站點總數的50%,定義為全區暖冬。

  那麼今年冬天到底冷不冷,氣象專家給出了權威答案。國家氣候中心氣候服務室首席葉殿秀表示“預計2019至2020年冬季,歐亞中高緯大氣環流總體以緯向環流為主,東亞冬季風較常年同期偏弱,東亞槽偏弱、偏東”。這就意味著影響我國的冷空氣弱,今年冬季,我國是暖冬的概率非常大。從預測結果來看,今年內蒙古地區冬季的氣溫接近常年或者比常年偏高,但並不排除期間有氣溫高低起伏的變化。

  雖然暖冬的概率非常大,但氣象專家還同時提醒大家,11月仍是寒潮多發季,需加強防禦強降溫和大風天氣對生產生活可能帶來的影響,同時注意防範局部低溫雨雪和霜凍危害。

  另據呼和浩特市氣象臺消息:12日至13日呼和浩特市將出現大風、降溫天氣受冷空氣東移影響,12日至13日全市大部將出現大風、降溫天氣。大風:預計從12日傍晚開始至13日,全市大部地區風力逐漸增大,4、5級偏西風轉西北風,短時風力可達6、7級,北部伴有揚沙。降溫:隨著冷空氣侵入,12日白天氣溫逐步下降,降溫一直持續到13日,降溫幅度為8℃左右。13日早晨最低氣溫北部武川降至-12℃左右,中南部降至9至7℃; 13日白天最高氣溫北部武川降至-6℃左右,中南部降至-3到-1℃。

  因此,防寒保暖依然不可忽視。




雨涵說娛


是,因為古歷10月25日冷風日我們這裡是南風3到4級,多雲。所以我們這裡肯定是暖冬,不知你們那裡是什麼風,如果是北風那你們那裡是冷冬,中國面積之大不可一概論處。


十三香47


今年應該算是暖冬吧 ! 暖冬的概念具有嚴格的科學定義,是否暖冬一定要看整個冬季的全國平均氣溫是否高於常年值。所以冬季裡某一時段出現氣溫偏高(相對暖和)時,就說是暖冬,另一時段氣溫偏低(相對寒冷)時,又說是冷冬,那就出現一個冬季既是暖冬,又是冷冬的笑話了 過去的2006年,在中國全境,算是一個實實在在的暖冬天氣。氣溫普遍偏高,降雪天氣極少。 是暖冬。 由於今年,全國各季節的平均氣溫均比常年嚴重偏高,從全球看,氣溫更是攀升到了千年最高點。氣象專家分析,副熱帶高壓和南亞高壓勢力異常強大是造成今夏全國氣溫普遍偏高的主要原因。由於中、東部赤道太平洋目前已發生了新的厄爾尼諾天氣事件,預計今冬、明春,我國還可能出現暖冬、洪澇嚴重等異常的氣候現象


V小豚豚


今天氣象發佈消息稱今年是1961年以來最冷的冬天,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今年暖冬了呢? 專家說,主要是拉尼娜現象沒有真正的形成,拉尼娜現象通常被稱為反厄爾尼諾現象,她與厄爾尼諾通常是交替出現,她出現的時候北方會比較寒冷。 而今年的拉尼娜現象最終真正形成,影響我國中高緯度的大氣環流相對穩定,影響我國的冷空氣勢力偏弱。此外,每次冷空氣過後,回暖較快,並未維持長時間低溫天氣。所以就導致了今年的冬季偏暖,同時雨水相對較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