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山旮旯小村,村民打高粱釀酒25元一斤,晒乾糧菜城裡人眼饞


冬日、暖陽、田野、村莊,週末開啟一場隨性愜意的鄉村遊,在江西玉山懷玉鄉後葉王村,三清山皺褶裡的小村莊,品味淳樸的鄉土人情。

後葉王村村莊很小,小到車子剛停在村裡曬穀場,就發現有三分之一村民都圍在這,看這位村婦戴著口罩,坐在小板凳上敲打什麼東西。地上晾曬著帶穗的秫秸,一種常用於扎掃帚的植物,穗上結滿了黃褐色小籽,有的籽粒已經脫落下來。

戴口罩的村婦,雙手不緊不慢地敲打著,彷彿只有這樣,才能把溫和的陽光和閒散的日子,都掰開來揉碎了,置換出甘甜和濃烈。她幽幽地告訴小編,這種植物是高粱。高粱屬於五穀“粟、豆 、麻、麥、稻”中的慄,主產區在東北、內蒙古和西北地區一帶,在南方很少有種植。


高粱,是容易讓人產生聯想的東西,諾貝爾文學獎作家莫言的家鄉,種滿高粱的山東高密,周迅在電視劇《紅高粱》裡演繹的九兒。還有去世的母親,從前來看我,除了帶一堆吃的,有過一把把高粱秫秸掃把,似乎用這個才能幫女兒掃除一生風塵。

南方人主食大米,高粱用來做什麼?圍觀人群裡,有位熱心的王師傅,告訴小編高粱用來釀酒,從種子到高粱酒,要經過20多道工序。他們種的高粱純天然不打農藥,經浸泡、蒸煮、發酵、蒸餾,小小的高粱粒,就變成了醇香、火辣、甘甜的高粱酒。農閒的冬天,務工返鄉的人們,把酒滿滿地倒在粗口小碗,莊稼人的氣概和豪爽,猜拳的號令和濃烈的酒香,飄蕩在整個村莊。

村婦種了3、4百斤高粱,全部晾在曬場上,準備今天都打出來。從脫粒到釀酒完成,要1、2個月時間,這將是一段忙碌、充實而又滿懷期待的日子。真想嚐嚐她釀的高粱酒,農婦說家裡沒有現成的,如果想要,可以帶我們去鄰居家買,25元一斤。


為了對付這些高粱,夫妻倆齊上陣,丈夫掄起槤枷,那種在長木柄上部加裝一排木、竹條的傳統農具,噼啪噼啪對著秸稈用力摔打。驚天動地的揚場方式,像打下江山的土皇帝,在昭告天下:朕豐收啦!妻子仍舊坐在小板凳上,不溫不火,專心舞著小木棒敲敲打打。

曬場邊還曬著兩簸箕小菜,不知道是啥東西,拿起一塊嚐了嚐,除了太陽的清香,也吃不出啥味,聰明的你,知道這是啥菜嗎?羨慕農村人的小日子,守著節氣和自然秩序,整出一壟壟油綠的菜園,那些吃不完的白菜、蘿蔔、冬瓜、茄子、南瓜、辣椒,經過各種蒸煮曬,搖身一變成了城裡人眼饞的乾糧菜。

兩個小朋友,衣著乾淨整潔,模樣帥氣一點不像農村娃。後葉王村地處江西山區,是個只有20幾戶人家的小村。三清山旅遊開發,崎嶇山路變通途,往日閉塞的小村熱鬧起來,人們開了眼界,生活條件也越來越好,很多人家都有了小汽車。


孩子們卻還是和他們父輩一樣,週末不用像城裡的小朋友,去上各種喜歡不喜歡的補習班。他們三三兩兩結伴而行,不是上樹掏鳥,就是下河撈魚,放養的童年很嗨喲。

紅薯粉絲、油茶籽、芋頭幹,在熱辣的日光下,泛起了誘人的香氣。王師傅擔起了解說,他們曬的紅薯末用來做饅頭,榨的土茶油70元一斤,未摻雜任何添加物,炒菜特別香。小菜乾、土茶油,是城裡人羨慕的味道,更是在外漂泊的遊子,念念不忘的家鄉味道。它們排列在曬場,像是在等待一輛開往城市的公交,隨時滿足異鄉人,對於故鄉的全部想象。

村後,一顆千年銀杏樹,高大葳蕤,落葉鋪滿地,日光打在牆上,影影綽綽,樹丫上金燦燦的葉片,和明黃色的小廟互為烘托,古樸蒼勁。不知名字的小廟,伴隨著一代代村民,用信仰支撐起小村人精神世界。


村子拐角處,74歲的大爺,借哥哥家的石臼舂點小米。小米是大爺自己種的,小米顆粒太小,機器不好使,大爺只能自己用手去殼。舂好的小米,用鼓風機吹去麩皮,可以熬粥養胃。大爺腰彎了背駝了,掄錘的樣子很吃力。

回到曬穀場開車,王師傅擔心我們找不到地方吃午飯,再次熱情告訴說,懷玉鄉政府附近有餐館,並歡迎大家下次再來採風,為家鄉多做宣傳。小編給王師傅拍下了照片和視頻,希望熱愛家鄉像高粱酒般熱情的他,能在網上看見自己。王師傅不懂如何上手機看資訊,有認識他的網友看到本文,請代為轉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