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港区:出实招,整治基层形式主义

大众网·海报新闻日照12月13日讯(记者 彭钰 通讯员 柳陆青)基层干部是联系群众的最后一道桥梁,也是落实上级政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基层干部干事的状态,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党的事业呈现的状态。长期以来,基层干部被形式主义困扰,反而没有时间和精力投入实际工作,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深化基层作风建设,为基层干部减负,必须大力弘扬真抓实干作风,对各项形式主义顽疾 “靶向治疗”。

在制度变革上,要转变方式,求真务实。基层干部最害怕的就是各种应接不暇的考核、检查,日报、周报、月报、年报纷至沓来,纷繁复杂的考核材料让人疲于应付,至于真真假假反而没人追究。因此,“靶向治疗”基层形式主义,变革考核方式首当其冲。除了必要的工作档案,降低材料在考核中的分值比重,多向实绩倾斜,考核经济就看项目建设和财政收入,考核安全责任就看隐患整治结果,实打实地检查,用工作实绩代替材料打分,基层工作的重心自然就会向干实事倾斜。

在工作推进上,要敢抓敢管、敢于担责。“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点多面广、条多线广是基层干部面临的实际。长此以往,必定会磨灭基层干部干事创业、为民服务的初心。突破基层形式主义的壁垒,基层干部就要有敢抓敢管的魄力与担当。要紧密结合基层工作实际,围绕项目建设、产业发展、环境整治等中心工作,俯下身子、甩开膀子、撸起袖子,在热火朝天的实际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获得组织信赖,赢得百姓点赞。

在干部管理上,要撑腰鼓劲、关爱宽容。对待基层干部,不能只加“压力”不予“动力”,在严管和约束的基础上,更要注重厚爱和激励,体现组织的温度。在工作上,要完善容错纠错机制,为基层干部赋权赋能,给予其更多的作为空间。在政治上,要善于发现先进典型,强化正向激励,畅通上升渠道,给予其更多的政治信任。在生活中,要健全慰问管理制度,加强心理疏导,改善基层条件,给予其更多的人文关怀。

纠正“四风”不能止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只有在破除基层形式主义上出真招见实效,才能彻底为基层干部减负,激发出新时代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