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寧出走清華大學,名校畢業生留學不歸真的是國家人才流失嗎?

清華大學美女教授顏寧當年出走美國後任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雪莉·蒂爾曼終身講席教授,並評上了美國科學院的外籍院士。而顏寧在清華大學期間也取得巨大的成就,但在隨後的院士評選中落選了,因此很多人想當然地認為顏寧出走清華大學,是因為沒有評上院士,是負氣出走。

對此在網上進行熱烈的討論,對中國院士評選制度有異議,覺得中國留學生留在海外是中國人才的流失,這些留學生是不是缺乏愛國意識?

顏寧出走清華大學,名校畢業生留學不歸真的是國家人才流失嗎?

一、中國院士評選機制還是相對合理的。雖然大家對中國院士評選機制微詞頗多,但相對來說還是合理的。人們往往諾貝爾獎獲得者屠呦呦教授舉例,說她都評不上院士,那中國院士的門檻是不是太高了。又說中國院士論資排輩嚴重,普遍年紀偏大,還有就是領導更容易評上院士,院士抱團現象嚴重。不否認可能存在這些現象,但總體來說評選機制還是相對合理的,比如說領導更容易評上院士,那一方面是因為這些領導本身就是學術大拿,有很高的成就,另一方面,領導確實佔有更多資源,更能出成績,知名度更高,曝光機會更多,獲評機會當然更大。因此我們真不能說顏寧沒評上院士就出走清華大學,而更大的可能是普林斯頓大學能提供更好的研究實驗條件供顏寧研究,更利於出科研成果。

顏寧出走清華大學,名校畢業生留學不歸真的是國家人才流失嗎?

二、中國名校海外留學人數眾多,回國率相對較少,這是國家人才的流失嗎?中國的清華、北大、中科大、復旦大學等出國留學率相當高,其中大部分留學美國,而且這些名校畢業生出國留學後,回國率比較低。我們也知道,這些名校出國留學人員,基本上是一些學霸,如果他們留學海外,並且定居國外的話,對中國來說真算是一種損失,是國家人才的流失。經常有人說,這些留學生在國外上學,又不要國家支付留學費,回不回國是他們的自由,不要道德綁架。其實你必須明白,這些人中小學難道不是享受國家義務教育嗎?而在大學裡,他們不是享受國家教育資源嗎?難道你真的認為上大學每年交幾千元學費就夠了嗎?其實國家和大學在每個大學生身上承擔了不少的經費的。我們不能不說,對於一些學成後,為了貪圖國外的優越的生活,一直生活在國外,為所在國服務,不跟祖國聯繫的人來說,確實是國家人才的流失。比如那個二十年不跟父母聯繫的博士,連自己父母都不見的,還指望他對國家做貢獻?

顏寧出走清華大學,名校畢業生留學不歸真的是國家人才流失嗎?

三、留學生留在海外工作學習,並不意味著不能為祖國服務。一直以來備受大家推崇的科學家是錢學森,放棄美國優越生活條件,為國家國防事業做出巨大貢獻,讓我們國家地位提升,這一類海外留學生是最受愛戴的。而同樣非常優秀的物理學家楊振寧先生卻受到大家質疑,雖說他在物理學上的成就比錢學森他們更高,但他直到2003年底才回國定居,並娶了年輕的妻子。大家總覺得楊振寧先生對美國的貢獻更大,而到老了才回國,是回來養老的。我覺得這是對楊振寧先生的誤解,其實楊振寧先生對國家的貢獻是極大的,首先以其在物理學方面的成就,無論在哪都能生活得很好,回國不是為了享受,而是在幫國家做貢獻。他不但自己回國了,在他的影響下,帶回來多少頂尖科學家回國,比如清華大學姚期智,在美國是科學院院士,回國後將清華大學計算機專業辦成了世界頂尖學科。最近關於中國到底要不要建大型粒子對撞機,楊振寧先生主張現在不建設,將有限的科研經費用在國家其他項目上,這其實是他的國家擔當,以九十多歲的高齡,完全可以不管這些事,但他在呼籲,所以楊先生是讓人敬重的。

顏寧出走清華大學,名校畢業生留學不歸真的是國家人才流失嗎?

同樣地,留學學成後沒有立即回國的比如施一公、饒毅等,在國外取得相當的成就,掌握了最前端的科技,再回國效力,對國家的貢獻會更大,還有一些繼續留在國外的人才,同樣在加強與國內大學或同行的聯繫,對國家追趕前沿科技是非常有利的。

顏寧出走清華大學,名校畢業生留學不歸真的是國家人才流失嗎?

國家是鼓勵大學畢業生留學的,是希望這些有擔當的精英學成歸來建設自己的祖國的,但是也不敢保證有些留學生只顧自己利益,不願意為祖國做貢獻。隨著國家的富強,國內科研條件的改善,國內創業創新環境的改善,留學生回國的比例會大增。大部分留學生都是愛國的,等到時機成熟,會以各種不同的方式來回報祖國。

大家覺得名校畢業後留學海外是國家人才的流失嗎?他們學成後留在國外就是不愛國嗎?歡迎大家留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