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皇帝才能困得住的王彥章——記《殘唐五代史演義》

上次說到了五代時期第一猛將李存孝,在五代十國,武力值僅次於李存孝的應該就是王彥章了。先看看王彥章出場時的描寫:

......卻有本處一人,姓王名彥章,身長一丈,蓬頭跣足,手使一條渾鐵篙,聚集二十餘人,駕一支船,在此翦徑劫掠營生......

—— 《殘唐五代史演義》第二十二回 存孝力服王彥章

王彥章早年間做的是水路上劫道的買賣,聽說李存孝路過壽章縣,有心和他較量。不曾想在李存孝手下都沒走過一個回合,就像“蜻蜒搖石柱”,於是留下了“若存孝在世十年,我十年不出,存孝除非死了,我王彥章才敢出名”的嗟嘆。

五位皇帝才能困得住的王彥章——記《殘唐五代史演義》

圖1 王彥章形象

不過他的二次出場之猛實屬驚人,短短時間就連打三十六名唐將,大可媲美《水滸傳》中沒羽箭張清飛石打英雄的氣勢,連吳用都說:“我聞五代時大梁王彥章,日不移影,連打唐將三十六員……”。

看看書裡面都有哪些人敗在了他手裡:

步將鄭績、二太保李嗣昭、四太保李存直、同臺節度使嶽彥真嶽存訓父子、打得劉知遠吐血、鄆州赫連鐸、上將樂榮、大敗李克用、槍挑高思繼

李存孝不知道當年放了王彥章,給後唐政權帶來了多大的隱患!他老爹李克用甚至都是被王彥章活活氣死的,可惜那會兒勇南公已經被陷害死了,無人可以剋制王彥章。

在書中,最後是動用了五位皇帝才困住了王彥章,哪五位呢?

中央是李克用的世子李存勖,他爹被朱溫搞死了,他後來把朱溫的後梁給收拾了,即位為(後)唐莊宗,統一了七成的天下。可惜李存勖坐江山沒有打江山給力,治國無方,寵信伶人宦官,死於興教門之變。

北邊是李克用的大養子李嗣源(李克用的養子),也就是李存勖的大哥。李存勖在位無道,叛軍擁護去鎮壓他們的李嗣源,而後發生興教門之變,李存勖亡,李嗣源即位為(後)唐明宗。李嗣源在位期間,治理腐敗問題,關心百姓疾苦,號稱小康,後世稱讚他是“小唐玄宗”。

西邊是李嗣源的女婿石敬瑭,這老哥和大舅子李從珂(唐末帝,李嗣源的兒子)君臣猜忌,後來就聯合契丹起兵造反,建立後晉,是為高宗。石敬瑭為人熟知的是割讓了幼雲十六州,並且甘做契丹的“兒皇帝”。

南邊是石敬瑭的親信劉知遠,輔佐了石敬瑭、石重貴父子,後來契丹滅後晉,劉知遠建立後漢,是為高祖。

東邊是劉知遠的親信郭威,後來是後漢的股肱之臣,但劉知遠的兒子劉承佑猜忌郭威等人,郭威發動兵變,建立後周,是為太祖。

五位皇帝才能困得住的王彥章——記《殘唐五代史演義》

圖2 五王逼死王彥章

這五個人組成一個五方五帝陣(圖2),又讓高思繼的兒子高行周去引誘王彥章來戰,才最後困住了王彥章。這當然是演義的誇張寫法,當時郭威還是名不見經傳的小兵,與這幾位大將平起平坐地帶兵的可能性幾乎為零。但小說這麼寫,用了五龍一虎(一虎指高行周)才剋制住王彥章,突出了王鐵槍這位悲劇英雄的英勇與悲壯。類似的寫法,還有反映隋唐時羅成力擒竇建德、王世充、孟海公、朱燦、高談聖五王的京劇曲目《鎖五龍》(竇建德等五人都在隋末起義中稱王稱帝,故稱“五龍”)。

歷史上,王彥章受制於形勢無能為力,被李存勖抓住,李存勖、李嗣源都來勸降。可惜王彥章寧死不降,最終被李存勖斬首,享年六十一歲,真正做到了他自己說的“人死留名”,可歌可泣,後人紛紛建廟紀念這位盡忠報國的悲劇英雄。因為王彥章使的是一杆鐵槍,因此也被稱為“王鐵槍”。王彥章最後為後梁政權死節,後世為了紀念這位盡忠報國的英雄,建有

鐵槍廟(圖2)。

五位皇帝才能困得住的王彥章——記《殘唐五代史演義》

圖2 鐵槍廟(圖片來自83版《射鵰英雄傳》)

熟悉《射鵰英雄傳》的讀者可能已經想到,最後楊康死的那個地方就叫鐵槍廟。不錯!這就是祭祀王彥章修的廟,黃蓉還曾將鐵槍取下來給柯鎮惡當柺杖。想來金庸先生將楊康毒發身亡的地方,定在這樣一位為了國家死節的英雄的廟裡,也是一種特意的安排,算是對楊康一身追名逐利、背棄故國的一種諷刺吧。同時,黃蓉剛進鐵槍廟時感嘆:“王鐵槍威震當世,到頭來還不是身首異處”,也和郭靖黃蓉最後戰死襄陽的結局有著照應,可見

金庸先生行文之嚴謹,“草蛇灰線,伏脈千里”

五位皇帝才能困得住的王彥章——記《殘唐五代史演義》

圖3 黃蓉在鐵槍廟中(圖片來自83版《射鵰英雄傳》)

前面整理了李存孝和王彥章這兩位書中數一數二的好漢,也涉及到了其中的晉梁之爭,那麼接下來就整理下晉梁政權的創立者——李克用與朱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