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王室設想“豐滿”,後世之君未解其中之意

據記載,“周武王十有三年,周王發帥師會諸侯伐商”,至此殷商統治結束,“諸侯尊王為天子”,成為天下諸侯的共主。周武王成為天下共主之後,即著手考慮分封諸侯,一為獎勵有功之臣,二為拱衛周王室。

首先,為彰顯周之“仁”德,周武王追思古聖先賢,“封神農氏之後於焦,封黃帝之後於祝,封帝堯之後於陳,封大禹之後於杞”,准許以奉祀建國。

其次,周武王在分封“元聖”的同時,著手分封功臣謀士,令其封疆建國,其中“師尚父為首,封於營丘,曰齊;封周公於曲阜,曰魯;召公奭於北燕;畢公高於畢;叔振鐸於曹,叔武於郕;康叔封於衛”,據記載,周武王所封“兄弟之國十有五人,同姓者四十餘人”。

據《綱鑑易知錄卷三·周紀》記載,“初,武王作邑於鎬京,謂之宗周,是為西都”,即周武王將都城由豐水之西的豐邑遷至豐水之東的鎬京,且“將營成周,居於洛邑”。周王朝政治中心的東移,既為躲避戎狄騷擾,又為江山永固而實現諸侯列國拱衛成周的戰略目的。至周成王時,成周洛邑營建落成,據《史記·周本紀》記載,“成王在豐,使召公復營洛邑,如武王之意。周公復卜申視,卒營築,居九鼎焉”。


周王室設想“豐滿”,後世之君未解其中之意

營建成周洛邑

但成周洛邑地處“天下之中”,且“四方入貢道里均”,但周王朝剛剛經歷“三監之亂”,諸侯“叛周”,周王室尚以原周統治區為安全區。由此可見,“作邑於鎬京”是殷商初滅之時的權宜之計。


周王室設想“豐滿”,後世之君未解其中之意

西周分封

一、效果顯現

周武王去世後,周公旦攝政當國,但遭“諸弟”猜忌將“不利於成王”而爆發“三監之亂”。當此周王室存亡之際,當初分封的諸侯國立即發揮作用。

據《史記·齊太公世家》記載,“管蔡作亂,淮夷畔周”,召公奭即命齊太公呂尚“東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無棣,五侯九伯,實得徵之”。

而且據《綱鑑易知錄卷三·周紀》記載,“魯侯伯禽帥師伐淮夷、徐戎”,由此可見,周公旦的兒子伯禽也曾出動魯國兵力參加平定“淮夷”叛亂。

齊、魯兩國為周王室平叛,是諸侯國拱衛周王室的最好例證。


周王室設想“豐滿”,後世之君未解其中之意

“三監之亂”,周公東征

二、事與願違,宗周反而成為諸侯國的安全屏障

周幽王昏庸無道,當國不久即任用奸佞且“善諛,好利”的虢石父為卿,令“國人皆怨”。更有甚者,周幽王竟然為了博得美女一笑,隨意燃烽火戲弄諸侯,最終落得個國破、身死的下場。


周王室設想“豐滿”,後世之君未解其中之意

烽火戲諸侯

另外,周幽王為討好褒姒廢掉申後與太子宜臼。後來,周幽王愈發過分,欲殺故太子宜臼,且令申侯交出外甥故太子宜臼,“申侯弗予”,結果“王伐之”。

周幽王步步緊逼,非但未令申侯交出故太子宜臼,反而與鄫人聯合犬戎搶先討伐周幽王,並攻陷鎬京。犬戎破鎬京的時候,周幽王命令烽火臺點燃烽火。烽火倒是燒起來了,可是諸侯們均不再理會了。最終,“犬戎遂殺王於驪山下,虜褒姒,並殺鄭桓公,盡取周寶賂而去”。


周王室設想“豐滿”,後世之君未解其中之意

犬戎破鎬京,周幽王被殺

據記載,犬戎破鎬京後,前來“救周,平戎”的僅有晉文侯、衛武公、秦襄公和史稱鄭武公的鄭世子掘突,但即使“救周者”為數不多僅有四位,仍是名義將兵前來“救周,平戎”,實際卻各有所圖。

至此,周王室方才認識到周初營建成周洛邑的意圖所在,而今置已落成的成周洛邑而未遷,致使周王室反成諸侯國的屏障。

三、諸侯棄周王室,拆臺者為姬姓諸侯

1、據記載,“貳於周”的諸侯國不是別人,正是周幽王的叔叔鄭桓公友建立的鄭國。

據《史記·鄭世家》記載,“宣王立二十二年,友初封於鄭”。而且鄭桓公能力出眾,在鄭國和周王室積攢了不少人望,於周幽王八年,“以鄭伯友為司徒”。但鄭桓公做司徒才一年,“王廢申後及太子宜臼,以褒姒為後”,而且“幽王以褒後故,王室治多邪,諸侯或畔之”。實際上,自從周王室衰微之後,諸侯列國便時常“不享”。

周王室雖歷經周宣王中興,而今的周幽王終將難以將周王室的事業傳續下去,鄭桓公任職周王室司徒,心如明鏡。鄭桓公遠見卓識,經過一番考察便產生“東徙其民雒東”的打算,於是利用在周王室任司徒的影響力,令“虢、鄶果獻十邑,竟國之”。鄭桓公成功徙國,為諸侯列國“貳於周”樹立了典範。

2、晉文侯滅篡位自立的殤叔,復得國君之位,當犬戎破鎬京時,正是晉文侯十年,當週王室危難之際,晉文侯有理由將兵“勤王”,以此為契機亮相“國際舞臺”,既能宣誓存在,又能鞏固政治地位。而且晉國周邊戎狄林立,若西南方向周王室落入犬戎之手,將使周邊環境進一步惡化。當此周王室生死存亡之際,晉文侯“救周,平戎”名為“勤王”,實為“救晉”。


周王室設想“豐滿”,後世之君未解其中之意

晉文侯率兵救周

周成王之後的周天子未能體會到周初營建成周洛邑本意,而未遷都,致使國破,且反為諸侯國安全屏障。而且,周初周王室強盛之時,分封諸侯國本為拱衛周王室,但當衰微之後的周王室遷都成周洛邑,並未得到諸侯國的支持,反而落入諸侯國之手,或凌辱,或利用。“歷史倪說”認為,周初營建成周洛邑、分封諸侯並非毫無成效,但卻事與願違。

“歷史倪說”參考以下資料:

1、《綱鑑易知錄卷三·周紀》

2、《史記·周本紀》

3、《史記·齊太公世家》

4、《史記·鄭世家》

5、《史記·晉世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