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悅財經:做到這一點,就不怕豬肉價格漲漲漲

慧悅財經:做到這一點,就不怕豬肉價格漲漲漲

國家統計局12月10日發佈了11月份全國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和PPI(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數據顯示,CPI同比上漲4.5%,創下近8年新高。更有專家預測,2020年1月CPA將會破6%。通俗點來說CPI就是通貨膨脹,就是“貴不貴”,就是我們說的錢還值不值錢。這樣一解釋,你是不是有點慌又有點焦慮了,這一年確實感覺買啥都貴,最直白的感受就是豬肉都吃不起了,未來要是CPI繼續上升,豈不是生活質量又要下降了。那麼到底CPI為啥漲的如此瘋狂,豬肉是不是真的成為普通家庭的奢侈品呢,有沒有辦法對抗上漲的豬肉價格呢?

慧悅財經:做到這一點,就不怕豬肉價格漲漲漲

去掉豬肉的CPI 其實是通縮的

11月CPI的上升引來許多經濟學家發聲,建議在CPI 中降低豬肉的權重或者直接去掉豬肉,以確保民生經濟正常穩定。其實我想說,這種降低CPI的辦法的真的和掩耳盜鈴沒有多大區別,約佔2.5%的豬肉,是測算CPI商品中權重最大的單品,這也無可厚非的,畢竟我國一直是全球第一大豬肉需求國,所以豬肉價格的上漲對CPI的影響自然很大。

慧悅財經:做到這一點,就不怕豬肉價格漲漲漲

以過往的經驗來看,CPI上升就是通貨膨脹,也等價於貨幣貶值,錢越來越不值錢,貨幣貶值就應該收緊貨幣,抑制物價上漲,維穩民生經濟。但當前的情況是,貨幣並沒有超發,經濟發展處在平穩階段,也沒有出現改革開放初期的狂熱。

這次的物價上漲確實是豬肉的漲價造成的,但豬價上漲是市場自己的供給關係決定的,非洲豬瘟,打破了原本均衡的供給鏈,才使得豬肉價格上漲,豬肉價上漲引起了生鮮產業鏈的波動,首先原本一直價格高於豬肉的牛肉和羊肉覺得,豬肉都漲價了,自己不漲價也太說不過去了,大家看到牛、羊、豬都漲價了,就尋找替代品,那就吃雞肉吧,雞肉被莫名其妙點名 ,供需出現變化,價格也開始跟著漲,以上就是本輪豬價上漲導致CPI上漲的主邏輯。

11月食品價格同比上漲19.1%,而非食品價格僅上漲1%,如果剔除的食品,那麼CPI僅漲了1.4%,環比還下降了0.1%,是絕對通縮,之所以大家對這次CPI上升如此敏感和焦慮,只因為民以食為天啊。

豬價拐點未到 上漲趨勢依舊

最近陸續聽到有些地區生豬價格開始下降了,這簡直太讓人舒爽了,但根據實際情況,不得不潑一盆冷水給你了。確實,有些地方的生豬價格開始下降了,但生豬價格不等於豬肉價格,生豬價格下降只是讓屠宰場等豬肉流通的中間環節獲得了更多的利潤而已,要傳到至豬肉價格還要很久呢,能真正降低豬肉價格的只有過量供應豬肉或者大家都別吃豬肉。

顯然大家都不吃肉是不可能的,那麼短時間豬肉價格就是不可能的,首先眼下就要過春節,按照國內的習俗,不管豬肉多貴,過年大量囤豬肉是肯定,至少在春節前後,豬肉需求將有不小的增長,豬肉價格就算不漲也一定會維持在高位。

其次這一輪豬瘟造成了母豬量大幅減少,就算抑制豬瘟的疫苗推出來,就算國家政策大大力鼓勵養豬,也很難短時間的增加豬的出欄量,畢竟等新的母豬長大,生出新的小豬,再到小豬長大出欄,至少需要10-14個月,也就是說至少要等到2020年底,豬價才有可能下降,當然前提是豬瘟得到有效控制。

慧悅財經:做到這一點,就不怕豬肉價格漲漲漲

所以你看看,豬肉價格根本沒有下降的理由,2020年豬肉高位震盪或上漲就是主趨勢。在生活中為豬肉價格搞的煩心不已,那何不在資本市場也薅一把豬毛呢,那些優質豬產業鏈上的上市公司,股價已經完成了中期調整,正是上車的好時候,賺的錢豈不是就能買豬肉了,這不就完美的對抗了豬肉上漲引起的通貨膨脹了嗎,這一招叫借力打力。

小結

豬肉漲價造成了食品結構性漲價是真,CPI上漲超過3%的紅線也是真,利用未來豬價將持續上漲或高位震盪的邏輯,選擇優質的投資標的,在資本市場賺豬價上漲的錢,來抵消生活中豬價上漲增加的生活成本,豈不是再完美不過了。

本文作者 四夕飛月

以上文章只代表作者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