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不想寫的材料”是形式主義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古人將文章看得如此重要,皆因文以載道、由心而生,不容馬虎和造假。機關幹部寫材料公文,儘管文采和華美方面會有所差距,但反應實際情況、涵蓋群眾生活、映鑑工作內項必然是材料的本質依歸。否則,只追求材料本身上的“完美無瑕”,卻喪失煙火氣和實打實的民生要點,豈不是紙上談兵、遑而論之。

有媒體披露,個別機關幹部感慨“不想寫的”材料最難寫,並非是筆桿子能力水平不夠,而是少數領導表率作用不對頭。如,有的領導工作一般般,卻要用材料表現出“非一般的感覺”;有的領導下基層調研,“出發一車子、開會一屋子、發言念稿子”,搞形式、走過場;有的通知剛下、文件剛發,工作未開展、材料就“先行”,出經驗、出結果。諸如此類,超出客觀實際,違背現實真相,讓筆桿子閉門造車、為難不已,怎能讓材料做到情之所至、充滿感情。

其實,“不想寫的材料”與“不想做的事情”本質上一個樣。如,有的為了彰顯工作有成效,裝訂無數本臺賬、掛諸多橫幅、在宣傳櫥窗裡大做文章,甚至加班加點為造亮點、搞特色;還有的追求虛假政績和表面功夫,給貧困戶牆刷就算扶貧成果,種點樹、買點羊就當扶貧產業等。可以說,“不想寫的材料”與“不想做的事情”都是形式主義歪風作祟,如“繡花枕頭”中看不中用,但在領導的官僚主義做派之下,由不得自己,明明知道對工作、對群眾有害無益,卻不得不厚著臉皮上。

形式主義可惡,被迫的形式主義更可恨。“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材料必然得言之有物、有的放矢,方能為決策提供素材、為群眾利益發揮功效。反之,將政績作為“任人打扮的小姑娘”,靠材料動手腳、塗脂抹粉,不僅寫的人頭昏腦漲、心中不服,還會破壞良好的實幹風氣,造成大量的資源浪費“陷入無謂事務”。“上樑不正下樑歪”,說來說去,還得扭轉個別領導從材料中要政績的扭曲價值觀,先斬斷官僚主義的病根,才能剎住類似“不想寫的材料”之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