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場開放越來越敞亮 外資擁抱“中國機會”

外匯天眼APP訊 : 今年以來,金融業對外開放步履不停、成效卓著。“開窗放入大江來”,從機構准入開放,到業務准入開放,再到市場開放,一系列舉措相繼落地,越來越多外資機構從中覓得“中國機會”。

金融市场开放越来越敞亮 外资拥抱“中国机会”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對外開放要繼續往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方向走。金融業進一步高水平對外開放,正在路上。

機構准入放寬 業務限制鬆綁

創興銀行是越秀集團旗下、在港交所上市的一家港資銀行。11月15日,創興銀行上海分行開業申請獲上海銀保監局批准。

根據批覆,該分行開業後即可代理發行、代理兌付、承銷政府債券;代理收付款項;並吸收中國境內公民每筆不少於50萬元人民幣的定期存款。

過去,外資銀行分行獲批開業後,可直接開展的業務沒有那麼豐富:對政府債券可以買賣但不能承銷;無權代理收付款項;吸收中國境內公民人民幣定期存款的最低門檻為100萬元。

如今,對外資銀行的業務限制進一步放開,有利於提升其服務能力,擴大業務佈局。這正是金融業對外開放縱深推進的一個縮影。

今年以來,金融業對外開放力度加碼。繼去年的“15條”,銀保監會今年出臺兩輪共19條銀行保險業開放措施;7月,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辦公室公佈11條金融業對外開放措施;10月,頂層制度再完善,國務院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保險公司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銀行管理條例》。

“金融開放的長遠目標,是實現准入前國民待遇,具體涉及投資准入和業務准入兩個方面。2018年以來的諸多開放政策,主要也聚焦在這兩個領域。”國家金融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表示,外資銀行在業務准入方面基本實現了與中資銀行相一致的國民待遇。

在放寬准入門檻方面,修改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銀行管理條例》放寬中外合資銀行中方股東限制,以擴大外資銀行自主選擇中方合作伙伴的範圍;取消外國金融機構來華設立法人銀行的100億美元總資產要求、外國銀行來華設立分行的200億美元總資產要求,為規模較小但自身經營具有特色和專長的外國銀行來華設立機構提供更大空間。

有關統計顯示,今年前10個月,永豐銀行南京分行、韓國釜山銀行南京分行等18家外資銀行保險機構的籌建申請獲銀保監會批准;澳門國際銀行杭州分行、永豐銀行成都分行、大華銀行中山分行、約旦阿 拉 伯銀行上海分行、富邦華一銀行重慶分行等15家外資銀行保險機構的開業申請獲批。

數據還顯示,截至10月末,外資銀行在華共設立了41家外資法人銀行、114家母行直屬分行和151家代表處,外資銀行營業機構總數976家,資產總額3.37萬億元。

債市開放加碼 外資瞄準機遇

從機構准入放寬,業務限制鬆綁,到金融市場擴大開放、吸引境外投資者參與並加強與境外市場互聯互通,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金融業對外開放格局氣勢恢宏。

債券市場是外資銀行佈局中國市場的重要落點。今年,中國金融業以更為開放的姿態,進一步統一債券業務准入的起跑線。

除了通過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銀行管理條例》增加外資銀行“代理發行、代理兌付、承銷政府債券”業務,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辦公室公佈11條金融業對外開放措施還明確,外資機構在華開展信用評級業務時,可對銀行間債券市場和交易所債券市場的所有種類債券評級;外資機構可獲得銀行間債券市場A類主承銷牌照。

“這是全方位的開放。”大華銀行(中國)首席財務官朱軒感嘆。他表示,今年7月之前,外資銀行基本參與境內金融債和熊貓債的承銷。在11條金融業對外開放措施頒佈後,外資機構可申請獲得銀行間債券市場A類主承銷牌照,以主承銷商的身份去承銷企業債券;《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銀行管理條例》修改後,外資銀行分行和子行都可以承銷政府債券,對外資銀行利潤增加和業務拓展是極大利好。

在外資銀行中,德意志銀行、法國巴黎銀行率先摘得A類主承銷牌照。後者12月9日以聯席主承銷商身份參與承銷由中國環球租賃有限公司發行的5億元超短期融資券。這意味著法國巴黎銀行完成中國首單外資A類主承銷業務。

“承銷商業務將迎來高速發展。”法國巴黎銀行(中國)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兼行長賴長庚表示,外資銀行將持續引導通過結算代理模式或債券通形式參與中國資本市場的境外投資人,讓其最終成為中國企業信用的投資人。

統計數據顯示,自去年12月以來,境外機構已經連續12個月增持中國債券;今年7月末,境外投資者持有中國債券首次突破2萬億元,這與中國債券市場開放和具吸引力的人民幣債券收益率等因素密不可分。

今年9月,國家外匯管理局取消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和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投資額度限制。“境外投資者參與境內金融市場投資便利化程度因此會大幅提升。”國家外匯管理局總經濟師兼國際收支司司長王春英表示。

中國債券市場正更廣泛地得到國際市場接納,逐步被納入多個國際主流指數。比如,4月,中國債券被納入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指數;9月,摩根大通宣佈自明年起,以人民幣計價的高流動性中國國債將被納入其旗艦全球新興市場政府債券指數系列。

“中國機會”不斷激活市場

一系列對外開放舉措正激活市場,越來越多的外資銀行覓得“中國機會”。

“中國的金融市場開放是既有利於外資機構,又能為中國企業、國民帶來好處的多贏政策。”瑞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行長竹田和史表示,外資機構所擁有的金融技術、產品,以及客戶基礎將為促進中國金融市場的發展注入更大活力。

外資銀行瞄準了哪些“中國機會”?渣打銀行有關負責人稱,將聚焦既符合中國經濟未來發展方向,又能發揮渣打的優勢和專長的領域,包括支持“一帶一路”倡議、大灣區規劃、人民幣國際化、債券市場開放、跨境貿易、綠色和可持續金融,為客戶提供優質創新的產品和服務。

“我們已經向中國證監會遞交了設立外資合資證券公司的申請,對於其他金融開放的措施也在積極研究。希望星展銀行在中國有更多的業務牌照以及更多業務發展。”星展集團董事長佘林發說。

“中國正在穩定、持續地推進經濟轉型和深化金融改革,致力於發展多層次的金融體系,建立更加透明的資本市場。”匯豐銀行(中國)有限公司行長兼行政總裁廖宜建“點贊”道,相信中國將繼續推動雙向開放,將“一帶一路”倡議和人民幣國際化作為發力點,穩步實現資本項目可兌換,繼續發展並規範債券市場,還要不斷加強法律基本制度建設,使各項金融業務開展有更為明確的法律法規予以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