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電網或與5G牌照方成立合資公司 每年有望增加超過3000億元電費收入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国家电网或与5G牌照方成立合资公司 每年有望增加超过3000亿元电费收入

北極星輸配電網訊:一則流傳於網絡的消息,意味著5G俱樂部又多了一位大玩家。

12月16日,有機構預測,國家電網公司將通過與牌照方合作,成為5G網絡重要的建設方、使用方和運營商。

同時,該機構還預測,國家電網在後期5G基站運營階段也是受益者。並且由於5G基站功耗是4G基站的3-3.5倍,鋪設密度也將提升3-4倍,5G基站全面鋪設完成後,每年將為國家電網帶來超過3000億元電費收入。

實際上,隨著國家電網正式提出建設“泛在電力物聯網”這一重要戰略目標以來,5G技術作為其重要通訊載體,熱度一直居高不下。

就在幾天前,國家電網正式公佈的《泛在電力物聯網2020年重點建設任務大綱》中也提到,2020年要重點推進5G、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實用化,具體包括人工智能技術應用、5G建設及試點應用等等。

眾所周知,5G技術擁有著巨大潛力,未來將賦能千行百業的數字化轉型。而國家電網作為一家傳統的電力央企,在電費逐年下降的嚴峻形勢下,如何通過盤活存量資源,引進最新技術賦能產業向上躍遷,亦成為當務之急。

電網牽手5G將碰撞出怎樣的火花?電網公司會是運營商5G建設的好夥伴嗎?雙方如何才能乘著5G的東風,實現新一輪的融合創新和發展?

電網為什麼選擇5G?

簡單來說,國家電網要想實現“泛在電力物聯網”的建設目標,達到“萬物互聯”以及“無處不聯接”的理想效果,理論上可以通過不同類型的通信網絡進行互聯。但相較於有線網絡,無線網絡可用於彌補光纖通訊覆蓋面不足、價格高昂的劣勢。

進入5G時代後,增強移動帶寬、大規模機器通信、超高可靠低延時通信為電網業務形態帶來了更多可能性,例如智能分佈式配電自動化、毫秒級精準負荷控制、低壓電器用電信息採集、分佈式電源、電力巡檢機器人等,建設5G網絡將使得電網公司生態出現重塑。

除了運營電網之外,國家電網公司還可能會承擔新的角色——運營通訊網。屆時國網將通過與牌照方合作,成為5G網絡重要的建設方、使用方和運營商。

同時國網在後期5G基站運營階段也是受益者,由於5G基站功耗是4G基站的3-3.5倍,同時鋪設密度也將提升3-4倍,預計5G基站全面鋪設完成後,每年將為國家電網帶來超過3000億元電費收入。

此外,清華大學電力系統及發電設備控制和仿真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眾多專家們在其聯合發表的論文中更是分領域的詳細描述了5G時代下泛在電力物聯網在需求響應、儲能控制、配電自動化等各個領域的應用前景,得出5G通信技術可以讓海量用電數據採集和分析、寬帶通信、高效計算成為可能。

國家電網有限公司總信息師孫正運也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國家電網公司很期待5G的到來,因為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最需要‘最後一公里’通信,5G能夠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能夠全息感知電力設備的運行,關聯企業、供應商和電力客戶的數據,通過平臺實現數據共享,支撐‘三型’企業建設,為上下游企業、電力客戶提供服務。”

5G時代,電網的優勢有哪些?

首先,共享輸電鐵塔。即在電力杆塔上加裝通信設備,將光纜、通信基站、移動天線等通信設施附屬在輸電線路本體上,使電力通道資源獲得再利用和綜合利用。

密佈全國的電力杆塔用於通信建設,一來可以盤活電網資源,有效減少新增通信鐵塔基站佔用土地資源,符合綠色發展理念。二來對運營商來說,這樣能節約資源、互惠互助的跨產業融合。

早在2018年4月24日,國家電網就做出了共享輸電鐵塔的決定,並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同年,中國鐵塔也先後與國家電網、南方電網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大力推廣輸電杆塔加裝通信基站設備,開啟“共享鐵塔”的全新合作模式。

其次,提升效率,降低成本。隨著流量倍增,5G基站的耗電量隨之上升,不僅一些存量基站機房需進行外市電引入擴容改造,而且電費支出也越來越高。而與電網公司合作,則有利於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再則,電網公司還擁有非常豐富的邊緣數據中心站址資源。隨著VR/AR、車聯網、智能工廠等低時延5G業務的發展,未來需要海量的邊緣數據中心。可這些邊緣數據中心就像今天的5G基站建設一樣,同樣面臨著站址獲取難的問題。

早期的邊緣數據中心可利舊運營商的接入和匯聚等機房,但這些傳統電信機房當初並非按IT標準設計,要升級為邊緣數據中心需對機房的供電、製冷等基礎設施進行大量改造,而有些機房可能根本無法滿足改造要求。且隨著邊緣數據中心越來越多,利舊的傳統電信機房資源有限,還需要新建大量的邊緣數據中心。

其中,站址資源從哪裡獲取成為關鍵?而國家電網廣泛分佈的變電站、配電所,就是未來海量邊緣數據中心的優質站址資源,甚至連供電都是現成的。

如此說來,如果所傳屬實,那麼國家電網牽手5G,還真是資源共享,優勢互補。

電網完全用上5G還有多遠?

雖然,此次國家電網與5G牌照方成立合資公司,意味著5G時代下的泛在電力物聯網已不再是概念和口號,但要達到電網完全用上5G還非易事。

通常,智能電網至少需要三張5G網絡切片:uRLLC切片、eMBB切片和mMTC切片,分別對應配電自動化、無人機/機器人巡檢和智能抄表等應用。

目前5G的eMBB已經率先成熟並商用,第一波應用將於2019年至2020年在AR/VR/高清視頻/無人機等領域逐步推廣。

mMTC和uRLLC正在積極孵化,其中uRLLC有望於2020年至2022年開始應用,而mMTC規模應用則需要到2022年之後。

儘管5G時代並不是近在咫尺,但其帶給人們的全新使用體驗仍然令人嚮往。

公開數據顯示,在5G時代,平均下載速率在700Mbps左右,差不多是4G的10倍,這就意味著4G網絡下載半集電視劇的時間,用5G可以下載完10集電視劇。

如果與用電數據掛鉤,那麼5G基站下,每一度電可以供下載5000多部超清電影,同樣的電量4G只能下載200部左右。換言之,5G時代可以用更少的電費享受更多更高質量的服務。

不僅於此,因為5G網絡的強勢加入,未來的用電體驗還會發生哪些全新的改變?讓我們一起拭目以待!

原標題:重磅!國家電網或與5G牌照方成立合資公司,每年有望增加超過3000億元電費收入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