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空經濟進入博弈時代,重慶該如何脫穎而出?

臨空經濟進入博弈時代,重慶該如何脫穎而出?

有著“臨空經濟之父”之稱的卡薩達博士有一個著名的觀點:“20世紀是城市打造機場的世紀,21世紀是機場打造城市的世紀。”

重慶臨空經濟發展成效顯著

什麼是臨空經濟呢?簡言之,臨空經濟就就是以航空貨流和商務人流為支撐的經濟。當今世界,以航空運輸為指向,形成以臨空產業為主導、多種產業有機關聯的經濟發展模式,是推動城市發展的共識。在這方面,依託全球最大客流樞紐中心地位形成的亞特蘭大空港城,和以打造中東最大航空製造基地的阿布扎比,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而從世界航空經濟發展規律看,無論哪種模式的航空經濟形態,都證明著一種趨勢:機場,特別是大型樞紐機場,都吸引或彙集一系列高科技產業、現代製造業、現代服務業,通過與多種產業的有機結合,與區域經濟相互滲透、相互融合。

“國際空港城市的出現,構成了全球高端產業以國際空港城市為平臺,點對點、洲際網狀佈局,在全球配置資源的大空間格局。”中國民航大學教授曹允春認為,臨空經濟就是利用機場的便利,形成臨空偏好型產業聚集區,利用空中走廊的優勢,飛躍山川河流的阻隔,直接對接全球市場。

發展臨空經濟,重慶有得天得厚的優勢。首先,近年來,重慶以大數據為引領,以智能終端產業、航空關聯產業等為主導的外向型產業體系初步形成;其次,重慶不斷優化拓展對外戰略通道體系,建設國際多式聯運中心,健全多式聯運中心運行機制,這使得航空運輸在全市內陸開放高地建設過程中的重要性逐漸增強;其三,航空產業作為中新互聯互通項目四大重點合作領域之一,被中新雙方寄予厚望。從雙方加密直飛航班、共同探索航空人才培養的新模式、打造中新航空產業園等就可見一斑。

臨空經濟進入博弈時代,重慶該如何脫穎而出?

重慶臨空經濟示範區效果圖

2016年10月,重慶臨空經濟示範區獲批成為國家臨空經濟示範區。2017年5月,重慶市政府印發《重慶臨空經濟示範區建設總體方案》。根據《方案》,提升江北國際機場樞紐集散功能,構建以航空運輸為基礎、航空關聯產業為支撐的產業體系,並劃定了總面積147.48平方公里的臨空經濟示範區。

重慶隨即按照“一核五區”的功能分區對示範區統一規劃和建設。“一核”即臨空經濟示範核心區,“五區”即臨空製造區、臨空商務區、臨空物流區、臨空會展區、臨空保稅區5個功能片區。其中,位於臨空經濟示範核心區的中新合作航空產業項目,將構建“一軸三區”產業空間格局,即江北機場“南客北貨”功能發展軸,以及航空維修製造區、航空物流集聚區和航空綜合服務區。

日前,重慶市發改委公佈了重慶臨空經濟示範區建設成果:臨空經濟示範區獲批三年多來,基礎設施配套不斷完善,對外開放環境明顯優化,臨空強關聯產業加快集聚。航空維修產業方面,已與新加坡新科宇航簽訂合作備忘錄,共同組建飛機維修合資公司;與華夏航空順利簽約,投資2億元打造華夏航空飛機維修基地,彌補重慶在民航大修板塊的行業空白。在航空配套服務方面,與新加坡樟宜機場管理投資公司(CAI)共同出資組建的中新(重慶)機場商業管理有限公司,增加零售(含免稅)、餐飲、廣告、休閒服務、嘉賓服務、停車場等非航空性業務。

航空物流業方面,投資約13億元的重慶快件集散中心已引入卡行天下、順豐速運等物流企業落戶,目前示範區內規模以上大型物流企業34家;基地航空公司方面,去年8月,廈門航空公司來渝正式簽訂“廈航西部基地落戶協議”,打造西部地區首家分公司,帶動10億元投資建設綜合生產服務基地。目前,示範區基地航空公司已達7家;在中新航空產業園建設方面,目前,重慶已經完成了總體方案設計。

今年6月公佈的《中國臨空經濟發展指數報告(2019)》顯示,重慶總指數排名位居全國第七,其樞紐帶動指數表現不俗,高質量發展腹地經濟及空間帶動指數、高質量發展新動能指數等分項指數也有較好的表現。

放眼未來,重慶臨空經濟發展提出了新的目標。根據近期公佈的《重慶國際航空樞紐戰略規劃》,到2025年重慶臨空經濟示範區加快發展,建成臨空高端產業集聚區和國際貿易中心,成為內陸地區重要的綜合物流樞紐,基本建成輻射西部、連通世界的內陸開放高地。

2、臨空經濟進入博弈時代

筆者注意到,除了重慶外,中西部地區的成都、鄭州、西安等城市臨空經濟發展路徑也日漸清晰。

今年10月,陝西省正式印發《西安臨空經濟示範區發展規劃(2019-2035年)》,將通過六大重點任務的“3456”臨空發展戰略,將承載西安臨空經濟示範區的西鹹新區空港新城打造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國家級臨空經濟示範區。

臨空經濟進入博弈時代,重慶該如何脫穎而出?

西安咸陽機場三期效果圖

未來,西鹹新區空港新城將踏著不斷擴大對外開放的“中國節奏”,努力打造“全球高端要素聯接中樞、內陸臨空經濟創新典範、陝西追趕超越重要引擎”,以密織航線為“橫座標”,以提升貨郵吞吐量為“縱座標”,構築形成“向西開放、向東集散、輻射全國”的航空網絡格局。

鄭州也在積極打造臨空經濟。自2013年3月7日,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獲國務院批覆以來,實驗區GDP實現了從2012年的205.9億元到2018年的800.2億元的跨越式發展;截至2018年年底,累計已有富士康、中興、大神、年富、商貿通、信太、財富之舟等208個智能終端相關項目入駐港區;2018年,鄭州新鄭機場旅客吞吐量和貨郵吞吐量分別完成2733萬人次和51.5萬噸,客貨運規模分別位居中部第一。根據規劃,到2025年新鄭機場,年貨郵吞吐量達到300萬噸,年旅客吞吐量達到5300萬人次,並形成以鄭歐、鄭美空中貨運快線為核心,輻射全球的航空貨運網絡。

以成都天府機場為載體的天府國際臨空經濟產業功能區,確立了“三中心一樞紐”的發展目標,即:打造區域物流中心、區域商貿中心和區域消費中心,奮力創建國家商貿物流樞紐。其中:航空物流組團主要發展航空物流產業園、供應鏈運營中心、卡車航班運營基地等;成涼合作示範園組團主要發展航空食品、農特產品精深加工等;高鐵TOD高端商務區組團主要發展總部基地、外航服務中心、中央結算倉等。該園區已於今年4月啟動建設。

陝西省城市經濟文化研究會會長張寶通受訪時表示,隨著中西部中心城市打造國際航空樞紐、發展臨空經濟,將改善這些地區的發展環境,併成為內陸對外開放的新高地,進而引領帶動周邊地區的發展。

中國民航大學臨空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曹允春認為,臨空經濟正成為中西部內陸城市跨越式發展的一種全新的動力模式。通過依託機場打造的產業集群,能夠不斷拉近與世界的距離,促使信息、技術、資本、項目等要素加快流動,帶動相關產業鏈條快速發展,推動地方積極地參與到全球產業分工體系中去,從內陸城市轉身為對外開放的前沿陣地。

臨空經濟進入博弈時代,重慶該如何脫穎而出?

在建的鐵路東環線將實現機場、港口、鐵路站場無縫連接

毫無疑問,“遍地開花”之下,臨空經濟已經進入博弈時代,那麼重慶又該如何脫穎而出呢?首先,提升重慶機場、港口、鐵路站場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水平,推動中歐班列(重慶)、陸海新通道、長江黃金水道及國際航空運輸大通道等國際物流大通道的無縫銜接,以此形成生產要素在各大口岸之間高效便捷流動,也只有這樣圍繞著江北機場才能更好地佈局航空製造、現代物流等優勢產業。

今年10月22日印發的《全面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加快建設內陸開放高地行動計劃》(簡稱《行動計劃》),對提高重慶港口、鐵路、航空、公路的互聯互通水平做出了具體部署。一方面重慶將實現已有開放通道互聯互通,比如加快鐵路、公路、重要港口、物流園區和產業園區的連接線建設,逐步實現鐵路、高等級公路進港、進站、進園區;另一方面,則要依託現有的物流通道,加快發展各類多式聯運,探索建設國際多式聯運中心。

還有上文提到的《重慶國際航空樞紐戰略規劃》也明確提出,構築與中歐班列(重慶)、西部陸海新通道和長江黃金水道相匹配的國際航空運輸大通道,建設國際航空物流轉運中心。

第二、加快佈局競爭力強的現代產業體系。國家發改委地區經濟司副司長曹元猛認為,各臨空經濟示範區要發展優勢特色產業,聚焦臨空主導產業錯位發展航空服務業、臨空高技術產業、高端臨空服務業,形成特色化、集群化、差異化的產業格局,推動示範區產業邁向全球產業鏈、價值鏈的中高端。

具體到重慶,除了圍繞著機場業務為核心,發展航空物流、商務會展、航空保障服務、飛機維修、總部經濟等相關產業外,還應該發展航空製造、金融產業等。前者是兩江新區重點發展的十大戰略新興產業之一,目前已經初步搭建了通航產業“製造+運營+服務”、運輸航空業動力“整機+零部件”、新型複合金屬材料“研發+製造+供應鏈”的全產業鏈發展格局。下一步,重慶應該以中新航空產業園為載體,積極引進國內外一流航空製造企業,努力提升研發、零部件及整機制造能力。

至於以物流金融、跨境金融、供應鏈金融等為突破口發展臨空經濟,已是國內外比較成熟的臨空經濟區通行做法(大興國際機場廊坊臨空經濟區甚至專門規劃佈局國際金融中心),這將有助於推動科技資本、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的融合,加快高端產業項目落地。《行動計劃》也提到,重慶還要依託江北機場等節點,開展進出口貨物國際採購、分撥、中轉和結算,形成通道物流聚集效應。筆者認為,圍繞著臨空經濟示範區這一平臺發展和培育金融業,政府應給予更大政策支持。

C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