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迟恭的儿子陪葬李世民,秦琼的儿子为何没有陪葬李世民?

昭陵是李世民与长孙皇后的合葬墓,占地数百平方公里,周长达到60公里。昭陵是历史上陪葬墓最多的帝王陵墓之一,大量的文臣武将陪葬昭陵,比如著名的秦琼、程咬金、尉迟敬德、房玄龄、徐茂公(李绩)等人。

古代的时候,把活人杀了陪葬,叫殉葬。功臣富贵善终之后,陪葬于帝王陵墓,是光宗耀祖的事情,跟残酷的殉葬制度是两码事。历朝历代的臣子,都渴望陪葬帝陵的哀荣。除了陪李世民打天下的臣子之外,还有一批功臣的儿子,也得以陪葬李世民的昭陵。

笔者就根据《唐会要.卷第二十一.昭陵陪葬名氏录》的记载,讲几个陪葬昭陵的功臣子弟。他们分别是大将军、鄂国公、上柱国尉迟宝琳,驸马都尉、怀远大将军、东阿县公程处亮,简州刺史、定国公李震、卫尉卿、郑国公魏叔玉。

尉迟恭的儿子陪葬李世民,秦琼的儿子为何没有陪葬李世民?

李世民与长孙皇后合葬的昭陵,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尉迟宝琳,字元瑜,是尉迟敬德的嫡长子,生母是尉迟敬德的结发妻子苏妩。苏夫人早殁,25岁就与世长辞。她是尉迟敬德未发迹时的患难之妻,唐高宗追封她为鄂国夫人。尉迟宝琳作为尉迟敬德的嫡长子,继承了父亲的上柱国勋官和鄂国公爵位,也获得了陪葬李世民昭陵的大唐荣耀。

程处亮是程咬金的嫡次子,他是程咬金结发妻子孙氏所出。程咬金的卢国公爵位,被嫡长子程处默继承了。李世民册封程处亮为东阿县公,并且把女儿清河公主下嫁程处亮。程处亮能陪葬李世民,最主要的原因是娶了清河公主。李世民女婿的身份,让他得到了陪葬昭陵的大唐荣耀。

徐世绩,字懋功,隋唐演义类小说的徐茂公,历史原型人物就是他。徐世绩投奔大唐,被赐姓李氏,因此改名李世绩。后来避李世民讳,改名李绩。李绩和程咬金是亲密战友,他也是凌烟阁功臣。李绩与结发妻子某氏,生下了嫡长子李震。

尉迟恭的儿子陪葬李世民,秦琼的儿子为何没有陪葬李世民?

李世民与长孙皇后合葬的昭陵,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李震是李绩的嫡长子,但是熬不过寿命超长的亲爹。李震去世于梓州刺史任上,享年四十九岁。当时的情况,李绩还活着,李震无法继承父亲的英国公爵位。唐高宗给了李震定国公的谥号,让李震陪葬在昭陵。

魏征是李世民的股肱之臣,他的嫡长子是魏叔玉。魏叔玉继承了父亲的爵位,还官拜卫尉卿。魏叔玉以郑国公嫡长子的身份,陪葬在李世民的昭陵。

笔者仔细阅读了《昭陵陪葬名氏录》,发现陪葬李世民的功臣,只要子孙没有犯大罪,一般都有一个嫡子陪葬昭陵。比如唐俭和唐善识父子,史大奈和史仁表父子等等。我们敬爱的门神秦琼,却只有一个人陪葬昭陵,没有和儿子一起陪葬昭陵。

尉迟恭的儿子陪葬李世民,秦琼的儿子为何没有陪葬李世民?

李世民与长孙皇后合葬的昭陵,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秦琼的遭遇,还得从士族和庶族地主阶级的对立说起。古代的时候,实行一夫一妻多妾制。男人只有一个正妻,但是可以有若干个小妾。正妻的儿子叫嫡子,小妾的儿子是庶子。嫡子是大宗家长,庶子是小宗家臣。

嫡子继承家族的官爵和恩荫,就成了士族。士族有许多种写法,比如仕族、世族、势族、豪族等等。庶子继承不了官爵,只能继承田产,就成了庶族地主阶级。庶族地主阶级田宅广有,但是地位远远不如士族,就产生了“士庶天隔”的情况。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对庶族,有天然的心理优势,他们处处制定政策,打压庶族。即便是亲兄弟,嫡出的兄弟,也瞧不起庶出兄弟。历史上经常出现嫡出的兄弟,打压庶出的兄弟的情况。

举个例子,嫡出的袁术,就瞧不起庶出的袁绍。袁绍能力压袁术,除了个人能力之外,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他被过继给了伯父袁成,成了袁成的嫡长子。即便是袁绍比袁术更成功,袁术依然瞧不起袁绍。

嫡出的士族,瞧不起庶族,士族又在朝廷里面占据了绝对的话语权,因此就制定了许多政策,来打压庶族。比如“士庶不同席”和“士庶不婚”等等。

尉迟恭的儿子陪葬李世民,秦琼的儿子为何没有陪葬李世民?

李世民与长孙皇后合葬的昭陵,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南北朝和隋朝时期,朝廷设立了国子学、太学和五馆。顶级士族的嫡子,可以入国子学读书。差一点的士族嫡子,可以入太学读书。士大夫的庶子们,只能去五馆读书。古时候没有凳子,读书人都是席地而坐。士族和庶族不能同席读书,这就叫“士庶不同席”。

士族和庶族,原则上不能通婚。嫡出的公子哥,要娶嫡出的大家闺秀。士族庶出的女儿,通常被当成嫡出姐妹的陪嫁小妾,一起嫁入夫家。庶出的公子哥,只能娶庶出的小姐,或者是阀阅较低的嫡出小姐。嫡出的子女,跟同品级庶出的子女不能结婚,这就叫“士庶不婚”。

举个例子,据《唐故相州城安县令夫人和干墓志并序》记载,程咬金的庶子程处立,就娶了襄城县令和方智的女儿和干为妻。从门第上来讲,七品县令和方智,哪里能跟从一品骠骑大将军程咬金相比?程处立是堂堂卢国公、骠骑大将军程咬金的儿子,就因为是庶出,所以只能娶个县令的女儿为妻。

士庶天隔的表现形式,存在于兵役、衣着、车马等各个方面,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选官权。魏晋南北朝实行九品中正制,嫡子和庶子的品级,可谓是天差地别。这种风气,一直延续到唐朝。

举个例子,程咬金的三个嫡子。程处默继承了父亲的官爵,程处亮官拜怀远大将军,程处弼官拜金吾卫将军。程咬金的三个庶子,程处寸事迹无从考证,程处立只当了城安县令,程处侠只当了东宫通事舍人。

尉迟恭的儿子陪葬李世民,秦琼的儿子为何没有陪葬李世民?

李世民与长孙皇后合葬的昭陵,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士族在选官权上占尽优势,在爵位继承权上,更是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李治能成为李世民的接班人,长孙皇后所出嫡子的身份,是他战胜吴王李恪最主要的筹码,没有之一。李恪个人能力比李治强,就因为是庶子出身,又碰到了“士庶天隔”的年代,所以才失去了皇位继承权。

再举个例子,李绩的嫡长子李震早殁,李绩还有儿子李思文。按照《唐律疏议》规定,嫡长子死了,大宗家长的位置,由嫡长孙继承。李敬业作为李绩的嫡长孙,继承了爷爷的英国公爵位和上柱国勋官。李思文虽然是叔叔,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侄儿李敬业继承父亲的官爵。

在“士庶天隔”的时代,秦琼没有嫡子,是他最大的硬伤。秦琼的嫡子,被王世充杀了。秦琼家族的墓志铭记载,秦琼有三个儿子,分别是秦怀道、秦某道、秦善道。秦琼的三个儿子都是庶出,《新旧两唐书》连他们的名字都懒得记载。

在“士庶天隔”的时代,李治就是嫡庶制度最大的受益者。李治肯定要捍卫士族的利益,打压庶族地主阶级。李治当朝的时候,谁能陪葬昭陵,肯定是李治说了算。血统高贵的李治,肯定不会让秦琼的庶子们陪葬昭陵。原因很简单,士庶同席都不行,况陪葬乎?

本文史料来源:《隋唐墓志汇编》《昭陵陪葬名氏录》《新旧两唐书》《资治通鉴》。

本文由王福星原创。码字不易,请尊重原创,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本人已经和维权公司签约,委托维权公司代理维权。未经授权转载者,维权公司会代表本人维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