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遂昌“90后”小伙厉害了!一年卖出500万元这种“土货”

  近日,在遂昌县大柘镇大田村一个依山傍水的厂房里,几十名工人正在忙碌着,有的围坐在一起娴熟地削着番薯皮,有的忙着上锅蒸煮番薯,有的正在帮忙打包刚出炉的番薯干,准备到快递点邮寄给客户。

丽水遂昌“90后”小伙厉害了!一年卖出500万元这种“土货”

  在这样的冬日,这个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的厂房里,大家忙得热火朝天。在这样一个不起眼的临街厂房里,单日的销售额最高时可达5万元。

  1991年出生的王周敏毕业于浙江广厦学院,在大学读物业专业的他在杭州一家公司做采购经理,在杭州这个“电商之都”,他感受到了线上消费的“钱景”。“我们遂昌的农特产品种类丰富,数量繁多,只要打开销路,并不愁卖啊!”王周敏的心里渐渐有了将家乡农特产品放到网上平台售卖的想法。

  2016年,王周敏毅然决绝地辞职回乡创业,他利用在外多年工作的经验,开了一家淘宝店,专卖自家手工作坊加工制作的番薯干。

  “对从小吃番薯干的遂昌人来说,这是一份有着家乡味道的冬日小吃。当初选择这个特产,就是想把这份家乡味道传递给更多人尝尝。”王周敏告诉记者,创业初期,他的番薯干加工坊就设在自己家里,一台烘干机,一地红番薯,自己做加工师傅,爸妈帮忙打打包。

丽水遂昌“90后”小伙厉害了!一年卖出500万元这种“土货”

  搭乘着网络电商的“快车”,王周敏的家庭小作坊倒是经营得有声有色,平均一天能卖出百来斤番薯干。

  “现在生活好了,大家对吃的要求也高了。”为了让网购的客户享受到优质农产品,王周敏费尽心思,第一关就是选购优质番薯。王周敏在测试了10余种番薯后,最终选择和浙江省农科院合作,由他们提供浙薯13号货源,“经过市场反馈,浙薯13号的口感确实不错,赢得了很多 ‘回头客’。”

  随着王周敏的番薯干生意越做越好,他想开设工厂进行量产。2017年,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王周敏成立了觅食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并与2019年注册“柘里薯香”商标。

  原先的100平方米家庭作坊换成了800平方米的租用厂房;1台小型烘干机“变身”成了3台大型烘房;一家三口“一条龙”工作也“进化”到雇佣村民进行流水线生产……看着厂房规模日渐扩大,王周敏心里却有些不安,产量大了,销量也得跟上。

丽水遂昌“90后”小伙厉害了!一年卖出500万元这种“土货”

  为了扩大销售渠道,王周敏不再满足于线上网店,他开始不断地往返于临近各县市的线下水果批发市场,向水果批发商自荐产品,或对老客户进行回访,了解当地顾客喜欢的番薯干口感。“水果批发市场的黄金时间凌晨3至6点,只有在这个时间,才能更准确了解市场行情。”2年多来,浙江省内每一个市的水果批发市场都留下过王周敏的脚印和汗水,他还开玩笑地说,也许你是见过凌晨4点的遂昌,但他见过附近每个凌晨4点的水果批发市场。

  付出汗水总能换来回报,如今,王周敏厂子里的回头订单越来越多,一天的生产量达8000斤。今年9月,他还和鲜丰水果旗下品牌杨果铺签订了一年300万元销售额的合同。目前,王周敏的工厂年消耗番薯约300万斤,可加工番薯干60万斤,年销售额500多万元。

  正处销售旺季的王周敏,每天从早到晚都围着红薯干转。但即使他再忙,都一直没忘记帮助周边村民利用番薯干一起致富。“原来,我们都不敢种多番薯,生怕卖不出去。如今不怕了,小王会收了。而且他家的番薯皮还会晒干了买给养猪的当饲料,真是一举多得。”大田村的村民雷素媛告诉记者,冬天农闲的时候,她还会来王周敏的厂里做帮工,30多个村民每人每天都能赚一百多元!

  “要富大家一起富。”王周敏说,家乡的好山好水种出的好番薯,就要好好挖掘利用,让它真正成为大家发家致富的好产品。对于未来,王周敏更是信心满满。“明年,我计划将‘柘里薯香’的品牌入驻天猫,届时将加大投入生产,打造更加便捷的‘流水线’作业。”王周敏说,相信明年销售额可以再翻一番,力争年销售额达到1000万元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