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後和父母同住利弊,老人該何去何從

自古以來結婚就意味著要和父母在居住環境上的徹底分離。

結婚就像一個分水嶺,意味著父母要學會得體的退出孩子的成長環境,孩子也必須脫離原生家庭去擔當起自己的新生家庭。這是一種結束,更是一種開始。

但是還是會有一些人,在結婚後因為種種原因,還是和父母繼續住在一起,時間稍長,他們就會發現:兩個家庭矛盾重重。

也許並不是彼此有多麼不好相處,而是原本性格很好的婆婆和媳婦,也會因為一些觀念上的衝突而產生生活上的矛盾。

結婚後和父母同住利弊,老人該何去何從

結婚後和父母同住利弊,老人該何去何從

隨著觀念的變化,越來越多的年輕夫婦追求快樂的二人世界,追求距離產生美,他們更願意組織自己的家庭。

他們認為結婚最好是兩個人的世界,不要和父母同住,這樣兩個人在一起的私生活才會快樂,才不會有難解的婆媳家庭矛盾。

而且和父母一起住的確有很多不方便的,比如老人的作息時間和子女完全不一樣,可能老人醒來了,玩的嗨的年輕人才睡。

普遍年輕人都睡得晚,經常半夜開黑打遊戲,或者朋友同事聚餐到很晚,老人的睡眠淺,可能回來會吵醒他們。

而且一般的老人一旦被吵醒就很難再入睡,如果你回來的晚,老人更加不會睡,會擔心。

年輕人總是喜歡追求生活品質“提前消費”、“提前享受”,但習慣節儉的老人們會覺得這是浪費金錢。

有些人可能還接受不了老人將內褲襪子和衣服都通通扔到洗衣機裡一起洗,但是老人覺得分開洗特別浪費水。

諸如此類的生活小細節,太多太多了,日久天長,小摩擦,小矛盾,就會攢成大矛盾,說不定哪天一根導火索就會引爆。

其實結婚以後如果不在一起生活,也許也可以相處的很融洽,只是,在生活裡應該有各有各的生活方式,因為互相看不慣才產生了矛盾。

結婚後和父母同住利弊,老人該何去何從

結婚後和父母同住利弊,老人該何去何從

隨著觀念的變化,越來越多的年輕夫婦追求快樂的二人世界,追求距離產生美,他們更願意組織自己的家庭。

不僅是生活方式,老人對家裡的小孩的教育方式也會有所不同都說隔輩親,許多老人的愛是沒有原則和界限感的,是由著孩子的性子來的。

父母剛剛建立起的規則,老人一帶就立馬打破。

這些是令很多初為父母的人頭大的事情

小兩口對孩子看電視,玩手機的時間規定的很嚴格,可老人卻變著法子給孩子看,甚至會趁父母不在偷偷給孩子看。

父母不想讓孩子多吃糖,老人卻有時候拗不過孩子,趁父母不在偷偷將它藏起來。

父母不介意孩子總吃零食,老人卻在孩子的眼淚汪汪中敗下陣來。

父母因為孩子哭鬧而說他幾句,老人卻心疼的抱起孩子就走。

在孩子教育問題上,父母建立規則,老人打破規則,他們就像是敵我雙方,因為孩子而摩擦不斷。

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孩子被寵壞的概率直線上升。

一個新的家庭還是應該從原生家庭中獨立出來,無論是從小家庭的建設上,還是對孩子的成長上,亦或是和父母的關係上,和父母分開住都是有利的。

結婚後和父母同住利弊,老人該何去何從

結婚後和父母同住利弊,老人該何去何從

隨著觀念的變化,越來越多的年輕夫婦追求快樂的二人世界,追求距離產生美,他們更願意組織自己的家庭。

雖然在中國的傳統觀念裡,結婚後理所當然地與父母住在一起,可以更好的照顧父母,讓他們有一個幸福的晚年生活。

可是並沒有說不住在一起就不能盡孝道,父母到了晚年應該有他們自由的生活,有出去遊山玩水的能力。

我們應該多鼓勵他們去擁有自己的生活。

但還是有些人又不想跟父母住,又想要父母幫忙帶孩子,自己偷個清閒。

到頭來還要埋怨老人事多!

切不可做這種人,父母辛辛苦苦一輩子,都是為子女著想。

要知道感恩。

可是,不住在一起怎麼感恩呢?這時,我們不妨選擇和父母做鄰居,又能照顧到彼此,又能盡孝道,還都能擁有各自的生活。

在同一小區購買一套低樓層住房,把爸爸媽媽接過來做“鄰居”。不住在同一屋簷下,保持一定距離,矛盾少了,又便於照顧,不是很好嗎。

如果實在不行可以住在同一個城市,每週末一家人一起去老人家中陪伴來的比較好。

畢竟有的老人和孩子住在一起孩子反而不會珍惜。

結婚後和父母同住利弊皆有,是否和父母同住,一定要考慮好。

但不是非要和父母分開住,這是根據個人的家庭情況來判斷的。

切不可為了這些傷了家庭和氣。

歡迎評論留言~你和父母的同住問題如何解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