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寶珍:為什麼機構重倉股開始掉頭向下?


我在廣州再一次聲嘶力竭發表了《全球機會在中國,中國機會在藍籌》的演講。演講結束後,我與投資人歺敘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和投資人討論了這樣一個問題,恆瑞醫藥,海天味業等公司所代表的消費食品和醫藥股出現了明顯的下跌走勢對這種走勢,投資者想聽一下我的看法,以下是我一些猜測性看法,我不太懂這些公司的基本面,但是我基於基本的投資原理談了一些觀點。

從2018年開始出現了消費牛醫藥牛,我們可以看到主要的消費股,主要的醫藥股股價上漲的都很厲害,翻番都是司空見慣的,但是請大家注意一個事實,這些股價上漲的背後是市盈率的逐級抬高,也就是說我們可以做出一個明確的判斷,醫藥消費的股價上漲主要推動力量是市盈率的抬高,而不是由公司業績所推動的股價上漲,市盈率不變,從基本投資原理上講,估值水平和市盈率抬升所實現的上漲,就是最真實的泡沫是上漲。市盈率上漲推動的股價上漲,持續的出現在醫藥消費股上已經很長很長時間了,當我們說醫藥股40倍市盈率是有一些不正常的時候,馬上就有研究人員有理有據的告訴你,這些藥股有大量的研發投入,它有很多專利,這些專利一旦試驗成功,上市銷售主營收入和淨利潤就會大幅突然倍增,因此醫藥股本來就應該擁有幾十倍的市盈率,問題是這一邏輯聽上去好像有道理,可是為什麼在歐美上市的那些最著名的醫藥公司的市盈率也很少突破30倍呢?難道那些全球著名的醫藥公司沒有研發投入沒有專利嗎?所謂這些企業擁有大量的專利那些專利難道是這一兩年才有的嘛,這些醫藥股上市也有很長時間了,他們早期也有很多專利,為什麼早期的那些專利不能推動市盈率?

因此我們基於最基本的投資原理,由市盈率上升所推動的股價上升,它往往就是泡沫上漲,情緒式上漲,甚至是坐莊炒作和抱團取暖時上漲。總而一句話,如果市盈率推動的上漲,最終得不到業績的支撐,他一定會最終跌下來。最終由高估值帶來的上漲,它迴歸合理估值是不可逆轉的必然,這也是價值規律所決定的必然。

更進一步的說,為什麼在最近這個時間段,這些醫藥乃至消費突然都出現了掉頭向下的走勢呢?我想提供一個猜測性的無法證實的觀點,在高估值高市盈率支撐下,內在的具備了下跌和迴歸的邏輯依據,而邏輯依據變為現實,必須有人大規模賣出,誰在賣出呢?我想跟大家說一個可能的原因,每年基金都有排名,尤其是年終排名,在早期就會出現12月31號最後一個交易日結束後,開盤第二年開市第一天機構重倉股開始大規模下跌,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機構已經發現了等十二月三十一日排名出來之後再拋出已經晚了,很多機構都提前拋出,導致12月中旬機構重倉股就開始下跌,現在看來更多的機構已經等不到12月中旬了,會等到11月中下旬就開始行動,也許我的這個猜測是錯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