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宝珍:为什么机构重仓股开始掉头向下?


我在广州再一次声嘶力竭发表了《全球机会在中国,中国机会在蓝筹》的演讲。演讲结束后,我与投资人歺叙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和投资人讨论了这样一个问题,恒瑞医药,海天味业等公司所代表的消费食品和医药股出现了明显的下跌走势对这种走势,投资者想听一下我的看法,以下是我一些猜测性看法,我不太懂这些公司的基本面,但是我基于基本的投资原理谈了一些观点。

从2018年开始出现了消费牛医药牛,我们可以看到主要的消费股,主要的医药股股价上涨的都很厉害,翻番都是司空见惯的,但是请大家注意一个事实,这些股价上涨的背后是市盈率的逐级抬高,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做出一个明确的判断,医药消费的股价上涨主要推动力量是市盈率的抬高,而不是由公司业绩所推动的股价上涨,市盈率不变,从基本投资原理上讲,估值水平和市盈率抬升所实现的上涨,就是最真实的泡沫是上涨。市盈率上涨推动的股价上涨,持续的出现在医药消费股上已经很长很长时间了,当我们说医药股40倍市盈率是有一些不正常的时候,马上就有研究人员有理有据的告诉你,这些药股有大量的研发投入,它有很多专利,这些专利一旦试验成功,上市销售主营收入和净利润就会大幅突然倍增,因此医药股本来就应该拥有几十倍的市盈率,问题是这一逻辑听上去好像有道理,可是为什么在欧美上市的那些最著名的医药公司的市盈率也很少突破30倍呢?难道那些全球著名的医药公司没有研发投入没有专利吗?所谓这些企业拥有大量的专利那些专利难道是这一两年才有的嘛,这些医药股上市也有很长时间了,他们早期也有很多专利,为什么早期的那些专利不能推动市盈率?

因此我们基于最基本的投资原理,由市盈率上升所推动的股价上升,它往往就是泡沫上涨,情绪式上涨,甚至是坐庄炒作和抱团取暖时上涨。总而一句话,如果市盈率推动的上涨,最终得不到业绩的支撑,他一定会最终跌下来。最终由高估值带来的上涨,它回归合理估值是不可逆转的必然,这也是价值规律所决定的必然。

更进一步的说,为什么在最近这个时间段,这些医药乃至消费突然都出现了掉头向下的走势呢?我想提供一个猜测性的无法证实的观点,在高估值高市盈率支撑下,内在的具备了下跌和回归的逻辑依据,而逻辑依据变为现实,必须有人大规模卖出,谁在卖出呢?我想跟大家说一个可能的原因,每年基金都有排名,尤其是年终排名,在早期就会出现12月31号最后一个交易日结束后,开盘第二年开市第一天机构重仓股开始大规模下跌,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机构已经发现了等十二月三十一日排名出来之后再抛出已经晚了,很多机构都提前抛出,导致12月中旬机构重仓股就开始下跌,现在看来更多的机构已经等不到12月中旬了,会等到11月中下旬就开始行动,也许我的这个猜测是错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