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紅八角成了“搖錢樹” ——藤縣打造十億元農業特色產業觀察


“利潤有七八十萬元了。”12月13日,藤縣古龍鎮八角經銷商鄧勇一面清點著手中的賬單一面說,今年該鎮的八角生果收成比往年多了一半,價格也有所上漲,來收購的以山東、北京等地商人為主。


大紅八角成了“搖錢樹” ——藤縣打造十億元農業特色產業觀察


“現在村裡新種的八角樹和完成低產改造的八角林陸續掛果,有大戶收購,能賣出好價錢,銷路不用愁。”古龍鎮德安村村民黃典楊用樸實的話語,展望著八角產業的大好“錢景”。

入冬以來,藤縣古龍鎮的八角曬場、加工廠、交易市場變得更加繁忙了,近兩個月,全鎮平均一個晚上交易的生果都有二三十萬公斤,乾果最高賣到25元一市斤。12月初的這幾天,鎮圩上載滿八角生果或乾果的貨車往來穿行,商鋪前談價格的商人聊得起勁。

大紅八角成了“搖錢樹” ——藤縣打造十億元農業特色產業觀察


而在中東、歐洲、東南亞國家和地區,古龍鎮八角流通協會會員的外貿生意也越做越紅火,每週都在國內通過手機微信,接收客戶轉賬結算貨款的提示信息。

藤縣八角正香飄海內外,得益於近年來該縣堅持發展八角特色產業,建設標準化八角林基地,實行標準化種植、標準化生產,並發展八角產品精深加工產業。據藤縣農業部門分析預計,今年古龍鎮八角生果產量已超過1億公斤,八角銷售、加工產值將突破10億元。

八角又叫茴香,俗稱大料,是一種珍貴的調料、工業品添加劑和藥材,原產地在廣西西部和雲南東部,迄今已有近千年的栽培歷史。最新數據統計顯示,中國八角佔世界種植面積和產量的90%以上,而廣西八角種植面積和產量又佔全國的80%以上。

古龍鎮位於蒼梧縣、藤縣、昭平縣交界處,323省道公路貫穿而過,交通便利。這裡種植有15萬多畝八角林,每年生產八角生果11.25萬噸,幾乎每家每戶參與種植,產量佔廣西總產量的11%,因其產量高,且以顆粒飽滿、色澤鮮紅、香味醇厚而著稱,深受各地經銷商青睞,市場認可度極高,這讓該鎮享有“中國大紅八角第一鄉”的美稱。


古龍鎮的八角產業崛起之路並不平坦,國內香料市場價格競爭激烈、本地缺少深加工等難題一直制約著該鎮八角產業做大做強,導致八角乾果批發價格大起大落,大部分缺乏市場行情的種植戶只能“湊熱鬧”,直到進入到本世紀,改變才開始。

抱團發展打造地方品牌。2000年,古龍八角流通協會、古龍商會凝聚起97家會員企業,共同申請註冊“龍淳”牌商標,打造地方品牌,陸續在全國各地建立50多個銷售網點,業務逐漸推向海外。古龍鎮八角流通協會會長韋醒松認為,這是該鎮八角產業發展迎來的第一個轉折點,該鎮也逐漸發展成為全國最大的八角集散地,來自全國各地的客商雲集在此。

低產改造搖身變“搖錢樹”。2013年,古龍鎮第一批完成低產改造的八角林結出碩果,畝產鮮果接近1450公斤,增產近一倍。該鎮鎮長李高波介紹,一棵棵八角樹,通過低產改造變成了“搖錢樹”,實現了增產提質。今年以來,他們又緊抓八角產業核心示範區的契機,把發展特色農業產業、增加農民收入作為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來抓,邀請農技專家、“土專家”等在示範區、輻射區開展八角低改、管理等方面技術培訓,並組織種植戶前來參觀學習,示範引領農民進行低改。同時開展八角產業促扶貧工作,發放360多萬元八角產業以獎代補資金引導貧困戶開展低改高產改造。


大紅八角成了“搖錢樹” ——藤縣打造十億元農業特色產業觀察


龍頭帶動,豐富八角產品。2018年,古龍鎮引進深圳市冠瑜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投資建設抗禽流感病毒藥物主要成分莽草酸的提取工廠,企業每年定價收購2萬多噸八角鮮果,既較好地解決了八角銷路問題,也彌補產業深加工領域的空白。同時,引導本地合作社提高八角精油、保健品等系列產品的產量,讓更多優質商品佔領市場,打響古龍八角的名氣。


▍總編:黃群禮

▍審核:吳海金

藤縣融媒體中心,藤縣最權威的官方媒體,登錄“藤縣融媒”客戶端,領先一步獲取權威資訊。

歡迎下載“藤縣融媒”APP,瞭解更多藤縣資訊

大紅八角成了“搖錢樹” ——藤縣打造十億元農業特色產業觀察

大紅八角成了“搖錢樹” ——藤縣打造十億元農業特色產業觀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