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会迟到,老师被校长罚站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提出的古训,也是是儒家学派很重要的道德信条之一。指自己不希望别人怎样对待自己,就别怎样去对待别人。自己所不愿意接受的事情,不要强迫别人去接受。简单说就是将心比心,换位思考。这道理,听起来浅显易懂,做到却非易事,特别是当对象地位不对等时,更是难以做到,如上下级关系,师生关系等。

开会迟到,老师被校长罚站

前些年,到浙江去访学,听一位校长介绍自己的管理经验时说到这么一个案例:初到一所新学校当校长,发现一位资历非常老,教学实绩非常好的老师,经常把迟到的学生晾着站在教室门口听课。觉得不妥,婉言提醒几次,均不理会,只要有学生上她的课迟到,依旧不准进教室,不管是什么理由,都要站在门边听课。一次,全体老师开会,这位老师迟到了,急匆匆往会场里面走,这位校长很温和地说:王老师,你迟到了,麻烦你站到门边听会……从此,这位老师再也没有让迟到的学生站在门边听课。我们不说这位校长的做法是否妥当,也无法感受那位优秀教师在众目睽睽之下让校长要求站着听会的心理阴影面积有多大。我只感觉,如此换位的体验应该是终身难忘的。虽说,学生和老师不可能样样都对等,但如果能尽量把学生也当成人格独立的人来对待,这样,换位思考就回多一些,教育过程就会温暖一些。

开会迟到,老师被校长罚站

“不以一眚掩大德”,这句话出自《左传》。意思是说,评价一个人时,不能因为一点过失就抹杀他的功劳。同样的道理,作为教师,评价学生时,也不能学生犯点错误或身上有点坏习惯,就把其他的优点都抹杀掉,要有换位思考的思维,养成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待问题的习惯。都说:恨铁不成钢,但是,恨,铁就能成刚吗?当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课后不写作业时,我们是一味的指责还是能换位思考:老师的课不精彩?不想听?学习基础差?作业做不出来……如果能这样思考,当学生不听课时,我们就会先找自身的原因,课前做更充分的准备,从而使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地方。如果学生不做作业时,我们就会想,他可能没学会没学懂,应该找他来补一补没弄懂的部分。亦或是他没有积极完成作业的习惯,那就应该找他谈心、立规矩,不轻易放过不按时完成作业的错误,和他较真,让他知道,不能有偷懒和侥幸心理,没有完成作业,当天就过不去,从而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的好习惯。当然,和学生换位思考要注意尽量不要用成人的思维去思考。学生虽然是幼稚的,但同时他们心中都有一杆秤,老师能否站在他们的角度,替他们着想,他是可以感受到的。另外,作为教师和学生的接触和沟通更多的在课堂,在传授知识的过程。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所产生的换位思考更加重要,老师对学生的学习知识过程中所做出来的事和说出来的话都要有换位思考的意识,要站在学生角度去理解,不要轻易扼杀孩子学习过程中所做的一切。

开会迟到,老师被校长罚站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一句良善有益的话,能让听者即使在三冬严寒中也倍感温暖。相反,尖酸刻薄的恶毒语言,伤害别人的感情和自尊心,即使在六月大暑天,也会让人觉得寒冷。孩子世界是纯净的也是脆弱的,教师保护孩子的世界要多用“良言”,忌用“恶语”。为人师者,每天面对几十个、甚至上百个个性、表现迥异的学生,实属不易。身心疲惫又遇学生表现不佳时,往往就会口吐“毒语”。可是,如果我们知道,一句话可能会影响一个孩子的一辈子时,是不是会警醒自己:慎语。

开会迟到,老师被校长罚站

听一位特级老师分享教育故事时说:自己曾经的学生中,有一位因为手残疾非常自卑,对学习和生活都很消极,直到有一天,这位老师跟他说:你以后是要靠头脑生活,而非手。多年以后,这个已经事业有成的孩子回来看望老师说:正是您当时的那句:“你以后是要靠头脑生活,而非手”让我从自卑走向自信,改变了我的一辈子。相反,有一个孩子因为家长素质极低,经常不配合班主任工作。终于,有一次家长会,家长没来,这位老师当着众人的面对这位学生说:干正事的时候就不来,没事的时候就来找麻烦,看看你的父母,你想好到哪里去都不可能。从此,这位孩子自卑、难过、怨恨,无心读书,初中毕业后就辍学了。长大后,他一直说,他最讨厌的人就是父母和老师。

开会迟到,老师被校长罚站

每次想起这两个故事,我就感慨万分,就会提醒自己多良言,禁恶语。学会和学生换位思考,把学生当成自己,从小事做起,学会尊重。给学生更多的温暖、理解和宽容。让教育过程多点纯粹的善意,让师生关系更和谐,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