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包拯的嫡孫,曾3天調集21億打敗對手,被稱為世界船王

他曾是一位出色的銀行家,卻志在他方選擇創業,於是白手起家做起了航運。同時他也是宋代良臣包青天的第29代嫡孫,他就是被稱為世界船王的包玉剛。

1918年出生的包玉剛,是浙江寧波人,父親包兆龍是一位經營造紙業的商人。包玉剛小時候在上海求學,後參加工作在一家銀行當職員,由於工作出色,沒多久就擔任上海市立銀行的業務部經理。許多人都認為,憑包玉剛的業績和才幹,再奮鬥幾年,行長的交椅一定會是他的了!然而就在這時,包玉剛卻出人意料地向行長呈上了辭職書,說他的興趣不在銀行方面,而在其它方面。於是他和父親一起放棄了在上海的事業,全家遷往香港。

他與父親做進出口生意,從國內購買乾貨、豆餅、鴨毛、肥料以及牲畜飼料等土產向外銷售。後來因為政府決定實行國家統辦土產出口,包家小公司的生意做不下去了。於是父親的選擇做經營房地產。可是包玉剛卻有自己的眼光,他認為當時香港的房地產業只能坐收地租,是保守的投資,是“死的”;而且他們資本不大,去炒地皮,萬一被人吃掉了,就什麼也沒有了。他看中的行業是搞航運生意,他對父親說:“航運是世界性的業務,資產可以移動,範圍涉及財物、科技、保險、經濟、政治、貿易,幾乎無所不包!”包兆龍儘管不是十分樂意,但他很欣賞兒子的獨立思考和勇氣,所以最後還是同意了包玉剛的意見。

他是包拯的嫡孫,曾3天調集21億打敗對手,被稱為世界船王

1955年,37歲的包玉剛開始了他的“船王”之夢。可是,憑他們包家當時的資金,連一艘舊船都買不起。他專門去了一趟英國,想向一個很談得來的朋友借錢。可是那個朋友一聽說他要借錢買船,就變得像個陌生人一樣。不肯幫忙也罷了,他還抖了一下包玉剛的襯衣,譏刺地說:“玉剛兄,你年紀還輕,對航運一無所知,小心別連襯衣都賠進去!”這大大地刺傷了包玉剛的自尊心,他暗暗發誓一定要幹出番大事業來。


包玉剛兩手空空回到香港,只好向香港匯豐銀行貸款。可是匯豐銀行對航運業不感興趣,他們認為航運的風險太大,這些船老闆不知道哪天就會被風暴刮成窮光蛋,借錢給他們去買船,那風險就太大了。連碰釘子的包玉剛並不氣餒,他轉身就去了日本。有趣的是,日本銀行竟沒有要他找日本公司作擔保,就同意貸款給他。這樣,包玉剛湊足了77萬美元,再次前往英國,買下了一艘以燒煤為動力的舊貨船,這艘船已經使用了28年,排水量也只有8200噸。包玉剛看著這艘小山一樣的舊船,卻像得了稀世珍寶一樣,請人將它整修油漆一新,並且取名為“金安號”。

他是包拯的嫡孫,曾3天調集21億打敗對手,被稱為世界船王

當時,世界各國經營航運業的人,都是採用傳統的短期出租方式。可是包玉剛卻出人意料地採取了長期出租的經營方式,就是把自己的船,通過訂立合約,為期3年、5年甚至10年地租給別人,租用者按月交納租金,租金標準卻比別人要低得多。一些同行見包玉剛這樣做,都譏笑他為“門外漢”,是一個“初出茅廬的小傻瓜”!然而包玉剛有自己的算盤,他承認自己對於航運業務還不熟悉,不如先長租給別人,倒可以持續、穩定地獲得租金收入;而在這個過程中,他也就可以逐漸學會航運業務了!

包玉剛確實趕上了一個發財的好機會。他買下金安號的第二年,由於蘇伊士運河因埃及戰爭而關閉,航運費用猛漲。當年年底,金安號賺的錢,就已經夠包玉剛買下7艘新船了!到了1957年的下半年,航運業出現蕭條,運價跌到最低點,那些搞短期出租的船主,每天都要賠老本,只有包玉剛卻可以憑著合約穩收租金。事實證明他這個“門外漢”的經營策略是最好的經營策略。人們不得不承認,包玉剛的運氣和眼光都是一流的!


1978年,剛玉剛的航運事業達到了頂峰,穩坐世界十大船王的第一把交椅,他的環球航運公司也成為香港十大財團之一。1980年,包玉剛的船隻達到200多艘,總噸位超過了2000萬噸,包玉剛成為了“世界船王”。在成了海上的霸主之後,他又轉戰陸地,投資了房地產和交通運輸行業,並且和李嘉誠一起跟英國資本集團展開了一場商戰。後來他又暗自收購了九龍倉,威脅到了其他人的利益,就想把他擠出市場。他們調集大量資金以100元一股的高價準備收購九龍倉的股票,包玉剛則在三天之內調集了21億元現款,僅用2個小時就使得九龍倉股份暴漲,一舉擊敗了對手。

他是包拯的嫡孫,曾3天調集21億打敗對手,被稱為世界船王

包玉剛功成名就,他所受到的尊重,遠遠超出了實業界的範圍。在英國女王封他為爵士後,日本天皇、比利時國王、巴拿馬和巴西的總統,紛紛授予他勳章或獎章。在他辦公室的牆壁上,掛著他與世界風雲人物鄧小平、里根、伊麗莎白二世等人的合影。儘管包玉剛有難以數計的財產,但他從來不允許自己和親屬的生活過分奢侈。他每年只准許家屬在夏威夷度假10天,他的女兒們一次只能買一雙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