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男孩大冬天吃冷飯,寶媽好心加熱一下,兒子卻躺到地上大哭

最近,一位寶媽頭疼起3歲兒子的吃飯問題,目前是嚴冬,她們那最低氣溫已經降至零下幾度,剛做好的飯不到半個小時就變涼了。小孩子吃飯慢,她兒子一頓飯能吃一個多小時,到嘴時飯菜早已冰涼。

3歲男孩大冬天吃冷飯,寶媽好心加熱一下,兒子卻躺到地上大哭

寶媽心疼孩子,就把飯菜拿到微波爐里加熱了兩分鐘。兒子一看立馬躺倒,各種撒潑打滾,嘴裡嘟囔著讓飯菜變涼。她想著吹一下能快點涼,結果兒子哭鬧著不讓吹,她只好躲到房間裡了,以免忍不住胖揍兒子一頓。

除此之外,這一段時間,她發現兒子在其他方面也特別固執。比如,衣服一定要自己穿,大人幫忙穿的話,他就會哭鬧抗議,脫掉衣服自己重新穿;吃餅乾一定要完整的,破損一小塊都不行,非要重新換一塊新的;大家一起出去玩,單元門一定要自己開,姐姐不小心開了,要一直等到門關好,自己重新推開等。

孩子之所以這樣固執、不聽話,原因有以下2種:

1.孩子到了叛逆期

三四歲時,孩子進入第一叛逆期,孩子不再甘心任憑父母做主,希望能夠自主支配自己的生活。青春期時,孩子會進入第二叛逆期,孩子生理、心理迅速發展,覺得自己可以脫離父母獨立做決定,就把父母的愛臆想為牢籠,卻會在現實中屢屢碰壁。

3歲男孩大冬天吃冷飯,寶媽好心加熱一下,兒子卻躺到地上大哭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頂嘴、不聽話,直接暴跳如雷,用言語威脅、暴力恐嚇等手段,逼迫著孩子聽話。還有些父母以培養出“乖孩子”為榮耀,認為這是自己教育成功的例證。

其實,情緒外顯的孩子心理可能更健康,不容易出現心理問題。二戰期間,在英國政府從事戰時兒童疏散工作,著名心理學家溫尼科特發現,在令人難以忍受的疏散過程中,有的孩子表現出好鬥、性格暴躁等“叛逆”行為。有的孩子,從頭至尾都表現得非常溫順。

結果卻是,那些叛逆的孩子,因為對外界釋放了自己的攻擊性,後來情緒反而比較平和;那些乖巧的孩子,表面看起來適應能力良好,實際上,因為藏匿了攻擊性,反而很難融入正常社會。

2.孩子處於秩序敏感期

6歲前是孩子秩序感形成和發展的關鍵時期,換句話說,孩子在這一階段對秩序極端熱愛、忘我追求。當物品的大小、形狀,動作發生的順序等,不符合孩子心中期待時,孩子會感到極度不安全,覺得焦慮和恐懼。反之,孩子會從秩序感中獲得極大的滿足,順利度過這一敏感期。

如果家長不理解秩序敏感期,單純的認為孩子亂髮脾氣,進而大加斥責。孩子的秩序敏感期將難以順利度過,孩子內心尚未成型的秩序感會逐漸隱匿在潛意識深處,孩子剛剛萌芽的自律感也會被抹殺。孩子長大後可能會無視規則和道德感淡薄,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

3歲男孩大冬天吃冷飯,寶媽好心加熱一下,兒子卻躺到地上大哭

孩子出現執拗等問題,家長可以這樣做:

1.先關注情緒,後處理事件

有一天,我下去取快遞,小寶非鬧著一起去,還非得等他吃完燒餅才能走。我害怕快遞員等不及走了,就告訴小寶說:“你可以一邊走著一邊吃燒餅”,小寶聽到我的建議,非但不聽反而哭著說:“我就要吃燒餅……”我接著誘導他說:“媽媽抱著你去,好不好?”小寶強勢的說:“不行,吃完再去。”

我一心急就想批評孩子不懂事、亂髮脾氣,可是想到,前兩天看到的一篇關於孩子執拗的文章,明白孩子之所以會叛逆,是因為他想自己做主,不想讓家長替他做決定。

3歲男孩大冬天吃冷飯,寶媽好心加熱一下,兒子卻躺到地上大哭

於是我把主動權交給孩子,反問小寶說:“媽媽要馬上去取快遞,要不快遞員叔叔就走了,媽媽就取不成快遞了。可是,你的燒餅還沒有吃完,媽媽該怎麼辦才好啊?”小寶考慮了一會,主動說:“我可以拿著吃,我們現在就下去吧!”

其實,這和我的建議相差無幾,但是,因為我照顧了孩子的感受,諮詢了孩子的意見,孩子覺得受到了尊重,自己就提出了可行性建議。

2.為孩子營造井然有序的環境

當孩子秩序敏感期到來時,我們應該順應孩子的發展規律,儘可能為孩子營造有秩序的良好環境。

首先,家長要為孩子營造有秩序的空間環境。孩子的房間、遊戲區域、物品擺放等方面相對不變,讓孩子生活在熟悉的環境中。即使因為特殊原因需要變動,也可以提前和孩子商量,給孩子足夠的緩衝期,令孩子逐漸的接受這件事。家長可以通過有媽媽味道的物品和玩具充當安撫物,使孩子內心的不安和焦慮有渠道發洩。

其次,家長要為孩子營造有秩序的時間環境。家長可以為孩子制定規律性的、適合自己寶寶的日常作息,每天起床、吃飯、上學等時間相對固定,這樣利於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和作息習慣。

3歲男孩大冬天吃冷飯,寶媽好心加熱一下,兒子卻躺到地上大哭

最後,家長要為孩子營造有秩序的心理環境。家長要相親相愛、和睦相處,即使吵架了,也要當著孩子面和解,告訴孩子夫妻如何處理糾紛。否則,孩子很可能把父母吵架的原因歸於自己,認為自己不夠好、不夠乖,父母才會產生矛盾。孩子會失去安全感、秩序感,導致內在秩序混亂。所以,爸爸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好好愛媽媽,這樣孩子才能在濃濃愛意中長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