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歲孩子搭積木失敗發怒,爸爸做法步步錯,別讓“好心”坑害孩子

開篇來問一個小問題:如果你的孩子在反覆嘗試後失敗發脾氣,你會怎麼做

很多家長都會有自己的答案,我們來帶著自己的答案看看這位父親的做法。

4歲的小林想要模仿姐姐搭積木,可是姐姐的動作快,他完全跟不上。

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後,小林不斷的推倒自己搭的作品,變得非常沮喪,整個人處在崩潰的邊緣。

小林爸爸看到孩子狀態不佳,就過來安慰他:“你做的真的是太棒了,爸爸非常喜歡你的作品。”

小林卻沒有被安慰到:“不,這根本就不棒!我就是個笨蛋,什麼都做不好。”

爸爸:“你非常優秀,只要你下定決心,什麼都能做到。讓我幫你做吧,我一定幫你做一個最棒的模型。”

兒子點了點頭:“你幫我吧,我永遠都不會成功的。”

4歲孩子搭積木失敗發怒,爸爸做法步步錯,別讓“好心”坑害孩子

不知道你的答案和這位父親的做法有多少重合度呢?

我們來分析一下這位父親的“好心”犯了什麼錯誤。

1.脫離了事實本身

孩子已經對自己的作品沒有信心了,爸爸一昧的誇獎,並不會鼓勵到孩子,只會讓孩子認為爸爸在騙他,在安慰他,不說沒有效果,但是這點效果真的可以忽略不計。

2.沒有發現孩子的悲觀主義心理

小林在面對挫折的狀態已經很悲觀了,父親沒有意識到這種悲觀的心理給孩子帶來的傷害,一心只想著在玩具上幫助孩子,因小失大。

4歲孩子搭積木失敗發怒,爸爸做法步步錯,別讓“好心”坑害孩子

3.沒有讓孩子認識到真正失敗的原因

大部分的玩具都是有年齡限制的,而小林玩姐姐的玩具玩不好是屬於正常狀態的。爸爸沒有幫助小林分析,只是“欺騙性”的誇獎孩子,對孩子的沒有任何幫助。

4.代替孩子做

孩子失敗是常有的事,父母總是代替孩子做,只會讓孩子養成依賴他人的壞習慣。而且,爸爸的這種行為就是在告訴孩子,你覺得你不行,那你就放棄吧,讓別人做,別人比你做的好。

時間長了,孩子不會再努力了,形成反正我不行,總有別人來幫我,我什麼都不行。

4歲孩子搭積木失敗發怒,爸爸做法步步錯,別讓“好心”坑害孩子

面對孩子失敗性的挫折心理,父母應該怎麼做?

1.幫助孩子接受暫時性的失敗

當孩子否定自己,拒絕別人的表揚時,家長完全可以給孩子的否定加一個時限。

將“我不行、我不會、我做不到”變成“你現在不行、你當下不會”、“你今天做不到”。

當孩子對“現在、當下、今天”的這些詞語提出反問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接受父母的引導了。父母當下的認同能讓孩子感覺自己被理解,然後父母再去給孩子解釋原因,孩子更容易聽進去。

4歲孩子搭積木失敗發怒,爸爸做法步步錯,別讓“好心”坑害孩子

2.幫助孩子養成成長式思維

固定思維方式是先天智力決定成功與否;而成長型思維方式是後天努力決定成功與否。

具有成長型思維方式的人更會思考、努力、學習,面對失敗的時候,他們更願意去反思,總結,而不是說我不行。

培養孩子的成長型思維方式與生活的每一個細節都息息相關,尤其在管教及表揚孩子時,父母的言語對孩子有很大影響。這也是為什麼現在都鼓勵父母在鼓勵孩子的時候,多去讚揚他的具體行為而不是智商。

4歲孩子搭積木失敗發怒,爸爸做法步步錯,別讓“好心”坑害孩子

教育孩子就像播種一樣,我們無法在當下就驗收成果,而當20年30年後,這顆種子才真正的回饋給我們答案。

4歲孩子搭積木失敗發怒,爸爸做法步步錯,別讓“好心”坑害孩子

如果你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感到迷茫、力不從心,建議大家看看這幾本書。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好父母不吼不叫》、《正面管教》、《聽孩子說勝過對孩子說》、《好性格讓孩子受用終生》

4歲孩子搭積木失敗發怒,爸爸做法步步錯,別讓“好心”坑害孩子

孩子自卑、霸道、孤僻、叛逆、敏感這些問題統統容納在內,從生活的案例出發,幫助父母正確引導孩子、幫助孩子梳理問題、和孩子一起解決問題。

4歲孩子搭積木失敗發怒,爸爸做法步步錯,別讓“好心”坑害孩子

一套書78元,相當於每本16元,也就是一杯奶茶的錢,就能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