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這4步,你也能駕馭市場規律、科學投資

學會這4步,你也能駕馭市場規律、科學投資

跟隨市場、順勢而為一直是金融投資領域中最為行之有效的交易理念,長期以來,經濟學家們致力於研究和發現經濟指標與金融週期之間的關係,併為了找到其影響資產價格的規律花費巨大精力。

不要以為那些複雜的經濟規律離我們很遠,作為普通的投資者或消費者,有意識地觀察經濟和金融週期對自己的影響,且知道在我們的知識體系內可以採取哪些行動,會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好。

尤其是對於我們的投資行為,只有理解經濟和金融週期所處的階段和發展方向,才能夠在可控的風險範圍內作出可盈利的金融決策。

比如說,在高通貨膨脹時期,投資房地產、股票和大宗商品是明智的選擇,而持有大量的銀行存款和現金則無法獲得理想的收益回報。

美國有名的經濟學家喬治·達格尼諾在《駕馭週期》一書中,詳盡地道出了經濟和金融週期的運行方式以及其對投資管理的影響,本書以獨特的角度解密經濟指標與大週期的關係並以此提供預測未來的參考依據。

而更為重要的是,作者以循序漸進的方式為我們構建了基本的投資邏輯框架,在制定投資決策、投資組合管理、風險管理等方面提供了切實有效的指導。

我們市場上絕大部分的投資者,實際上在投資決策過程中並沒有一套相對穩定的交易系統,而是隨心所欲,情緒指導操作。無視大勢和風險、追漲殺跌盲目操作,是眾多投資者投資失敗的主要原因。而專業的投資人,幾乎都按照既定的交易系統,不帶情緒地執行操作,以追求獲取長期穩定的收益。

立足於書中的週期理論,構建屬於我們自己的投資系統,是投資者在金融市場上提高獲勝概率的關鍵,也是本文的主旨。


01

第一步:制定策略

制定與經濟、金融週期相一致的策略


策略是我們投資系統的靈魂,沒有投資策略,你的買賣會變得毫無標準,什麼時候買入,什麼時候賣出漫無目的。而制定策略,讓所有的交易有跡可尋,是我們作出投資決策的第一步。

那麼制定策略之前,首先要認識到市場正在發生什麼,正處於什麼樣的趨勢,以提高我們策略的勝率。其中週期理論就是我們判斷趨勢非常重要的支撐。在《駕馭週期》裡面,作者以“領先指標”、“同步指標”以及“落後指標”三者的關係構建出一個可靠的用於預測經濟週期的模型:

領先指標最先見頂,隨後同步指標見頂,最後落後指標見頂。同樣,領先指標最先見底,同步指標隨後見底,落後指標最後見底。週而復始,經濟和金融週期按照標準的規律不斷循環。


學會這4步,你也能駕馭市場規律、科學投資


我們耳熟能詳的領先指標包括股票指數、M2貨幣供應量、PMI指數等;同步指標有比如GDP、工業生產指數等,落後指標則重點關注商業貸款、財政收支、利率等。實際上構成這三個指標的因子可以是多個經濟指標的疊加,但為了方便,我們可以利用股票指數代表領先指標、用GDP代替同步指標,用利率代替落後指標。

利用這三種指標運行的時間差,來指導我們的買入賣出策略。簡單來說,比如股票市場(領先指標)見頂回落一段時間後,GDP(同步指標)也會隨之見頂,接下來利率(落後指標)也走向頂部並開始拐頭向下,此後股票市場完成一個週期的輪迴,準備進入底部區域,有望出現週期性拐點,重新走強。

如此一來,我們對於投資時機的把握就比較明確了,至少在大方向上能夠踏準節奏。


02

第二步:建立並管理你的投資組合


投資組合就是解決我們買什麼、買多少、怎麼買的問題,在建立投資組合之前,首先要明確你自己的投資偏好和預期收益。

在股票市場,如果你的目標是追求穩定、跑贏大盤的話,那麼正處於上漲趨勢、成交量大、波動穩定的大盤績優股無疑是更好的選擇;假如你是想追求小投入大回報,那麼你的投資標的應該是從那些有成長潛力的小盤股當中挑選;而對於急於求成、高風險偏好的投資者,市場上正在連續大漲、屢創新高的龍頭股可能更加適合他們。

不過要明白一點,所謂“盈虧同源”,不同的風格就伴隨著不同的投資風險,我們之所以要主動管理自己的資金,是因為大家都不願意看到自己的賬戶發生虧損。因此,獲得高於市場表現的收益率和將波動最小化這兩點往往是那些專業投資者所追求的目標。

不急於做出決定,分批和緩慢買賣股票是管理投資組合過程中控制波動、風險的重要手段,當你分批買入一部分股票,股票表現不及預期,甚至出現較大跌幅,對於整個投資組合來說影響是有限的,及時作出調整也會變得更加從容。


學會這4步,你也能駕馭市場規律、科學投資


當買入的股票如期出現上漲,那就代表你的決策是正確的,這個時候再加大投入顯得更加合理。同理,在賣出股票的時候也一樣,分批賣出止盈可以避免錯失更好的機會,分批止損減倉則可以避免因你自己的恐慌導致的情緒化操作。

因此,在管理我們投資組合的波動幅度時,其要點在於,當組合內的某隻股票出現大幅上漲並風險正在累積時,你就要開始分批止盈;當某隻股票表現大幅偏離市場時,你也要分批拋售止損。以到達整個投資組合的收益率曲線平穩上漲的目標。


03

第三步:控制風險


書中提到一個很直觀的有關風險的等式:15%+15%+15%-15%=6%,這個等式的意思是,如果你的投資組合連續3年都以每年15%的比率增長,而在第4年損失15%,那麼你的投資組合在這4年的整體收益率剛剛超過6%。可以說,一次虧損就會將這些年積累起來的利潤全部抹平。

所以風險控制是我們的投資體系當中最重要的部分,在整個投資環節當中我們需要時刻評估風險,跟蹤關注最新的經濟指標,如短期利率、人民幣匯率走勢、通貨膨脹、大宗商品價格、債券等等,結合我們學到的週期理論評估出我們當前市場的風險水平。

當經濟環境和經濟指標都預示著風險正在積累(比如落後指標見底,預示領先指標正邁向頂部),我們就要開始對拋售股票有所準備,視風險程度決定要減倉還是清倉,因為80%的股票走勢和市場的整體走勢相一致,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將風險和損失最小化的唯一途徑就是持幣觀望。


學會這4步,你也能駕馭市場規律、科學投資


04

第四步:對投資系統定期評估


投資永遠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在我們投資組合的運行過程中,還要定期對你的投資系統進行仔細的業績分析,比如檢查你所有買入、賣出的操作是否符合自己的系統規則,有沒有人為的情緒化操作;驗證你的投資策略是否正確,如果事實證明你的邏輯和策略都是正確的,在收益上也能夠得到很好的體現,那就繼續堅持執行系統。

如果市場並沒有按照你預期的方向走,那就要考慮你的系統是否在哪個環節出現了問題,是組合配置、倉位、情緒化操方面有問題還是你的投資邏輯本身出現了偏差,定期回顧分析以便及時作出調整。

最後,投資是一場殘酷的博弈競賽,一套明確的投資體系是我們參與這場競賽的前提,而瞭解和認識經濟和金融週期的規律,則能夠提高我們獲勝的概率。

不過,投資的競技場上沒有一勞永逸的致勝招式,我們需要的是學習,不斷地學習來擴充我們的知識儲備,豐富我們的視野格局。而喬治·達格尼諾博士的著作《駕馭週期》在這方面就能夠給我們帶來很好的指引和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