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亿“两项资金”助力四川凉山民生幸福!

12月2日下午,西昌邛海上薄雾弥漫,阳光穿过雾层洒在水面上,一阵风吹过,海面上波光粼粼,格外耀眼。在距离邛海不远处的凉山彝族自治州财政局办公楼,州财政局党组成员赵永建正接受“两项资金”全川行媒体采访团采访。

24亿“两项资金”助力四川凉山民生幸福!

凉山彝族自治州财政局党组成员赵永建

“国家财政当时是相当困难的,有的时候甚至都发不出工资。但仍然拨出一笔钱支持不发达地区建设。凉山是获得资金援助的地区之一,当时我们恨不得把钱分成两半来花,希望不辜负党和国家对民族地区的关心和厚爱。” 赵永建说。

赵永建所说的“国家拨出的一笔钱”便是四川“两项资金”的前身。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央为了解决老、少、边、穷地区经济基础薄弱、文化技术落后、交通极不方便、财力十分困难等问题,于1980年设立“支援经济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之后,又专项补助四川省三州地区发展经济文化建设事业,定名为“四川省三州开发资金”,合称“两项资金”。

“两项资金”在凉山作出了怎样的成绩?赵永建向记者推荐了“两项资金”扶持过具有代表性的村庄进行实地探访。在初冬时节,记者走进大凉山,一路翻山越岭,崭新的乡村面貌映入眼帘。40年来,“两项资金”在大凉山以浓墨的色调绘就了一幅壮丽的历史画卷,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

住得舒适了——“两项资金” 助力新村建设

24亿“两项资金”助力四川凉山民生幸福!

摩梭族传统房屋

在四川与云南的交界处,有一个地方被称为“东方女儿国”,生活在这的人们保留着母系社会的传统——母亲的权威最高。这就是大凉山的泸沽湖地区,这里世代居住着摩梭族人。

泸沽湖镇博树村是湖边的一个小村落,大部分村民住在由木摞子房屋围成的院落里,这些房屋当时已年久失修,一到刮风下雨,房屋就会漏风漏雨,村民居住十分不便。

2014年,四川“两项资金”投入500万元到博树村,用于村里3-6组民族团结进步新村摩梭家园项目建设。在“两项资金”的带动下,村民们相继对房屋进行改建,漏风漏雨的房屋早已成为历史。

平整的水泥路通到了家家户户门口。曾经干完农活只能待在家的村民们,如今也有了新去处,村中心宽敞的文化广场成了村民们闲暇时光最爱光顾的地方。

玩得开心了——“两项资金” 助力民俗广场建设

24亿“两项资金”助力四川凉山民生幸福!

小坝村民俗文化广场

在凉山会东县小坝乡东南方的小坝村,有1889名村民在此居住。这里村道蜿蜒,一栋栋青瓦白墙的川滇民居掩映在山水田园中,民居前方是一个新建的民俗文化广场。广场中央不少村民们正在跳广场舞,小孩子则在满场欢快地奔跑。坝子边缘,篮球架、乒乓球台、健身设施一应俱全。

看到这样的场景,副乡长李恩顺感慨道:“村民能这么开心地跳着舞,我们的成就感油然而生!”据李恩顺介绍,以前小坝村没有户外的活动空间,村民除了下地干农活,就是待在家里,精神生活几乎没有。2019年,“两项资金”投入了40万元到小坝村,村里修起了民俗文化广场,同时广场边也修建了70平方米厨房、60平方米的保管室,购买了餐具、桌椅等物品,供村民办红白喜宴时使用。

“这个广场真的修得好,我们平时没事就来逛一逛,和大家聊聊天,日子有趣多了。”村民饶德明说。

出行安全了——“两项资金”助力基础设施建设

24亿“两项资金”助力四川凉山民生幸福!

洛觉村吊桥

“自从修建了这个吊桥,我们村就再也没有人因为这条河而丧失过生命!我们的出行也方便了很多。”美姑县合姑洛乡洛觉村村民曲比为石老人指着的人行吊桥高兴地说。

据曲比为石介绍,在吊桥修建之前,洛觉村村民出行需要涉水渡过一条河,夏季河水湍急,曾冲走了8位村民。如果不选择涉水渡河,那就只能绕山路,需要步行1个小时左右,太浪费时间。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两项资金”投入了35万元修建吊桥, 2018年6月施工建设,7月,一条长为37.3米,宽1.5米的吊桥横跨于河上。

“以前河水涨起来的时候都不能回家了,爸妈担心我们,老师也害怕我们被水冲走。”正在上二年级的曲比尔体说到,“没有吊桥之前,在水涨起来的时候,村子里面的大人在河对面的树上系一条绳子,他们摸着绳子护送着学生过河,有的时候水会把石头冲起来砸到人。有一次曲比达体叔叔在护送我过河的时候,就被冲过来的石头砸到脚了。”

钱挣得多了——“两项资金”助力农村产业发展

24亿“两项资金”助力四川凉山民生幸福!

金堰村脐橙园

翻过一座海拔三千多米的大山,沿着金沙江顺流而下,顺着溪洛渡水电站沿岸穿梭,到达雷波县。这里空气清新,金沙江沿岸风光与成片的脐橙园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金沙镇金堰村便是其中一处风景,村里有大片的脐橙园,远远看过去,一片金黄。

据村长李军介绍,这里原来还是光秃秃的荒山,年轻人外出务工,留在家里的老人就在地里种庄稼,有些人也种植脐橙,种植面积不大,收入不可观。“我们这里气候很适合种植脐橙,以前基础设施不好,没有水泥路和水源,大家就不想种。”金堰村村民李德福说。

这一切在2011年发生变化,正是这一年,四川“两项资金”投入200万元到金堰村资助脐橙种植,雷波县在整合捆绑省财政扶贫产业化资金300万元,共同实施该项目。500万资金带给了金堰村翻天覆地的变化。依靠这笔资金,金堰村修建了机耕道3.8千米,田间耕作便道1076米,解决了道路问题;修建了8000立方米的蓄水池以及灌溉沟渠管道9.2千米,解决用水问题;新建坡改梯改土460亩,改良改建土地1000亩,扩大脐橙种植面积。

“基础设施搞好了,现在村里家家户户都种植脐橙,村民再也不用长期外出务工了。大家都通过种植脐橙实现了致富梦想,家家户户都买上了小车”李军笑着说。

盐源县博树村新村、会东县小坝村文化广场、美姑县洛觉村吊桥、雷波县金堰村脐橙产业......这些都仅仅是“两项资金”投入凉山众多项目中的一个个小项目。“40年来,‘两项资金’累计投入近24亿元到凉山,资金的投向几乎涵盖了凉山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为凉山州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正是‘两项资金’的大力支持,村民们住得舒适了、耍得开心了、出行安全了、钱挣得多了,大凉山里的村民日子越过越好。”赵永建感叹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