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美国人拍摄的北京城:图4是变化最大的区域,图9崇祯上吊处


【北京故宫航拍】这是一组美国人拍摄的1946年的北京城老照片,当时的北京城的整体布局还是清朝时期样子,非常有韵味。或者说,当时的北京城才是地道的北京城。照片中很多地区如今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因此这组老照片显得无比珍贵。

【天安门】天安门是明清两朝皇城的正门,地位崇高。史书记载,天安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原名“承天门”,取“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城,天安门毁于战火。清朝顺治八年,顺治帝在遗址上重建,后改名为“天安门” 。

【故宫内金水河】北京故宫的内金水河,两头接护城河,全长约2公里。据《明宫史》中载:“(金水桥)非故曲折,以耗物料,盖恐有意外火灾,则此水赖焉。”也就是说,内金水河河水担负着灭火的重要功能。另外, 河帮、河底均采用白石铺砌而成。


【站在天安门上向南远眺】这张照片把明清时期天安门前的主要建筑展现出来,近处是外金水桥,远处是天安门广场,最远处隐约可见的是正阳门。这片区域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城变化最大的区域。首先,天安门广场的面积得到史无前例的扩大;二是广场南部的中华门被拆除。

【紫禁城城墙以及护城河】作为明清两朝统治的象征,紫禁城四周修建有护城墙和护城河。其中护城河又称筒子河,河宽52米,河水自西北流入,向东南流出至御河。护城河的河帮上砌有平均高河墙,河底用灰土夯筑,河中种植莲藕,其出产除供皇宫用外,多余的售卖,所得银两存奉宸苑,供买办零星物品之用。

【瀛台】这里就是的当年光绪皇帝被囚禁的地方。瀛台是位于北京中南海南海中的仙岛皇宫,明朝时称为“南台”,清顺治、康熙年间在上面大肆修建亭台楼阁,并改名“瀛台”。瀛台岛北有石桥与岸上相连,桥南为仁曜门,门南为翔鸾阁,正殿七间,左右延楼十九间。瀛台的主体建筑涵元殿,北有配殿两座,东为庆云殿,西为景星殿;殿南两侧建筑,东为藻韵楼,西为绮思楼。


【颐和园十七孔桥】十七孔桥是颐和园最著名的景点之一,这座桥远远看去非常壮观,它东连廓如亭,西接南湖岛,长150米,桥面下宽14.6米,桥面上宽6.56米,高达7米。另外,这座桥前面两侧栏杆的石雕极其精美,每个桥栏的望柱上都雕有神态各异的狮子。

【颐和园佛香阁】佛香阁是一座塔式宗教建筑,为颐和园建筑布局的中心,其中佛香二字来源于佛教对佛的歌颂。佛香阁仿杭州的六和塔建造,修建在20米的石造台基上,八面三层四重檐。阁高41米,内有八根铁梨木大柱,直贯顶部,下有20米高的石台基。阁上层榜曰 “式延风教”,中层榜曰“气象昭回”,下层榜曰“云外天香”,阁名 “佛香阁”。

【煤山崇祯自缢处,一片萧瑟】这棵歪脖子刺槐树是后来重栽的,石碑也是后来树立的,上书“明思宗殉国处”。1644年4月25日清晨,崇祯皇帝在煤山上自缢。三天后,李自成发现崇祯遗体和遗诏,“朕自登极十七年,逆贼直逼京师,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致逆贼直逼京师,然皆诸臣之误朕也,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煤山上的万春亭】万春亭位于煤山的中峰,这座亭子等级非常之高,上部屋顶是三层重檐四角攒尖顶,覆盖黄色琉璃瓦并以绿剪边装饰,由32根红柱支撑屋顶,组成一个三层的灰色空间。亭外四周设有五级台阶,台阶周围是蓝、黄两色相间的琉璃方砖围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