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上海如何超越广州强势崛起?

文|笑春风

每当提到现代化程度高的国内城市,人们总会不约而同将"北上广"三字脱颖而出。的确,无论从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还是城市文化等软实力方面来看,北京、上海和广州这三座城市,当之无愧为中国都市界的三座"扛把子"。但是,如果细究他们各自的发展史,我们又会看到,北京与广州早在唐代就已经发展出了地方经济文化重心的规模,可唯独上海默默无闻,直到1843年开埠以前,还仅仅是一个人口50万左右的小县城,外加无数小渔村,同1979年以前的深圳发展程度类似。但是,说来也巧,自打上海被开辟为通商口岸后,它的发展潜力竟然被激发了出来,并在短短百年间实现了爆发式的扩张,很快就一跃而成为可与北京、广州等相媲美的现代新城。

是什么让这样一个偏僻的小渔村能够崛起为世界都市?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促成上海转型发展的三类因素。

近代上海如何超越广州强势崛起?

(魔都上海)

01天时

第一类是天时,运气本身,其实也是一种实力。上海开埠之初,外国商人虽然看到了其河网密布的好处,但也为其地区处于长江中下游,淤泥积沙频频阻塞河道而叫苦不迭。除此之外,由于本土土布生产下形成的自给自足经济体系的影响,洋布销售额增长缓慢,上海此一时期同以往相比,似乎并没有多大的变化。

不过,转型的机遇很快就来到了,19世纪40年代中期先是天地会分支小刀会发动起义,攻占上海县城,英法殖民势力趁机从地方官员处攫取了建立租界地的利益。很快,上海的大片土地上就开始大力营建排水管道、商店货仓等各种城市基础设施,西方人的进入固然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但也意外的给上海的经济腾飞做了铺垫。日后,太平军三次进攻上海,更是使得大量难民涌入上海地区躲避战乱。这些难民中,一贫如洗者其实数量并不占优势,主要的成员,为手工业者和怀揣家产的商人,他们的来到,很快为上海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资本、人力与相关技术。上海的人口也迅速膨胀,光租界的华人华侨,就从战争前的两万人增加到了70万之巨大。突如其来的人口为上海的发展提供了新鲜的血液,而这正是火与剑所间接导致的。而这其中移民的影响,鄙人将在"人和"的部分详细论述。

近代上海如何超越广州强势崛起?

长达十四年的太平天国运动与各种来自忠于清政府方面的军人武装的破坏,让整个江南几乎全部化为焦土,但上海却因为庇护接收了大量技术人才和富商而富得流油。打这以后,由于大量西方国家在上海都有重要利益,所以大家心照不宣,无论矛盾有多大,都不以上海为战区,这一地区赢得了难得的和平,直到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

不过,此一时期的广州和上海近似,都少于兵灾染及,所以在天时的影响下,上海和广州还拉不开太大的差距,接下来,我们就要来谈谈人和这一关键性的因素,是如何帮助上海超越广州的。

02人和

前面提到,大量移民的涌入为上海发展提供了稳固的经济基础,其实,这还在其次,最主要的是,移民改变了上海地区的人口结构,上海地区原以当地土著居多,而当战争结束后,占据上海人口多数的,就变成了江浙一带的移民。从古至今,江南人就以思想开明活跃和善于经商而著称于世,这支生力军的加入,让上海如虎添翼。而在这之外,大量怀揣技艺的广东人和福建人也来到这里,当时设在上海的江南制造局,"工匠皆为闽、粤、宁波人"。他们的来到迅速瓦解了上海地方的宗族系统,

冲淡了上海本地人的乡土和宗族观念,人与人之间打交道不再是依赖熟人,也无法依赖熟人,那么该如何建立稳定的联系呢?契约意识由此处切入,并生根发芽,有学者认为,在契约社会里,更多的是理性,不是感情支配着人们的活动,而这正是现代社会的特征。所谓"人情味"的淡薄,使得徇私舞弊、走后门、裙带关系等难以渗透,这也为上海地方的财富积累和办事效率提升提供了新的发展动力。因此,同移民所带来的财产相比,他们与土著融合后所衍生出的理性和契约精神,恐怕才是上海经济长盛不衰的秘密。

近代上海如何超越广州强势崛起?

(早期的股票交易所)

同高歌猛进的上海相比,广州就显得有些另类了。如果说上海是一个活泼开朗,不断迎接各种外来事物冲击挑战的青年人,那么广州就是一个怀抱着过往辉煌历史的中年人。这个中年人对外来文化的态度中,真心实意的拥抱,要远远低于排斥和敌视的心理。而这正是由于当地发达的宗族系统所造成的。我们可以看到,19世纪40年代,英人多次试图入城,但都被地方宗族中高级知识分子所召集建立的升平公所等自卫组织驱赶,这样一种排斥心理固然对抵御英人侵略有一定作用,但也延缓了它对外来文化的吸收速度。很快,上海就在这一方面超过了广州,并利用本土内外不同势力的交流和碰撞,来孕育自己的全新形象。

不同地区移民的进入,造成了人口的异质性,这也带来了文化来源的多元性,文化多元性的背后,又是文化宽容的表现。不被其他国家和地区接受的异端纷纷在上海落地生根,遭受官府追捕的亡命之徒、图谋东山再起的下野政客、怀揣着济世安民抱负的留学生和革命党人,不论其背景,都为这所城市所包容。在一战硝烟散尽后世界上各类极端民族主义甚嚣尘上之时,上海却得益于多元文化相互之间的制衡,而维持着自己的安宁与理性,

这便又为经济的平稳运行提供了安全的环境。

近代上海如何超越广州强势崛起?

(老上海剧院)

03地利

说完人和,再说地利,诚然,黄浦江中的淤泥积沙让外国商人叫苦不迭,但这并非不可控的因素,由于引进了新式的机器设备以及高效率的管理体制,河道很快得到了定时的清理,上海河网密布的优势很快发挥出来。无数的造船厂在这里注册开工,航运业的发展,又激活了上海与广阔江南腹地的联系,随着战争过后江南地区经济的复兴,上海也得以与不同的区域建立起了紧密的合作关系,这就是戴鞍钢先生所说的"口岸衔接体系",在他看来,上海与镇江之间的来往使得它可以从传统大运河线路上拓展发展空间,而上海与长江中游的汉口和两湖地区的来往,更让它得以借助整个长江中游的助力而发展成为交通运输和商业的中心。最主要的是,上海当时基本没有重工业,却能够获得充足的重工业产品供给,长江南北在其中贡献不小。而同一时期的广州,却缺乏这样的优势区域经济反哺(还得同时和近在咫尺的香港竞争),最终在经济增速上被上海反超。

最后还需要多提一点的是,由于上海主要以缫丝业为主的轻工业和服务金融等产业为主,上海的自然环境同周围地区相比,维护较好,这便又给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供了有效的前提。据统计,2019年上半年498家全球首店在上海开张,占到了全国总数的一半,由此可见,上海的发展潜力,至今仍有可大力发掘之处。

近代上海如何超越广州强势崛起?

(上海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事实上,上海的发展给我们所提供的启示是不胜枚举的,其中最重要的一条,甚至是决定性的因素,在鄙人看来就是自由与开放的发展环境,今日广东经济特区的发展,也正是拜于这种条件所赐。而我们也有理由相信,还会有更多默默无闻的城市,像上海一样,在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浪潮中抓住机遇,书写自己的光辉未来。下一个超越上海的,又将会是谁呢?

参考文献:

李瑊《移民:上海城市的崛起》,《档案与史学》2001年第1期

戴鞍钢《港口·城市·腹地:上海与长江流域经济关系的历史考察》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9年5月

周武《边缘缔造中心——历史视域中的上海与江南》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9年4月

何海兵《人口汇聚与近代上海的崛起》,选自《上海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论文集》2007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