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后,商铺“富得流油”还是“烂大街”?离职总监真“敢说”

论当今社会什么最值得投资,想必很少有人能给出一个标准答案,既然是投资,那就存在不确定性,都希望将风险降到最小,收益提到最高,如果世界上真能回到过去,很多人会选择购买几套优质商铺,见证一下“一铺养三代”的奇迹,进而坐等升值,然而现实总是与理想擦肩而过,错过了房地产投资的“红利”期,接下来更应该把握好未来投资方向,坦然面对未来的变数。

10年后,商铺“富得流油”还是“烂大街”?离职总监真“敢说”

实体行业中常见的投资有开店、买房、买铺,开店面临着电商这个强劲对手的竞争,房产投资成为“过去式”,国家再三重申“房住不炒”,兴风作浪投资房子面对多重调控,容易得不偿失,在思考钱是存银行好还是投资商铺好时,往往愿意投资商铺,毕竟现如今的银行定期存款利率也只有3%左右,一套普通商铺的年投资回报率显然更高,好的地段更是“潜力无限”。

不过话说回来,市面上的商铺虽然都在“升值”,也存在“跑不赢”M2增速的情况,按照“二八定律”原则,少部分商铺承担着价值领涨的作用,大部分商铺处于平稳增长阶段,甚至某些商铺“名存实亡”,如仓库价值一般,房地产话题“赤手可热”,商业地产中的商铺背后也经常议论纷纷,10年后商铺是“富得流油”还是“烂大街”?我们先来看看这几个市场现象:


10年后,商铺“富得流油”还是“烂大街”?离职总监真“敢说”

第一、经商方向“多元化”,市场走势“透明化”!从过去以实体经济为重点发展成多行业齐头并进,特别是形成鲜明对比的互联网经济,马云说,现在是互联网发展最好的时代,不是互联网冲击了实体,而是落后的想法冲击力你!一句通熟易懂的话点醒“梦中心”,站在未来的角度看现在,互联网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然历程,单单依靠发展实体经济满足生活还远远不够,行业丰富化、深度化才是更合适的发展方向!

第二、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速低于可支配收入增速。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近五年的人均消费支出增速小于可支配收入增速有三年,分别是2014年、2015年和2017年,平均增速为8%,对比广义货币M2较低,从2013年到2016年的M2同比增长维持在11%左右,到现在降至8%,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表示:只要物价没有大幅上涨,就不能说货币存在超发。不过对比日常生活消费来看,钱确实在贬值,并且贬值速率在特定城市十分明显。

10年后,商铺“富得流油”还是“烂大街”?离职总监真“敢说”

第三、满18岁的人群存在“超前”消费现象,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家庭负债率已达60%,其中占50%以房贷为主。1992年美国的家庭负债率平均也是60%,相对来说处于安全阶段,到2007年该数值冲破“大关”,高达138%,居民负债太多成为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超前”消费在短时间内可以促进经济流通,但是高负债对后半生的生活影响巨大,设想一下,往后余生工资大部分用于偿还贷款,又何谈生活品质的提升呢?

第四、对房地产行业调控持续加强,调控方向追求“精准化”。据房地产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存在三个“失灵”:一是存在垄断;二是存在信息不对称;三是存在“投机取巧”行为。这些问题如果任由市场化发展下去,容易加深金融风险,通过宏观调控才能有效平衡。例如调控住房消费贷款、房地产开发贷款、土地储备贷款等各种形式的信贷资金行为。

10年后,商铺“富得流油”还是“烂大街”?离职总监真“敢说”

回到商铺投资中来,购买商铺的目的是为了保值、增值,房地产的保值效果显而易见,即使紧急时刻“变现”困难,也可以通过向银行抵押借贷出资金,但是增值能否达到我们的预期,这个问题还真回答,欲望是无休止的,50万的房子涨到100万后还希望继续涨到200万,理想很丰满,现实很“残酷”!我国是社会主义经济为主导的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明显的不同之处在于“调控”力度,所以商铺难以保持高速率增值,我们不妨反过来思考:如果商铺的增值速率远超过银行存款利率,在商言商,信托机构会放过这块“肥肉”吗?这个思考方向与许多专家预测也不谋而合,此前由经济参考报与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百位经济专家调查显示,超半数专家认可“房地产价格泡沫严重,存在较大金融风险”。

10年后,商铺“富得流油”还是“烂大街”?离职总监真“敢说”

一位从事十年商业地产的总监近日从开发商处离职,专职投入到自己事业中去,据他透露,实体店经济走到今天与开发商有很大关联,具体总结出来有以下三点:

①存在重“利”忽“质”、偷工减料现象。不难理解在修建建筑主体时使用的材料未达到既定标准,特别是在商业地产中,商铺漏水现象是业主最为头疼的问题,开发商卖给业主后,业主出租给商家,一旦出现漏水势必会损坏装修,没过维保期还好,过了维保期后是该甩给商家自己修复呢?还是找开发商补救呢?造成这种现象一般是由于施工建设未考虑周全,或者刻意节省成本,对投资者来说十分心寒,直接影响到后续商铺出租使用。

②为提升资金回笼速度,存在虚假承诺、虚假信息引导现象。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承诺高额售后返租;二是传达给商家较高招商入驻率;三是给商家较高的“预期”信号。这些信号和承诺建立在开发商主观意志之上,目的是为了促进销售,虽然提升了资金回笼,却为后续运营管理困难埋下“伏笔”。

③存在“霸王”合同条款现象,合同条款以维护自身利益为主。例如商家一定期限内不开业可强制解除合同,商铺押金不退;租赁期间内,要求商家无条件服从运营方对该商铺所在区域的整体布局调整,也就是说,让商家换商铺位置时可以不给予装修补偿;商家不得擅自更改经营种类。这些条款从法律层面来说不具备“公平性”可言,但是商家一旦签订后就具备法律效应。

<strong>在今日头条APP内搜索“霸王条款”,快速识破哪些合同条款属于“霸王条款”。

10年后,商铺“富得流油”还是“烂大街”?离职总监真“敢说”


综上所述,商铺总体来说不会快速增值,实际上很难达到“富得流油”的地步,但是也不能一杆子“敲死”!并非所有商铺从此不再具高价值,人们的生活依然离不开实体店的配套服务功能,价格高的商铺还是存在,地段好的商铺更是“一铺难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