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瞭解北京故宮嗎

北京故宮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6萬平方米,房屋9000多間,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宮。

故宮是明清兩代的皇宮,又叫紫禁城,始建於明永樂4年(1406年),建成於永樂18年(1420年)。在491年間,先後有明代14個皇帝和清代10個皇帝住過這座宮殿。

紫禁城四面各有一門,南面有午門,西面有西華門,東面有東華門,北面有神武門。紫禁城周長3400米,城牆高10米,城牆下寬8.1米,上寬6.66米。城牆四角各有一座結構精巧的角樓,有九粱十八柱,七十二條脊,是我國古代建築中特有的形式。城外有寬52米、長3800米的護城河環繞。

你真的瞭解北京故宮嗎


故宮由前朝和內廷兩大部分組成。前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為中心,東西以文華、武英二殿為兩翼,這是皇帝發號施令和舉行重大典禮的地方。大三廷之後為內廷,有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御花園以及東西六宮。東六宮之東還有皇極殿、寧壽宮;西六宮之西有慈寧宮等,這是皇帝處理政務及皇帝、皇后、皇太后、妃嬪、皇子、公主居住的地方。

巍立在北京城中心的故宮,是一個最壯麗、最宏偉的建築群。

在這片宮殿和樓閣的海洋中,人們可能會提出這樣的問題:故宮共有多少房間?

故宮共有9999間半房間。這是一個奇怪的數字。為什麼不是一萬間整數,而偏偏要建築一個“半間”呢?據說,天上玉帝的宮殿共有一萬間房間,而人間的皇帝是天帝之子,也就是“天子”,他是天的兒子,規格自然要比老子低半格。這個所謂“半間”指的是文淵閣樓下西頭只能容下一個樓梯的那間小屋。實際上,這間小屋之所以造得特別小,是出於佈局上美觀的考慮,本應當是一間。

故宮內這麼多房間,還可引出一個有趣的數字,如果一個人從他呱呱墜地起,每天晚上換住一個房間,到他住遍所有房間時,他已經是27歲的青年了。

你真的瞭解北京故宮嗎


那麼皇帝住在哪個房間呢?明代的所有皇帝都住在內廷的乾清宮,清朝的順治、康熙兩個皇帝也住在乾清宮,從雍正開始,才移居到乾清宮西面的養心殿。乾清宮內共有殿閣九間,每間分上下兩層,各有樓梯相通。每間暖閣設床輔3張,整個乾清宮27張床,晚上皇帝睡在哪張床上,除了心腹太監以外,別人是不知道的,這是防範刺客的設施。

紫禁城的建築都是磚木結構,最怕失火,又要保護環境不受煙塵汙染。由於燒煤燒柴都會產生黑煙,如果每個房間頂上都有高高的煙囪,那必然影響皇宮建築的美觀。

當時人們認為最理想的燃料是木炭。木頭燒成炭,在燒製過程中已經除去了煙。由於木炭成為皇宮的唯一燃料,全國各地為皇宮燒木炭的地方不計其數,每年需用數百萬斤之多。這些木炭都是經過反覆精選的,統一如筷子一般長短,堅實耐燒,敲擊之則叮噹作響,燒起來火苗旺,熱量大,無煙無味,異常乾淨,不會汙染空氣。

城市無論是辦公的三大殿,還是皇帝后妃的寢室內,都專設有暖閣,暖閣的輔地磚底下,都建有地道和燒炭的大爐子。每年立冬前後,爐子裡便燃起熊熊木炭火,熱量會均勻柔和地擴散到地面的每個角落。即使在三九嚴冬,滴水成冰之時,整個屋宇也是曖烘烘的。這種地爐與北方燒炕取暖道理差不多,不過皇宮採暖技術是先進的。

根據清宮規定,皇帝、后妃等每人地位不同,每日供應數量、質量有所不同,太監、丫環、侍從肯定是最低的,皇帝、皇后、皇太后是第一等的享用。

你真的瞭解北京故宮嗎

北京故宮好象“龍”的世界,重重疊疊金碧輝煌的宮殿房頂、門窗、天花、樑柱、臺階、欄杆,到處都有“龍”。有石雕龍、木雕龍、銅龍、鐵龍、金龍、玉龍、陶龍、玻璃龍、彩繪龍……,造型千姿百態。

太和殿、保和殿、中和殿是故宮的主體建築,三殿矗立在三重漢白玉石龍墀上。龍墀石欄立望柱1480根,攔板1414塊,每根望柱上浮雕著蟠龍。每重欄簷邊都伸出一個個巨大的石雕龍頭,共有1142個。三大殿前後御道,鋪沒有雕刻精美的龍陛。

太和殿的門窗,都鐫刻有精巧的龍圖案。殿門以上門楣、額枋、斗拱、匾額,都有雕龍彩繪;殿頂脊兩端的脊獸是故宮最大的龍頭,重8.6噸。大殿重簷兩層,有數千條瓦壟和瓦溝,上面都有龍形圖案,龍的數目難以計數。

太和殿內的6根金柱,每根高12.7米,直徑1.06米,柱上飾金龍蟠繞。殿頂藻井裝有巨龍懸球,稱為“軒轅境”。無花板由無數方塊組成,方塊繪“二龍戲珠”彩書,僅天花板上的彩龍就有3000多條。

太和殿的金漆木刻寶座上,9條金雕龍昂首曲軀,大有騰空飛躍之勢。座下部是須彌座是透雕金龍,座後有一面巨大的九龍屏風。

除三大殿外,故宮其它地方龍也很多,儲秀宮的銅龍,高1.6米,長1.7米,重約3噸,金光熠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