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白居易诗词集》十首〔第二十八辑〕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燕诗示刘叟

〔唐〕白居易

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衔泥两椽间,一巢生四儿。

四儿日夜长,索食声孜孜。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

觜爪虽欲敝,心力不知疲。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

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喃喃教言语,一一刷毛衣。

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树枝。举翅不回顾,随风四散飞。

雌雄空中鸣,声尽呼不归。却入空巢里,啁啾终夜悲。

燕燕尔勿悲,尔当返自思。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

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

古风‖《白居易诗词集》十首〔第二十八辑〕

哭王质夫

[唐] 白居易

仙游寺前别,别来十年余。

生别犹怏怏,死别复何如?

客从梓潼来,道君死不虚。

惊疑心未信,欲哭复踟蹰。

踟蹰寝门侧,声发涕亦俱。

衣上今日泪,箧中前月书。

怜君古人风,重有君子儒。

篇咏陶谢辈,风衿嵇阮徒。

出身既蹇屯,生世仍须臾。

诚知天至高,安得不一呼?

江南有毒蟒,江北有妖狐。

皆享千年寿,多于王质夫。

不知彼何德?不识此何辜?

古风‖《白居易诗词集》十首〔第二十八辑〕

移家入新宅

[唐] 白居易

移家入新宅,罢郡有馀赀。既可避燥湿,复免忧寒饥。

疾平未还假,官闲得分司。幸有俸禄在,而无职役羁。

清旦盥漱毕,开轩卷帘帏。家人及鸡犬,随我亦熙熙。

取兴或寄酒,放情不过诗。何必苦修道,此即是无为。

外累信已遣,中怀时有思。有思一何远,默坐低双眉。

十载囚窜客,万时征戍儿。春朝锁笼鸟,冬夜支床龟。

驿马走四蹄,痛酸无歇期。硙牛封两目,昏闭何人知。

谁能脱放去,四散任所之。各得适其性,如吾今日时。

古风‖《白居易诗词集》十首〔第二十八辑〕

[唐] 白居易

置琴曲几上,慵坐但含情。

何烦故挥弄,风弦自有声。

古风‖《白居易诗词集》十首〔第二十八辑〕

紫藤

[唐] 白居易

藤花紫蒙茸,藤叶青扶疏。

谁谓好颜色,而为害有余。

下如蛇屈盘,上若绳萦纡。

可怜中间树,束缚成枯株。

柔蔓不自胜,袅袅挂空虚。

岂知缠树木,千夫力不如。

先柔后为害,有似谀佞徒。

附著君权势,君迷不肯诛。

又如妖妇人,绸缪蛊其夫。

奇邪坏人室,夫惑不能除。

寄言邦与家,所慎在其初。

毫末不早辨,滋蔓信难图。

愿以藤为诫,铭之于座隅。

古风‖《白居易诗词集》十首〔第二十八辑〕

薛中丞

[唐] 白居易

百人无一直,百直无一遇。

借问遇者谁,正人行得路。

中丞薛存诚,守直心甚固。

皇明烛如日,再使秉王度。

奸豪与佞巧,非不憎且惧。

直道渐光明,邪谋难盖覆。

每因匪躬节,知有匡时具。

张为坠网纲,倚作颓檐柱。

悠哉上天意,报施纷回互。

自古已冥茫,从今尤不谕。

岂与小人意,昏然同好恶。

不然君子人,何反如朝露。

裴相昨已夭,薛君今又去。

以我惜贤心,五年如旦暮。

况闻善人命,长短系运数。

今我一涕零,岂为中丞故。

古风‖《白居易诗词集》十首〔第二十八辑〕

和钱员外答卢员外《早春独游曲江见寄长句》

〔唐〕白居易

春来有色暗融融,先到诗情酒思中。

柳岸霏微浥尘雨,杏园澹荡开花风。

闻君独游心郁郁,薄晚新晴骑马出。

醉思诗侣有同年,春叹翰林无暇日。

云夫首唱寒玉音,蔚章继和春搜吟。

此时我亦闭门坐,一日风光三处心。

[云夫、蔚章同年及第。时余与蔚章同在翰林。]

古风‖《白居易诗词集》十首〔第二十八辑〕

木芙蓉

[唐] 白居易

晚函秋雾谁相似,如玉佳人带酒容。

古风‖《白居易诗词集》十首〔第二十八辑〕

春兴

[唐] 白居易

晚随酒客花间散,夜与琴僧月下期。

古风‖《白居易诗词集》十首〔第二十八辑〕

阴山道

〔唐〕白居易

阴山道,阴山道,纥逻敦肥水泉好。

每至戎人送马时,道旁千里无纤草。

草尽泉枯马病羸,飞龙但印骨与皮。

五十匹缣易一匹,缣去马来无了日。

养无所用去非宜,每岁死伤十六七。

缣丝不足女工苦,疏织短截充匹数。

藕丝蛛网三丈余,回鹘诉称无用处。

咸安公主号可敦,远为可汗频奏论。

元和二年下新敕,内出金帛酬马直。

仍诏江淮马价缣,从此不令疏短织。

合罗将军呼万岁,捧授金银与缣彩。

谁知黠虏启贪心,明年马多来一倍。

缣渐好,马渐多。

阴山虏,奈尔何。

古风‖《白居易诗词集》十首〔第二十八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