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點!千古一絕《璇璣圖》這八百四十一個字排成的“文字方陣”

千古一絕《璇璣圖》

知識點!千古一絕《璇璣圖》這八百四十一個字排成的“文字方陣”

前秦才女蘇惠,字若蘭,武功(今陝西人)人。若蘭容貌秀麗,自小聰穎過人,三歲學畫,四歲作詩,五歲撫琴,九歲便學會了織錦。十歲剛過,即可描龍繡鳳。若蘭知識廣博,儀容秀麗,謙默自守,不求顯耀,十六歲時隨父進香法門寺,巧遇彎弓射鳥的翩翩少年竇滔,兩人一見鍾情,不久結為連理。婚後相敬如賓,舉案齊眉,深得丈夫敬重。竇滔任秦州刺史時因“忤旨”而被流放流沙。兩人依依惜別。過了七八年,竇滔依然杳無音信。時日已久,若蘭思夫心切,織錦回文,遙寄情思。蘇若蘭對丈夫的思念與日俱增,但也無可奈何,便將無限情思寫成一首首詩文,並按一定的規律排列起來,然後用五彩絲線繡在錦帕之上。

當時若蘭織了一幅又一幅,託人上街叫賣,“璇璣圖”遂傳佈開來。開始時人們茫然不解,後來有人從第一行“夫”字開始,向右下方斜著念,再按網狀順序轉念下去,一左一右,一上一下,至第一行“妻”字止,居然讀成了一首十六行的七言詩:

知識點!千古一絕《璇璣圖》這八百四十一個字排成的“文字方陣”

詩謎解開,人人稱奇,爭相購買。而秦王苻堅正因竇滔被解職後,秦州政務混亂,百姓紛紛為竇滔叫屈,懷疑所謂謀反乃子虛烏有;錦帕傳至長安,苻堅派人調查,真相大白,立即赦免竇滔並官復原職。蘇蕙夫婦始得團聚。

竇滔有個寵姬名叫趙陽臺,若蘭十分嫉妒,每每相見,總免不了一番嘲諷,竇滔常常為此遺憾,心中十分不快。一次,竇滔到襄陽做官,若蘭不肯與他同往,他就帶著趙陽臺去赴任,漸漸和若蘭斷了音言。若蘭十分悔恨,於是費盡心機,織成一塊八寸見方的五色錦緞,用文字織成迴文詩,這便是有名的《璇璣圖》。

“璇璣圖”是用八百四十一個字排成的“文字方陣”,竟然能衍化出數以千計的各種詩體的詩來,讀法更是千奇百怪。無論反讀,橫讀,斜讀,交互讀,退一字讀,迭一字讀,均可成詩。可以讀得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詩一千多首,才情之妙,貫古超今。織者的悲歡憂樂,忠憤感激,好賢厭惡,躍然紙上。今天我們要想徹底讀懂,縱使花上幾年工夫,也不是人人能做到的;而當初蘇蕙僅用了幾個月時間,不但構思好,還要織在錦緞上,靠的除了她的一腔深情外,也絕對少不了她的絕世才情。

若蘭派人把織好的錦圖送到襄陽,竇滔讀後十分慚愧,深感對不起愛妻若蘭。於是幡然醒悟,當即打發趙陽臺返回關中。並用隆重的禮儀,把蘇若蘭接到襄陽,自此以後,夫妻更加恩愛。

知識點!千古一絕《璇璣圖》這八百四十一個字排成的“文字方陣”

蘇蕙的“璇璣圖”轟動了那個混亂的時代,大家爭相傳抄,試以句讀,解析詩體,然而能懂的人寥若晨星。“璇璣圖”流傳到後世,又不知令多少文人雅士傷透了腦筋。唐代女傑武則天,就“璇璣圖”著意推求,得詩二百餘首。宋代高僧起宗,將其分解為十圖,得詩三千七百五十二首。明代學者康萬民,苦研一生,撰下《“璇璣圖”讀法》一書,說明原圖的字跡分為五色,用以區別三、五、七言詩體,後來傳抄者都用墨書,無法分辨其體,給解讀造成困難。康萬民研究出了一套完整的閱讀方法,分為正讀、反讀、起頭讀、逐步退一字讀、倒數逐步退一字讀、橫讀、斜讀、四角讀、中間輻射讀、角讀、相向讀、相反讀等十二種讀法,可得五言、六言、七言詩四千二百零六首;每一首詩均悱惻幽怨,一往情深,真情流露,令人為之動顏。迄今流傳在天水民間的通俗《迴文圖詩》,詩圖排列縱14行,橫8行。起止二字在橫首行正中。讀法只能依行字斜橫迴環吟誦,不能倒文回讀。雖然格調俗淺,但韻味悽婉,切中情理。天水婦孺皆能琅琅上口。至今,天水市的一些工藝品攤點仍然有“迴文詩帕”的小工藝品出售。

知識點!千古一絕《璇璣圖》這八百四十一個字排成的“文字方陣”

才華文采出眾的蘇若蘭織錦回文詩《璇璣圖》在文學上影響是很長久的。自她以後,千多年來,歷代不少文人學士,也創制了許多回文詩詞,如南朝齊的王融,唐代的藩孟陽、張薦,宋代的王安石、蘇軾、李禺,明代的湯顯祖、張芬,清代人張淮、邱瓊山、謝默卿等,也都寫過多首迴文詩。但能象蘇若蘭的《璇璣圖》能讀出幾千首的,目前還沒有。不過,後人的迴文詩詞也有創新,有的詩詞可隨句倒讀;有的詞點破原句,倒讀構成同體詞;也有將詩句倒讀後變成一詩詞的,難度逐漸加深。後來的迴文詩詞不論有幾多變新,蘇若蘭總是他們的啟蒙老師。《璇璣圖》被認為是迴文詩的集大成之作,歷代解讀、模仿它的不乏其人。

迴文詩是浩瀚的中國文化長河裡一枝獨特的奇葩,這一體裁首創於婦女,又完備於婦女,朱存孝《迴文類聚序》雲:“自蘇伯玉妻《盤中詩》為肇端,竇滔妻作《璇璣圖》而大備。”千百年來,《璇璣圖》以奇巧多變、文彩斐然而引起諸多文人的興趣,人們對它加以解讀、玩味,並創作了大量有關它的作品。

此圖正中間嵌了“璇璣圖”三字,據說讀法極多,詩文共八百四十一字,縱橫各二十九字,方陣縱、橫、斜、交互、正、反讀或退一字、選一字讀均可成詩,詩有三、四、五、六、七言不等,目前統計約可組成七千九百五十八首詩。例如從最右側直行開始,隨文勢折返,可發現右上角小方塊順時針讀為“仁智懷德聖虞唐,貞志篤終誓穹蒼,欽所感想妄淫荒,心憂增慕懷慘傷”,如果從“傷”一字開始向右讀則為“傷慘懷慕增憂心,荒淫妄想感所欽,蒼穹誓終篤志真,唐虞聖德懷情傷。”如果沿右邊一直讀為:“仁智懷德聖虞唐,貞妙顯華重榮章。臣賢唯聖配英皇,倫匹離飄浮江湘。”從第二行第14字“邵”字開始,讀為這樣一首四言詩:

邵南周風,興自後妃。衛鄭楚樊,歷節中闈,詠歌長嘆,不能奮飛。

齊南雙發,歌我袞衣。曜流華觀,冶容為誰?情徵宮羽,同聲相追。

三言詩也有(從第二行右面第二字“嗟”讀):

嗟嘆懷,所離經。遐曠路;傷中情。家無君,房幃清,

華飾容,朗鏡明。葩粉光,珠曜英。多思感,誰為榮。

“璇璣圖”這八百四十一個字排成的“文字方陣”,竟然能衍化出數以千計的各種詩體的詩來,讀法更是千奇百怪。今天我們要想徹底讀懂,縱使花上幾年工夫,也不是人人能做到的;而當初蘇蕙僅用了幾個月時間,不但構思好,還要織在錦緞上,靠的除了她的一腔深情外,也絕對少不了她的絕世才情。

這裡僅選擇幾首從“璇璣圖”中整理出來的詩,以體現蘇蕙情意之一斑:

蘇作興感昭恨神,辜罪天離間舊新。

霜冰齋潔志清純,望誰思想懷所親!

這是一位被“新人”取代的“舊婦”唱出的幽怨和不平,但對於遠方的夫君她依然懷著“霜冰”般純潔的一片真情。

傷慘懷慕增憂心,堂空惟思詠和音;藏摧悲聲發曲秦,商弦激楚流清琴。

這首詩正讀、反讀皆可,描述了滿懷悲思的人兒,獨自坐在空寂的堂上撫琴,琴聲時而嗚咽如泉,時而激越如風,傾訴著撫琴人翻卷漲落的心聲。

嗟嘆懷所離徑,遐曠路傷中情;家無君房幃清,華飾容朗鏡明。

葩紛光珠耀英,多思感誰為榮?周風興自後妃,楚樊厲節中閒。

長嘆不能奮飛,雙發歌我袞衣;華觀冶容為誰?宮羽同聲相追。

悽愴的六言詩,訴說著女主人公在空寂的“房幃”中對鏡梳妝時的幾多哀嘆,她縱然有著“葩紛”、“耀英”的容顏,但韶光易逝,夫君難回,這如花的年華,又“治容為誰?”

寒歲識凋松,真物知終始;顏衰改華容,仁賢別行士。

這首可回讀的五言詩,用歲寒後凋的松柏作比,吐露了她對夫君矢志不移的貞情;倒轉來讀,則表現得更加激揚蓬勃,感人至深。

讒佞姦凶,害我忠貞;禍因所恃,滋極驕盈。

這裡又對那位奪她夫君的趙陽臺進行了痛斥,喻她為“讒佞”,蘇蕙之所以被丈夫拋在長安,全因了那位趙陽臺讒媚進言,恃寵邀情,怎不讓蘇蕙憤恨至極。

一副深情玄妙的“璇璣圖”的意韻,決不是一篇短文章能講得清楚的,若想領會其中奧妙,只有自己會心品味,方能漸至佳境。它實在是中國文字深奧、古奇、優美與藝術化的最佳詮釋。

“璇璣圖”使才女蘇蕙名聲大噪,千古稱奇。雖說當時南方因天時地利,才子才女多如過江之鯽,然而北國僅以一個才貌俱佳的蘇蕙,就足以使他們黯然失色,真可謂是月明中天,群星失燦。

歷代文人雅士都喜歡破譯該圖詩句,自《晉書》始,至唐有武則天、李白、李善、呂延己、張銑、呂向等,宋時有李公麟、蘇東坡、黃庭堅、秦觀、朱淑真等,直至明清時期,都有人研究璇璣圖。宋代高僧起宗“因彩分圖,因圖分詩”,得詩3752首。

知識點!千古一絕《璇璣圖》這八百四十一個字排成的“文字方陣”

知識點!千古一絕《璇璣圖》這八百四十一個字排成的“文字方陣”

明代經史學家康萬民,苦研一生,撰下《璇璣圖詩讀法》一書,說明原圖的字跡分為五色,用以區別三、五、七言詩體,後來傳抄者都用墨書,無法分辨其體,給解讀造成困難,他研究出了一套完整的閱讀方法,分為正讀、反讀、起頭讀、逐步退一字讀、倒數逐步退一字讀、橫讀、斜讀、四角讀、中間輻射讀、角讀、相向讀、相反讀等十二種讀法,“又於第三圖內增立一圖,並增讀其詩至四千二百六首,合起宗所讀共七千九百五十八首。”明代張之象《古詩類苑》卷九六、明代馮惟訥《古詩紀》卷三八也都有璇璣圖的讀法。當代學者李蔚則破譯了14005首,為文壇增添了新的佳話。

許多詩人都歌詠過蘇蕙,“璇璣圖”也成為一個典故。南朝詩人江淹《別賦》雲“織錦曲兮泣已盡,迴文詩兮影獨傷”;吳均《與柳惲相贈答詩六首》之第一首雲“書織迴文錦,無因寄隴頭。思君甚瓊樹,不見方離憂”;梁元帝《寒閨詩》雲:“烏鵲夜南飛,良人行未歸。池水浮明月,寒風送搗衣。願織迴文錦,因君寄武威”;庾信《烏夜啼》雲“彈琴蜀郡卓家女,織錦秦川竇氏妻。詎不自驚長落淚,到頭啼烏恆夜啼”;周邦彥《三部樂》中有“迴文近傳錦字,道為君瘦損,是人都說”之句。從以上詩句可以看出,“織錦”之為典故已廣為引用,蘇蕙之才情與遭遇也引起了歷代文人的嘆惋。

李白有兩首詩,是站在憐香惜玉的角度來寫的,可謂洞悉若蘭織錦時的酸辛:“黃鳥坐相悲,綠楊誰更攀;織錦心草草,挑燈淚斑斑。”(《閨情》)“黃雲城邊烏夜棲,歸飛啞啞枝上啼。機中織錦秦川女,碧紗如煙隔窗語。停梭問人憶故夫,獨宿空床淚如雨。”(《烏夜啼》)李白的第二首詩,賀知章一見便讚歎不已,此詩在天寶十二年(公元753年)之前,已由唐人選入唐詩集中,並由書法家抄錄,廣為傳播。

蘇東坡有三首七絕:

春機滿織迴文錦,粉淚揮殘露井桐。人遠寄情書字小,柳絲低目晚庭空。

紅箋短寫空深恨,錦句新翻欲斷腸。風葉落殘驚夢蝶,戍邊回雁寄情郎。

羞雲斂慘傷春暮,細鏤詩成織意深。頭伴枕屏山掩恨,日昏塵暗玉窗琴。

宋代詩人黃庭堅《織錦璇璣圖》“千詩織就回文錦,如此陽臺暮雨何?亦自英靈蘇蕙子,只無悔過竇連波”,似乎是在譴責竇滔的背棄行為,清代詩人王士禎《織錦巷》也為蘇蕙叫屈:“慧絕璇璣手,當如棄置何?憐她蘇蕙子,枉嫁竇連波。”

南宋女詩人朱淑真得到《璇璣圖》,“坐臥觀究,因悟璇璣之理,試以經緯求之,文果流暢”,並贊曰:“五采相宣,瑩心眩目……亙古以來所未有也”。朱淑真《璇璣圖記》亦記錄了她得到《璇璣圖》的緣由:“家君宦遊浙西,好拾清玩,凡可人意者,雖重購不惜也。一日,家君宴郡倅衙,偶於壁間見是圖,償其值,得歸遺予”。

元代書畫家趙孟頫之妻管道昇是江蘇吳興人,由於趙是祖籍天水的緣故,也以天水管氏自題,她以“天水管氏道升書並識於凝香閣”的跋文,現藏於倫敦大英博物館。她“手寫璇璣圖詩,五色相間,筆法工絕”。

清代李汝珍在小說《鏡花緣》第四十一回《觀奇圖喜遇佳文,述御旨欣逢盛典》中輯錄《璇璣圖》及武則天序文,並詳細指出讀法,為《璇璣圖》的廣泛流傳作出了突出貢獻。

迴文詩的創作在宋代達到高潮,大詩人蘇軾就有多首迴文詩流世,如前引七絕第一首,可倒讀為“空庭晚日低絲柳,小字書情寄遠人,桐井露殘揮淚粉,錦文回織滿機春。”迴文詩創作如此之盛,但很少有能超過璇璣圖的,桑世昌指出:“如璇璣一圖非奇者乎?……女郎以錦心織成錦字,令千古騷流不能卒讀,天才耶?仙才耶?雖仿其制直代不乏人,類不能出其規範。”時至今日,迴文詩仍存活於我們的生活中。

令武則天讚歎不已的蘇蕙若蘭五色織錦回文《璇璣圖》

知識點!千古一絕《璇璣圖》這八百四十一個字排成的“文字方陣”

《璇璣圖》讀法剖析(摘自《鏡花緣》)

四圍四角紅書讀法:

★自“仁”字起順讀,每首七言四句;逐字逐句逆讀,俱成迴文。例:仁智懷德聖虞唐,貞妙顯華重榮章,臣賢惟聖配英皇,倫匹離飄浮江湘。

以下三段讀俱同前:“津河”至“柔剛”,“親所”至“蘭芳”“琴親”至“慘傷”。

★由“仁智”至“慘傷”轉讀:仁智懷德聖虞唐,貞志篤終誓穹蒼,欽所感想妄淫荒,心憂增慕懷慘傷。

中間井欄式紅書讀法

★自“欽”字起順讀,每首七言四句:欽岑幽巖峻嵯峨,深淵重涯經網羅,林陽潛曜翳英華,沉浮異逝頹流沙。“深淵”至“幽遐”、“林陽”至“兼加”、“沉浮”至“患多”、“麟鳳”至“如何”、“神情”至“嵯峨”、“身苦”至“網羅”。

★自“沉”字起逐句逆讀,迴文。餘仿此:沉浮異逝頹流沙,林陽潛曜翳英華,深淵重涯經網羅,欽岑幽巖峻嵯峨。

★自“沙”字起逐字逆讀,迴文:沙流頹逝異浮沉,華英翳曜潛陽林,羅網經涯重淵深,峨嵯峻巖幽岑欽。

★自初行退一字成句:岑幽巖峻嵯峨深,淵重涯經網羅林,陽潛曜翳英華沉,浮異逝頹流沙鱗。“淵重”至“遐神”、“陽潛”至“加身”、“浮異”至“多殷”、“鳳離”至“何欽”、“精少”至“峨深”、“苦惟”至“羅林”。

黑書讀法:

★自“嗟”字起反覆讀,三言十二句:嗟嘆懷,所離經,遐曠路,傷中情;家無君,房幃清,華飾容,朗鏡明,葩紛光,珠曜英;多思感,誰為榮?“榮為”至“嘆嗟”、“經離”至“思多”、“多思”至“離經”。

★左右分讀:懷嘆嗟,所離經,路曠遐,傷中情,君無家,房幃清,容飾華,朗鏡明,光紛葩,珠曜英,感思多,誰為榮。“誰為”至“嘆嗟”、“所離”至“思多”、“感思”至“離經”。

★半段迴環讀,三言六句:嗟嘆懷,傷中情,家無君,朗鏡明,葩紛光,誰為榮?“榮為”至“嘆嗟”、“經離”至“思多”、“多思”至“離經”

★半段順讀:懷嘆嗟,傷中情,君無家,朗鏡明,光紛葩,誰為榮。“誰為”至“嘆嗟”、“所離”至“思多”、“感思”至“離經”

★左右間一句,羅文分讀:嗟嘆懷,路曠遐,君無家,容飾華,光紛葩,感思多。“所離”至“為榮”、“誰為”至“離經”、“感思”至“嘆嗟”

★中間借一字,四言六句:懷所離經,路傷中情,君房幃清,容朗鏡明,光珠曜英,感誰為榮?“誰感”至“離經”、“所懷”至“為榮”、“感誰”至“嘆嗟”

★中間兩分各借一字互用:懷所離經,路傷中情,君房幃清,容朗鏡明,珠光曜英,感誰為榮?“誰感”至“嘆嗟”、“所懷”至“思多”、“感誰”至“離經”

★中間借兩字,五言六句:嘆懷所離經,中傷路曠遐,無君房幃清,朗鏡容飾華,紛光珠曜英,為誰感思多?“為誰”至“離經”、“離所”至“為榮”、“思感”至“嘆嗟”

★中間兩分各借二字,互用分讀:嘆懷所離經,曠路傷中情,無君房幃清,飾容朗鏡明,紛光珠曜英,思感誰為榮?“為誰”至“嘆嗟”、“離所”至“思多”、“思感”至“離經”

其他三塊黑書讀法同前。

藍書讀法:

★自中行各借一字,互用分讀,四言十二句:邵難周風,興自後妃,衛鄭楚樊,厲節中闈,詠歌長嘆,不能奮飛。齊商雙發,歌我袞衣,曜流華觀,治容為誰?情徵宮羽,同聲相追。“情徵”至“后妃”、“周南”至“情悲”、“宮徵”至“淑姿”

★取兩邊四字成句,四言六句:興自後妃,厲節中闈,不能奮飛,歌我袞衣,治容為誰,同聲相追。“同聲”至“后妃”、“窈窕”至“情悲”、“感我”至“淑姿”

★兩邊分讀,四言十二句:興自後妃,窈窕淑姿,厲節中闈,河廣思歸,不能奮飛,遐路逶迤,歌我袞衣,碩人其頎,治容為誰?翠粲葳蕤,同聲相追,感我情悲。“同聲”至“淑姿”、“窈窕”至“相追”、“感我”至“后妃”

★兩邊各連一句,或兩邊遙間一句,俱可讀。

★兩邊分讀,左右遞退,六言六句:周風興自後妃,衛女河廣思歸,長嘆不能奮飛,齊興碩人其頎,歌我袞衣,華觀治容為誰?宮羽同聲相追。“宮羽”至“后妃”、“邵伯”至“情悲”、“情傷”至“淑姿”

★虛中行左右分讀,成六言十二句:周風興自後妃,邵伯窈窕淑姿,楚樊厲節中闈,衛女河廣思歸,長嘆不能奮飛,詠志遐路逶迤,雙發歌我袞衣,齊興碩人其頎,華觀治容為誰,曜榮翠粲葳蕤,宮羽同聲相追,情傷感我情悲。“情傷”至“后妃”、“邵伯”至“相追”、“宮羽”至“淑姿”

★左右連一句亦可讀。其他藍書讀法同前。

知識點!千古一絕《璇璣圖》這八百四十一個字排成的“文字方陣”

紫書讀法:

★自“歲寒”反覆讀,五言四句:寒歲識凋松,貞物知始終,顏喪改華容,仁賢別行士“士行”至“歲寒”、“松凋”至“賢仁”、“仁賢”至“凋松”

★自“寒”字蛇行讀:寒歲識凋松,始終知物貞,顏喪改華容,士行別賢仁。“仁賢”至“歲寒”、“松凋”至“行士”、“士行”至“松凋”

★從內讀出:貞物知終始,顏喪改華容,仁賢別行士,寒歲識凋松。“顏喪”至“行士”、“始終”至“歲寒”、“容華”至“賢仁”

★以下一段,讀俱同前:“詩風”至“微元”。

★自“龍”字起順讀,五言四句:龍虎繁文藻,旗彤華曜榮,容飾觀壯麗,衣繡曜顏充。

★從外讀入:藻文繁虎龍,充顏曜繡衣,麗壯觀飾容,榮曜華彤旗。

★從內讀出:榮曜華彤旗,麗壯觀飾容,充顏曜繡衣,藻文繁虎龍。“麗壯”至“繡衣”

★以下一段,讀俱同前:“衰年”至“異世”

★迴環讀:龍虎繁文藻,榮曜華彤旗,容飾觀壯麗,充顏曜繡衣。“衣繡”至“龍虎”

★順讀:藻文繁虎龍,榮曜華彤旗,麗壯觀飾容,充顏曜繡衣。“充顏”至“虎龍”

★以下一段,讀法俱同前:“衰年”至“奇傾”。

黃書讀法:

★自“詩情”起,五言四句:詩情明顯怨,怨義興理辭,辭麗作比端,端無終始詩。“詩始”至“情詩”、“辭麗”至“理辭”、“辭理”至“麗辭”、“端比”至“無端”、“怨顯”至“義怨”、“端無”至“比端”“怨義”至“顯怨”。

★自“思感”起,四言四句:思感自寧,孜孜傷情,時在君側,夢想勞形。“形勞”至“感思”。

★順讀:寧自感思,孜孜傷情,側君在時,夢想勞形。“夢想”至“感思”。

★以下三段,讀法俱同前:“愆舊”至“何如”、“嬰是”至“何冤”、“傷懷”至“者誰”。

★從外讀入:寧自感思,夢想勞形,側君在時,孜孜傷情。“夢想”至“在時”。

★從內讀出:孜孜傷情,側君在時,夢想勞形,寧自感思。“側君”至“傷情”。

★從下一句間逆讀:孜孜傷情,寧自感思,夢想勞形,側君在時。“側君”至“傷情”。

★以下三段讀法俱同前:“念是”至“獨居”、“懷憂”至“漫漫”、“悼思”至“感悲”。

★自“詩情”起,四言四句:詩情明顯,怨義興理,辭麗作比,端無終始。“始終”至“情詩”、“辭麗”至“興理”、“理興”至“麗辭”、“情明”至“始詩”、“麗作”至“理辭”、“無終”至“比端”、“義興”至“顯怨”、“顯明”至“義怨”、“比作”至“無端”

★餘如“始終無端,明顯情詩”,迴環讀,仍得四言四句八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