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树山书法 诗联妙句 书法精品 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

王树山书法 诗联妙句 书法精品 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

王树山书法原文

南宋大诗人陆游,自幼酷爱读书,他在自已的书房题了这副对联:“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此联正是他夜以继日、常年不辍的读书创作生活的真实写照。

王树山书法 诗联妙句 书法精品 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

王树山书法原文

题老学庵壁 宋:陆游

此生生计愈萧然,架竹苫茆只数椽。

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

太平民乐无愁叹,衰老形枯少睡眠。

唤得南村跛童子,煎茶扫地亦随缘。

王树山书法 诗联妙句 书法精品 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

老学庵是陆游晚年蛰居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时书斋的名字。“初归誓墓老乡邦,手结茆茨近小江。”(《庵中晨起书触目》)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陆游辞官返回故里山阴,建起了这个“竹间仅有屋三楹,虽号吾庐实客亭”(《题庵壁》)的书斋,以师旷“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为自己的书斋取名为“老学庵”。陆游建成老学庵之后,非常兴奋,于是在墙壁上题写了这首诗。这是他首次提到“老学庵”的诗。

王树山书法 诗联妙句 书法精品 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

老学庵在镜湖之滨,背绕青山,面临碧水,空气新鲜,环境安适。陆游很喜欢他这个书斋,他在另一首《题庵壁》诗中写道:“万叠青山绕镜湖,数椽最爱野人居。”但陆游并非闭门读书,不问世事,而是一直关心着祖国的命运和前途。

王树山书法 诗联妙句 书法精品 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

“此生生计愈萧然,架竹苫茆只数椽”说了盖这个老学庵的事情,“架竹苫茆只数椽”是说这个老学庵很小“只数椽”,也很简陋“架竹苫茆”。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老学庵就是用竹子搭建的上面盖着茅草的几间房子。盖这样一个简陋的书斋,也是不得已的事情,他何尝不想盖一个宽敞气派的读书楼呢!但是条件不允许,“此生生计愈萧然”说明了愈来愈萧条窘迫的生活境况。

王树山书法 诗联妙句 书法精品 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

“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两句就是写自己在这个小小的书斋里的读书生活了。陆游自己也是很欣赏这两句的,他还把这两句作为对联贴在老学庵的楹柱上。刘禹锡《和苏十郎中谢病闲居》诗里说:“一卷素书消永日,数茎斑发对秋风。”陆游“万卷古今消永日”句显然与此有借鉴之处,不过陆游这两句和刘禹锡的是还是有区别的。

王树山书法 诗联妙句 书法精品 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

这两句对仗非常工整,“万卷”对“一窗”属于名词性偏正结构相对,其中“万”和“一”书数字相对;“古今”对“昏晓”,是时间性名词相对,“古今”是大范围的时间,“昏晓”则是一天中的时间,其中“古今”和“昏晓”又是由相对性的词语组成的,“古今”相对,“昏晓”相对。“消”对”送”是动词相对,“永日”对“流年”,也是名词性偏正结构相对。这两句不仅词性与平仄相对仗,而且意义上也相互对照关联。在写法上,作者采用的是正对的修辞手法,直接描绘作者废寝忘食的读书形象。

王树山书法 诗联妙句 书法精品 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

“太平民乐无愁叹,衰老形枯少睡眠”是说自己日夜读书的缘由。两个原因,一是“太平时期”老百姓只有高兴而无愁叹,二是自己年岁大了,晚上本来就睡不着觉。这两句有的客观的因素,也有着诗人的忧虑。陆游所处的时代是金兵已经占领宋国的北方领土,宋国统治者偏安江南,绍兴一带自然是“太平”无战事的,但是陆游是个杰出的爱国者,内心一腔热血,想的就是北伐中原、收复失地,“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身临抗敌前线的生活经历是他终身的骄傲,因此他对偏安江南的所谓“太平”是忧心忡忡的。

王树山书法 诗联妙句 书法精品 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

“唤得南村跛童子,煎茶扫地亦随缘”是说自己请了南村一个瘸腿的小孩,来帮他做点煎茶扫地的事情。“随缘”是任其自然的意思,也即对南村跛童子也没有特别的要求。从这首诗的角度来说,一方面因为“此生生计愈萧然”,陆游的生活也很窘困,或许他也请不起一个身强力壮的劳力来帮他做些家务事,“跛童子”相对来说,佣金会比较便宜,而且“跛童子”才和他生计萧条相适应,另一方面,陆游对物质要求本来就不高,对生活比较随意,这也是他雇佣一个“跛童子”的缘故。这两句似乎没有多大用处,但是有了这两句,才有生活画面,也才有生活气息。

王树山书法 内容源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