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上千次落向一切大街|從里爾克的詩歌意象領悟小說創作

雪花,自古以來,在文學藝術中就有著豐富多樣的象徵意義。有人喻其為純潔,有人喻為冰寒,有人喻為精靈,有人喻為自由……《紅樓夢》最後落了個白茫茫一片大地真乾淨。

徐志摩 的快樂雪花則是:

飛揚,飛揚,飛揚

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悽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悵--

雪花上千次落向一切大街|從里爾克的詩歌意象領悟小說創作

里爾克的雪花

里爾克的雪花,不光要去大街,而且還要上千次落向一切大街。這種自然界景象“雪花”,與人世間物象“大街”的天地對話,中間有量詞“上午次”,還有副詞“一切”。如果沒有一定的文學修養,或者讀不懂詩歌藝術巨大的張力,也許還會疑為病句。

本來,雪花落向大街,簡潔明瞭,表達清晰,為什麼偏偏要“上千次落向一切大街”呢?

比如,北京今天在下雪,而京城的雪花,從具象來說,是無論如何也飄不到其他城市的大街上的,但若要從某種精神向度來說,就另當別論,京城的雪花,又真的能落向一切大街。

我們先來讀一首里爾克的詩,再來談里爾克的雪花。但是,對不起,今天在這裡我不分享他有雪花的那首詩。

因為,在詩過《里爾克詩全集》之後,我覺得,另外一首詩,更能表達他的詩人情懷,以及一個人與世界萬物的關係。

這首詩叫《嚴肅的時刻》

而今誰在世上什麼地方哭泣,

在世上無緣無故地哭泣,

他就是哭我。

而今誰在夜間什麼地方發笑,

在夜間無緣無故地發笑,

他就是笑我。

而今誰在世上什麼地方走著,

在世上無緣無故地走著,

他就走向我。

而今誰在世上什麼地方死去,

在世上無緣無故地死去,

他就看見了我。

說實話,讀完這首詩的那一刻,我內心的震撼無法言說。

淡淡的詩句中,字字蘊含著博大的悲憫與愛,行行穿透人之生死的犀利,令人無限溫暖,又讓人不寒而慄……相信一千個讀者讀了會有一千種不同感受。

讀懂了這首詩之後,我們再來聽聽權威文學期刊《人民文學》的主編,著名文學評論家,如何解讀“雪花上千次落向一切大街。”


雪花上千次落向一切大街|從里爾克的詩歌意象領悟小說創作

你年看見和感受到的,你所喜愛和理解的,全是你正在穿越的風景——里爾克

聽《人民文學》主編施戰軍講雪花上千次落向一切大街

雪花上千次落向一切大街。是施戰軍老師文學講座的題目。

施戰軍老師從奧地利詩人里爾克的這句詩說起,看似隨意親切、詩意繽紛,實則寓意深遠。

其本意是想通過一個慣常的自然物象與精神給予的關聯,呼籲作家們在關注生活表面同質化現象下,更要關注自然萬物和生活的關係。

每一個寫作者寫下的每句文字,都宛如片片潔白的雪花,飄向讀者那或豐饒或貧瘠的心靈原野,或融化或堆砌。

施戰軍老師早年是山東省文化界的名流,在參加省作協的文學活動時,曾多次聽過他的課。他不用課件,沒有PPT,卻每每給人驚喜。

他溫文爾雅,淡定從容,一旦開口,則汪洋恣肆。時而旁徵博引,時而針砭時弊,觀點犀利,激情飛揚,但像今天這樣採取板書的形式講課,我還是第一次見到。

施戰軍像個老教授一樣,他忽而坐在講臺上為大家講解,忽而轉身走向黑板,寫下要講的關鍵詞,一個關鍵詞,往往要跟上幾大段的闡釋。

雪花上千次落向一切大街|從里爾克的詩歌意象領悟小說創作

這樣的講課方式,讓我彷彿回到了當年校園和教室,蒼勁有力的粉筆字,那麼親切,那麼溫暖。那立於粉塵紛揚中的神態,更能激起同學們對文字的崇敬,對知識的膜拜。

那飄散在講臺上的粉筆屑,又多麼像一朵朵雪花。這個意象,是我們在學生時代,無論如何也體會不到的。

此刻,當已經有了一定閱歷的寫作者們,整個身心融入在這樣的情境中時,再討論“我在哪裡?”的命題,思緒會更加的清晰。

隨著施老師的點撥,我們會思索小說的創作發展軌跡。從90年代的“人是誰?”轉向情境凝視,轉向“人在哪裡?”最後再通過知情、體恤的天人合一轉向“人何以如此?”的大命題。

人是誰?——人在哪裡?——人何以如此?

施老師在解讀這一步步轉化和融合時,再三強調小說裡不要只寫狗男女(男女關係),不要只展現人性中的消極和悲劇,一定要讓讀者從作品中得到鼓舞人心的力量,找到文學存在的意義。

不要關閉掉和自然的關係,這世上萬物之間都有平靜深刻、玄妙莫測的聯繫,一定要對筆下的人物充滿體恤,讓他們鮮活地活在作品裡。

雪花上千次落向一切大街|從里爾克的詩歌意象領悟小說創作

對事和物要知情、要體恤,這樸素的道理,聽來容易做到不易。

講到這裡,施老師提出了“謎和悖論”,舉了很多例子。他穿插分析了選秀節目《中國好聲音》的利弊,講了影視作品創作方法和小說創作的區別。

他說,生活就像一個謎,文學也像一個謎。是的,這看似簡單的一句話,要想悟透,則需要高深的修為和功力。

聽到這裡,我在筆記本上寫了下面這段話:

一個寫作者,只是這謎團中的微塵一粒,為了不讓這粒微塵和眾多的泥汙混在一起,我把自己設置成一個情境,暫且擱淺在生活這部大小說裡,用每個日子,每個點滴,去豐富,去培育。

或滄桑,或庸俗,都沒有關係,那情境只是我自己的日子,或日子中的自己……

從此,雪花上千次落向了一切大街,也落進了我的心裡。

<strong>(我是作者舍知堂,我在頭條發表的所有文章和視頻皆為原創,若發現洗稿或者無償搬運而不註明出處、不署作者名字者,一經發現定會投訴並進行法律委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