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1走出北上廣後版圖再添河南,三年佈局七省,2萬家店能否實現

在日本漸顯衰退之勢的7-11,在進入中國15年後,正冉冉升起。

12月18日,三全食品發佈公告稱,通過特許經營的方式將7-11引入河南。此舉讓7-11的在華區域佈局擴大至11個。

近三年,7-11加快了佈局中國市場的步伐,進駐江蘇、湖北、陝西、福建、河北、湖南6個地區後,讓7-11門店增長了1800多家,與廣東目前的數量相當。

7-11出走北上廣,但不意味著一線城市不再投入。如在北京7-11,更多針對社區和郊區,預計將開出50-70家新店。

最新數據顯示,7-11在全國有8415家店。據7-11中國區負責人透露,7-11下一步將增加店鋪數量,達到2萬家店的規模,相當日本國目前的所有店面。

面對本土便利店的擴張和逼近,外來的7-11能否在中國新興市場站穩,並實現2萬家規模,仍需下一番努力。

7-11走出北上廣後版圖再添河南,三年佈局七省,2萬家店能否實現

7-11門店|圖源網絡

7-11特許加盟方式佈局國內7省

12月18日上午,三全食品全資子公司河南叄伊便利店連鎖有限公司與柒一拾壹(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簽訂特許經營合同,獲得7-11便利店業務在河南省的獨家特許經營權。

過去三年間,7-11陸續以特許加盟的開店方式在江蘇等6個地區落地。

7-11採取的特許加盟模式是,選擇具有政商背景,物業、供應鏈等本地化資源豐富並且具有資金實力的當地企業進行合作,7-11不會直接參與經營但提供管理上的支持,收取一定的管理費用,利潤則歸被授權公司所有。

不過,7-11的商品供應、陳列完全由總部掌握話語權,不會向供應商收取陳列、渠道費用,以此保障商品陳列是根據7-11系統情報信息分析得出的有效結論。

該模式被7-11視為一種雙贏,而不是總部掙得更多。“如果總部自己直接做直營店的話,80家店就是極限,再多的話就會出現管理不善的情況。”在2018年一次採訪中,7-11便利店(中國)董事長內田慎治如此解釋特許加盟,7-11新進區域將爭取在3年左右實現盈利。

內田慎治24歲進入日本7-11,從區域經理、大區經理做起,至今已經工作了30年。2009年,他被派到中國,擔任中國區董事長、總經理,迄今已有10年。

目前,在江蘇,2017年底7-11與金鷹國際商貿簽署合作協議,如今開業一年在南京已有15家門店。在湖北,7-11選擇的是大東方全資子公司湖北美鄰,不到一年同樣有15家門店在武漢開業。

7-11在陝西,相中的是背靠陝西省實業發展集團、具有國資背景的提客便利連鎖有限公司,前期主要以改造原有的Tick便利店為主,尚未開放加盟。

而福建榕寧便利店管理有限公司、湖南的友阿股份,則是7-11在福建、湖南的落地合作對象,預計2020年開出首店。

不過,這種特許加盟式擴張策略,是7-11近年來的打法。在2011年7-11初入成都時,採用的還是直營店打法,由日方出資成立的柒—拾壹(成都)有限公司經營。

彼時,成都是7-11走出北上廣的第一站。不過,入蜀已8年的7-11,目前只開設了75家店鋪。

相較來看,成都2018年的便利店總數已達到5700家。其中成都的本土品牌紅旗便利店,背後有永輝超市持股,同時有政府資本通過四川三新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參股,店鋪數量更是超過2500家。

新市場對於7-11的到來,反應熱烈。2018年5月30日,江蘇省首家7-11門市店在南京開業。首日16個小時的營業時間內,不到100平米的店面面積,客流量卻超過了1.4萬人次,單店業績突破37萬元,而北京7-11當前門店的平均日銷售額是2.4萬元。

2019年8月22日,西北首家7-11在西安市高新區大都薈開業,這一地段是西安高新區的核心地帶,人流密集且擁有廣泛的高收入人群,開店首日的銷售額達到37萬元。

7-11走出北上廣後版圖再添河南,三年佈局七省,2萬家店能否實現

西安首家門店開業當天|圖源網絡

擴店提速,計劃實現2萬家門店

相較近年來的本土便利店的攻城拔寨,7-11的發展速度顯得很緩慢。

1992年,7-11進入中國,在深圳設店。2005年進入北京。截至今年5月,7-11在全國有8415家店,其中“主場”珠三角地區有1000多家。

以進駐北京已15年的7-11為例,門店數則只有279家,而成立才不到3年的中資便利店——便利蜂,目前已有超過400多家門店。

此外,相比較同類型日資便利店品牌如羅森、全家等擴張策略來看,7-11也略顯保守。

對此,內田慎治解釋稱,開店速度慢是因為以前可能更多采用的是日資企業的設備,所以成本高。以後會更多采用中國製造的設備,跟本土企業合作來把成本降低下來。


同樣,7-11慢下來似乎也有自己的底氣。從單店運營來看,7-Eleven稱得上是國內最賺錢的連鎖便利店企業之一。據瞭解,7-Eleven北京、全年平均單店日銷約為21000元,天津區域達到18000元,是本土便利店平均日銷水平的3倍左右。

其中北京7-11是在2011年,即進入該地區的第七年才實現盈利的,也正是這一年7-11開始走出北上廣,進入了成都。兩年後,進入重慶。此後,7-11版圖幾無變動。

直到2017年,7-11突然發力,並在2018年於南京開出首店來。

此時,距7-11入駐重慶開出門店,已過去5年了。2013年與新希望集團、日本三井物產合資在重慶經營,發展至今僅有40多家門店。

內田慎治也意識到了這背後的危機,以及新市場的時機,在2018年接受《零售老闆內參》採訪時,他首次強調7-11下一步的政策就是在全國增加店鋪數量,並儘快在中國實現2萬家店的規模。

7-11走出北上廣後版圖再添河南,三年佈局七省,2萬家店能否實現

7-11便利店(中國)董事長內田慎治|圖源網絡

而這實現7-11規模性增長的利器,正是內田慎治在採訪中多次強調的,“優先選擇理解零售業、有零售經驗的企業,繼續以區域合作加盟的方式發展新地區。”

不過,目前中國7-11門店不到9千家,距內田慎治這2萬家店的目標不近,實現起來並非易事。

如以有45年發展歷史的日本本土711為例,截至今年5月門店才突破2萬大關,達到20,965家。而在發展勢頭迅猛的泰國,自1989年開出首店以來,目前也只有1.1萬家。

此外,7-11進入新興市場仍有難題需要克服,首先是同類便利店的競爭,以及在加速擴張的情況下,差異化的品質如何保證。

面對本土便利店的擴張和逼近,外來的7-11能否在中國的新興市場上站穩腳跟,同時實現內田慎治的2萬家規模,短期來看仍需下一番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